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评论 热度: 12672


  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以辽宁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为主体,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和辽宁省妇女理论研究基地两个研究机构。

  本学科初创于1957年,学术传统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师学者荟萃。在学科创立之初,专家汇聚,名师执教,张毓茂教授的郭沫若研究、东北文学研究、高擎洲教授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杜一白教授的鲁迅研究等学术著述,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本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东北地区最早拥有现代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1989年,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学科合并,组建成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确立了打通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融通海峡两岸华文文学的宏观整体研究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其标志性成果:《二十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现代卷、当代卷)、《现代台湾文学史》等学术专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1995年至2012年,本学科承担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出色完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史论”、“新时期文学与大众媒介研究”、“国统区文学传播形态”、“历史变革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等重要课题,并参与组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A级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文艺思想研究中心”等工作。2008年,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组建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历经50年的学科建设发展,本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自身特色鲜明、研究视域开阔、学术成果丰硕的重点学科。

  本学科学术人才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层级明晰,学术团队组合优化。教学师资共1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

  长期以来,本学科形成了融通整体、向度多维、突出重点、自有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设立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与流派、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与传播等研究方向,分别由赵凌河教授、王纯菲教授、吴玉杰教授作为各学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与流派研究方向,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思想理论的辨析、厘定和重释,以及各种思潮流派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批评史的研究拓展到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考察与研究。先后出版《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史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等学术专著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项目8项,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辽宁文学奖等奖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方向起步较早,1980年代初率先开设“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专题课,并积极参与创建“辽宁省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先后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在全国女性文学批评研究中居于一种领先位置,多人次荣获全国妇联暨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奖。中国现代文学与传播研究方向凸显当代意识,关注当代问题,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现代传媒、大众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阐释中,重新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先后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6项,并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

  本学科的科研实力厚重,科研成果丰硕,仅2006年以来,发表论文49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23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6.5篇;出版专著36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子项目13项,省级科研项目39项;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1次,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次,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态和学术竞争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