综艺节目职业观众:“表情帝”是怎么炼成的
◎于穆铭
随着《我是歌手》等综艺节目的热播,“职业观众”这个词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流泪姐”、“表情帝”、“哭泣男”……这些人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台上卖力演唱的歌手。近年来,各类真人秀节目竞争非常激烈,电视台花钱找“职业观众”来烘托气氛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刚上大三的小解,已经利用课余时间当了一年多的职业观众,“刚开始纯粹是好奇,学长带着一起去,录节目能赚个零花钱,还能见明星,上电视,就一直干着。”
在校园里,招募职业观众的小广告比比皆是:“日薪100元-800元,男女不限,能哭能闹最好。”打开QQ,很容易搜到招募职业观众的群,“相较找工作,应聘职业观众简单多了,‘姓名+电话+职业+人数’发过去,几分钟后‘群头’就能通知你有没有活儿”。田老师就是小解口中的“群头”。“现在都正规了,我们这个不叫‘群头’了,叫观众统筹。”不少综艺节目的录制场地都集中在北京,也催生了不少专门负责拉观众录节目的观众公司。田老师手下就有十几名“统筹助理”,2500块的底薪,提成另加,拉一个人二三十块不等,负责观众联络、节目现场协调还有关系维护,不少都是由大学生和居委会退休大妈兼职做的。
职业观众转变为“正规军”的这些年,也正是中国电视业乱象丛生的时期。荧屏上,男女嘉宾在相亲节目里互喷、“夫妻”在家庭调解节目里大打出手,似曾相识的美女观众对着明星泪奔……职业观众似乎成了主角,日进800元甚至上千元的消息在微博上此起彼伏。不过对于这些传言,小解显得不屑一顾:“真那么赚钱大家还不都去了,有些美女观众都是模特公司临时拉过来的。还有节目嘉宾,有的根本就是演员,我在好几场节目里都见过!”
说到职业观众的合理性,一个综艺选秀节目的导演颇有感触:“北京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个节目要录,我们编导就算找遍身边朋友也找不来几十个,但有些‘群头’一下子就能拉来上百人。”
按照眼下一般的节目操作,电视台录节目前都会预留出找职业观众的预算,跟观众公司联系好要多少观众,根据节目效果再决定要多少年轻观众、多少老年观众。职业观众的作用就是提示电视机前的观众“此处应有掌声”,或者“这个地方有泪点,要哭哦”。职业观众也是串接节目的素材之一,“一个节目在剪辑时会留下很多剪辑点,这些剪辑点需要职业观众来连接,主持人讲个冷笑话,就得马上给观众一个笑的特写,让大家知道这是在抖包袱”。
电视上一个节目打打闹闹半个多小时就播完了,但录制两三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一般节目录制时间和剪辑时间的比例是3:1或2:1,也就是说电视上一个小时的节目,通常我们要录两三个小时。节目组都会一次找一两百个观众,一口气录出来四五期”。这种马拉松式的录制,小解深有体会:“你知道在学校上政治课两三个小时的滋味吗?录节目比这枯燥一百倍,到了节目现场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手机关机。”不能吃东西、不能打瞌睡、不能随意走动或离场、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节目录制的规矩名目繁多。
当主持人或者嘉宾要观众进行互动的时候,那就是职业观众上镜的最佳时期了。不过想变成电视上比明星还火的“表情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不把自己弄成一个打了鸡血的人根本没戏。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人分饰多角,“上次录一个节目,一连录5场,为了不让台下的观众显得一成不变,编导安排观众互换座位,比如让前排的坐到后排,来来回回换了四五次座,可就拿一份钱。”
而像《我是歌手》这样总决赛黄牛票都炒到3000块一张的节目,已经不再需要职业观众来赚吆喝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