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辈的自然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北方作家 热度: 15106
艾努瓦尔

  几千年来,哈萨克人一直以游牧为主,所以游牧生活是哈萨克的基本特征。他们居住和生产生活的环境是茫茫辽阔的草原,其有高山、大河、湖泊、戈壁、沙漠。由于他们生产、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的博大与恩惠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体贴自然、关爱自然,视自然为生命的根。他们从小接触到走不完的牧场、看不尽的风光、找不完的宝藏,有数不清的马、驼、牛、羊,有唱不完的情歌。自他们很小的时候,在他们心灵上就播下了热爱自然,爱惜环境,珍爱生活的种子。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讲:“人来自于泥土。‘加萨甘安拉(制造万物的真主)首先创造了天和地,然后亲手用泥土捏造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男的叫阿达木阿塔、女的叫哈娃娜,给予他们生命。从而阿达木阿塔和哈娃娜辛勤劳动,繁衍生息,人类也就诞生并繁衍至今。”他们还说:“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是法则。”人降生时肚脐带被割断,证明又有了一个独立生命。人的肚脐带与地气连接,就有了正能量;肚脐带血液滴溢在土地上,说明土地的神圣,生命的可贵。因而,不可破坏自然环境,不可污染河流泉水,要敬畏自然,善待生命。”

  我当时纳闷,总不明白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奇妙,总认为还有一个超凡脱俗的外界环境在左右包括人在内的生命和物质世界,这可能是“唐尔”(未知神)。

  不论怎样,我就将父母言论尽量当作“唐尔”的旨意,信奉和膜拜他。在言谈举止中尽量崇拜日、月、天、地、水、火和其他自然现象,绝对不朝太阳和月亮的方向解手;不会往水里和火堆里吐痰,倒撒脏物;住地附近,水源旁边,墓地周围保持生态净洁和草木无损。把春鲜嫩的青草当作生命的象征,忌讳拔草;将树木看作地球的顶梁柱,不砍伐,不烧毁。没有燃料取暖或做饭,尽量拾一些枯黄倒伏的树杆、朽木或灌木;不能捣毁鸟巢,不能拾鸟蛋;狩猎时严格按季节,在秋冬捕猎,不捕怀胎母兽和幼兽等等。

  “唐尔”以前在我心里只是个未知神,长大后常常听一些民间传说,对它的神气魅力的理解猛地鲜活起来。据相传,白天鹅救了一位名叫哈力恰·哈得尔的勇士,后来都变成了一个美人,与勇士共同生活,竟成了哈萨克祖先;鹰是唯一能直视太阳而不被灼伤的神鸟,不论捕食或飞行,鹰永远是蓝天中终极猎手。后被人所驯服调教,成为人类的朋友。类似飞禽走兽与人共存,甚至有的与部落氏族有着亲缘渊源关系,被视为部族的图腾,加以崇拜珍视。这些故事存在于哈萨克绚丽多彩,浩如烟海的民间文摘、口头文学、传唱念诵、阿依特斯(对唱)等文化活动中,大量反映在生活习俗,谚语和格言中,广泛流传的妙语、谜语、说唱劝喻歌、英雄长诗、爱情长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挽歌、献词之中。我渐渐明白,“加萨甘安拉”不仅造就了自身,也缔造了人和万物,给人语言和大脑,也给了充足的物产,丰茂的水草,统称大自然,人类是大自然的造化。人类怎么能具有与大自然、大生态环境平起平坐的地位,人类出于自然生态,依赖于自然生态,与自然生态血肉相连。不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都不能主宰自然生态,只能科学合理利用,只能保持自然生态与生存环境的平衡。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保护环境意识,珍惜周边自然,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应该是祖先的一种“天然本能”,骨子里产生的情感和对己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保护的执着追求。祖先认为,人所圈养的马、牛、羊、驼也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物产,它们都各有自然的使者叫主宰神。如主宰马的神是“ 坎巴尔”;主宰牛的神是“赞格巴巴”;主宰羊的神是“巧潘阿塔”;主宰骆驼的神是“奥依斯哈拉”。这些主宰的神各自保护着自己的牲畜,如果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好,它们就相安无事,帮助人类经营好牲畜,使人类过上美好生活。

  我是这样想,也力图这样实践,把自己的环境美化成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水草丰茂,绿草如茵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人间天堂。然而多少有些力不从心,觉得有些久违的感觉,一种曾经体验过但没有实现过的尴尬。这时候,我又想起父母每天五次纳玛孜(伊斯兰教一天五次念经做功)后,再次专心致志祷告:“水从源头清,见到水泉要掏泉眼,不要让这些泉枯竭;不要砍树苗,小心小命被夭折;不拔青草,如拔了青草,就像青草一样短命枯萎;与其给后人留财产,不如给后人留青山”等等训诫。我慢慢醒悟到,这些不仅是父母念经颂道之词,而是留给后人的哲理名言,也是教育后人要达到的环保境界。经过一番长久的思考,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哪怕我现在亦已上了岁数,也要牢牢汲取的。既然如此,自己也就有了以现世的、自我的眼光去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的权利。这是一个念经人信仰的寄托和虔诚心理的表示,当然,现代人更是坚定信念,应该为社会多做善事,为自然的相处上多担负一些责任,尽一些义务。

  后来,我父母长久的念经文,颂修道,又补充了为人之道的三种功德:在戈壁滩上打井是一种功德,在河面上架桥是一种功德,在路旁栽树是一种功德。喝水要谢掘井人,懂得感恩;乘凉要谢种树人,明白继往开来;地上风光好,要有牛羊陪伴,河上风光好,要有垂柳相伴。”这样念经颂道,父母坚持了一生,最终还是回归自然,入土为安。现在我和子孙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念道的功德有所发展,赋予新的内容,不要让他(她)们的诵经所寄托的期望从我们这一代丢失。这样太对不起他们,这是天大的委屈。我就是他们的见证者,父母的自然情怀不能没有见证。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的赐予,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仔细想来,美好的存在,均有他带领的首创人物。他们引领着人地间友善之举,帮助人们生产,生活,追求梦想。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惬意和温馨。

  我们的祖先法拉比(导师,指路之人)早先就告诫族员,“物质是存在的根本前提。”“宇宙是星球组成的,是运动的。低的星球是由高的星球‘溢出来的。星球的运动和接触产生了水、火、风、土四大物质元素。这些元素以不同的比例和运动,形成地球上各种物体。”法拉比首次揭开人与自然关系的谜底,指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再次肯定了构成世界的各种实物中也有“人”这一具体实物,它们共同形成了我们面对的这个物质世界——大自然。所以他训导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必须保持原生的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自然也就像人类一样,是不喜欢掠夺和暴行的。它的规律是永恒的,破坏了它的规律,必然会遭受灾难,遭受自然的惩罚。然而,合理利用自然的力量是造福人类的源泉”。法拉比仙逝而去,但他的智慧广泛地传播在草原上,印刻在牧人的脑海里,久而久之,衍生出了“必须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协调发展,不间断地营造发展的可持续性,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理念。他警告后人:“人类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焚琴煮鹤。”

  追求美好生活,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是哈萨克祖先民传下来的又一祖训。

  阿山海戈是十五世纪哈萨克草原的著名诗人、哲学家、旅行家。他为了给族人寻找水草丰盛的牧场,让人民过上“奶汁如流水,处处摆满香甜食物”的生活,建造新的生活乐土,就骑着骆驼走遍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和草场,一刻不停地游历世界。阿山海戈理想中的“乐土”是世界上不存在贫富现象,人们过上人畜兴旺,幸福安定的生活。”他希望所处的环境“水草丰美,石头像金子一般,树木结满果实,没有天灾人祸的地方。”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就能实现“羊脊背上鸟儿筑巢栖息的和平时代”,天人合一、人人和睦的时代。这恐怕又是一种向往,一种理想,更是大自然惠及人民的必然。

  阿山海戈每到一地,就从地形地貌,人文生态,经济社会的角度,对哈萨克草原予以评价,告诫后人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如新疆的阿勒泰是他命名的,意思是“能利用六个月”的地方,不能超常态过牧,破坏了草场。还有地名“萨吾尔”,意思是像马匹的臀部一样的地方,冬寒夏凉,是个过渡牧场等等。几百年前的生态评价,又如一部鲜活的教材,在某个历史瞬间翻腾出来,又在某个特定历史下作用于子孙后代。我们相信,阿山海戈确实干了一件有益于人类进步,又不损害大自然的实事。我自豪地讲,阿山海戈不是另一个星球的人。

  先民们的草原生活,培养和造就了他们后代无限丰富的情感世界,剽悍豁达的气质,融入富饶美丽大自然的悟性,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草原文化,同时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在同一片蓝天下创造美好,善待自然,给创出更加完美的灿烂光辉。

  多年前,父亲风趣地说:“真主说,把时间和空间给努力的人,把富饶和美丽给那个保护自然生态的人。”或许,今天应验了父亲吉言良辞,我们拥有了爱的自然,自然也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礼物。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