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麦琪的礼物》中蕴含的悲哀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评论 热度: 12618
秦德娟

引 言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O.Henry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O.Henry的小说往往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先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的结尾出人意料,让人拍案称奇,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现有的资料或现有的解读大都认为《麦琪的礼物》是一部歌颂真挚爱情的小说,比如张海英,张亚丽说该小说“用艰难的环境来衬托出人性所散发的美好来”;李利群认为“其实他们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里,在这个唯有金钱最重要的世界里,他们是人性美和纯真的爱情的结合者与体现”;刘卓利说“发自肺腑的话语,突出了德拉对杰姆的纯洁的爱情”等都从正面解读了这部短篇小说,但是笔者读后却认为该小说反映了现实的冷酷和悲哀。本文将以解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核心概念“解构主义”理论的界定;故事情节简介;对作品的低调解读:喜剧性结尾反衬出现实生活的辛酸;贫穷生出打折的真爱;贫穷透出了世态炎凉;穷人的浪漫需要顾此失彼。

一.解构主义理论简介

解构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倡导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其特点就是“反权威、反成规、反理性、反传统”。除德里达,还有罗兰.巴特也是解构主义的追随者,他提出了独特的文本理论与文本阅读理论,认为文本中的意义“不断游移、播撒、流传、扩散、转换和增殖,文本只是开放的无穷无尽的象征活动,任何意义只是这一活动过程中即时的、迅速生成又迅速消失的东西”(同)。解构主义理论与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呼应的,它倡导的“意义不确定论,鼓励我们突破任何自称权威的意义阐释,勇敢地接受文本的挑战,迎接新的意义世界”。

二.《麦琪的礼物》故事简介

《麦琪的礼物》是这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开篇是一笔小小的钱,“1美元8毛7分”,其中六毛钱还是便士,还是好不容易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女主人公Della反复数了三次还是那么多,但是第二天就要过圣诞节了,可女主人所能做的好像除了哭泣外,别无他法。

  然后Della从公寓壁镜上看到了自己长及膝下、仿佛是她的一件长袍的美发,于是灵感来了。她迅速穿上衣服,飘出房门,下楼来到街上,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下来,上写着:“索弗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在这家店里,她以2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头发,用21美元为丈夫买下一条白金表链作为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因为丈夫有块祖传的金表,一直差一条匹配的表链。

  表链买回后,她在家里先是狂喜,因为终于有礼物送给丈夫了;继而是谨慎地用烫发铁钳,点燃煤气,整理头上的短发,想把自己尽量弄得漂亮一点(去理发店打理头发的钱肯定是没有了)。

  晚上七点,丈夫回来了,他看到妻子的摸样“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嫌恶,根本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仅仅是面带这种神情死死地盯着德拉。”因为他也给妻子带回了礼物,那是美妙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是丈夫用卖金表的钱给她买的。故事到这里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悲剧拉开序幕:妻子给丈夫买了表链,可是表被卖掉换回了发梳;丈夫给妻子买了发梳,可是头发也被剪掉换钱购回了表链。两件礼物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故事的结尾说“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就是麦琪。”

  故事在这种高调的评价中结束了,所以我们有很多现有的评论都沿着这种调子正面解读该小说所承载的积极的人文意义。然而笔者读完后,却认为该作品也反映了生活悲凉的一面,在喜剧中蕴藏着悲哀。

三.对故事的低调解读

前面提过,很多读者对《麦琪的故事》有着高调的、正面的解读,认为它传递着真爱,泛出人性美的光芒。其实,它也反应了生活悲凉的一面,这就像照片的底片,有正面,也有反面。正反两面才构成了完整的底片。从正反两面解读这部作品,更能看出它的深邃和完整性。

1.喜剧性结尾反衬出现实生活的辛酸

生活的艰辛之一是圣诞节时只剩1美元八毛七分,这与我们大年三十了,全家可资支配的钱只有几块钱一样尴尬。中国有大年三十杨白劳给喜儿买红头绳的故事,足见底层人民表达爱的方式是既廉价又昂贵的(说“廉价”是因为确实花钱不多;说“昂贵”是因为确实是家中买得起的最贵的礼物);不同的是喜儿的红头绳还能派上用场,爹爹还能给“喜儿扎起来”;而这个故事中的圣诞礼物却已经派不上用场。喜剧似的外衣包裹着的是生活的艰辛,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穷。

2.贫穷生出打折的“真爱”

其实,不管中西方,只有贫穷中才见所谓真爱。主人曾经每星期挣三十美元,现在,他的收入缩减到二十美元,好几个月节衣缩食才有了1美元8毛7分的积蓄,住房也和贫民窟无异。日子过成了这样,Della只有卖掉长发才能给丈夫买礼物了。她“踌躇了一分钟,一动不动地立在那儿,破旧的红地毯上溅落了一、两滴眼泪”。这些非常细微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她的矛盾,她其实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要卖掉自己的头发。卖掉代表着女性骄傲的头发,怎一个“疼”字了得!这些细致的心理描写出卖了Della,她对丈夫的爱是有折扣的。二十秒钟内她决定卖掉头发,这样的决定还让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说明她的决定多么地让她心疼,与其说为了表达真爱,不如说是在丈夫和头发之间做一个选择,孰轻孰重?所以最好不要轻易说Della是在表达真爱。

3.贫穷透出世态炎凉

文中有句话是“She stood by the window and looked out dully at a gray cat walking a gray fence in a gray backyard”。此句三个 gray,“重复”这一衔接手法的运用昭示着灰色的经济状况和不济的命运,猫是灰色的,这里的“灰”不应该是指猫毛的颜色,而是指猫营养不良显出的暗淡色泽,因为主人的日子都不好过,猫也不要想沾腥;篱笆和庭院更是无钱更新和刷新,所以也显出“灰”态。这样的家庭没有人跟他们写信,也没有客人拜访他们,这从信箱中没有信,门铃无人摁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户草根家庭,门第不显赫,不是门庭若市,而是门可罗雀。他们只有依靠对方解闷和做伴。

  夫妻之间的感情多深,贫穷是试不出来的。逆境和苦难不是感情的试金石,只有金钱才是。金钱可以让夫妻离异,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穷”才是关系的粘合物,是温情的催化剂,能让荒芜的感情生出诗情画意。贫穷中的所谓“真爱”未必就是百分百的“真爱”。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逆境和苦难让人们无力购买“感情的背叛”,这点具有普适性。

4.穷人的浪漫需要顾此失彼

有钱人要浪漫一把可以有很多选择。他们可以送女人高端化妆品、上好的手包和服装;同样,富婆也可以送给男人高档手表或一款豪车。问题是Della两口子穷,但又要表达爱意,只有顾此失彼了。还好这是小说,故事结束了就结束了,没人会去追究曾经的一美元八毛七分现在只剩八毛七了,那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发梳和表链能充饥?所以德拉夫妇之间互赠圣诞节礼物其实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故事结尾说“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就是麦琪。”其实,那并不是聪明的两人,而是最贫穷的两人。穷人的浪漫是很尴尬的,必须顾此失彼。

四.结语

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俄罗斯套娃”,揭开一层还有一层。层层揭开,层层有物。经典作品是立体的,多面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对《麦琪的礼物》的解读,因视角不同而显出不同。本文一反常规的解读,认为该作品喜剧中透出生活的悲凉。这样“悲凉的解读”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但是文学作品允许“误读”,这是读者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作品就像一个陀螺,就是因为不断受到读者的“鞭打”,它才得以继续旋转下去。不受鞭打的陀螺是死陀螺,不受来自读者各种“误读”的作品不是精品,也成不了精品。

  注释:

  ①张海英,张亚丽.论<麦琪的礼物>中的人文主义情怀[J].长城,2012年第3期)。②李利群.巧设悬念双线并行[J].语文学刊,2008年第3期。

  ③刘卓利.2011.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④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97。

  ⑤闻亚云,重思解构主义的意义不确定论。2011年第7期,江西社会科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