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高等院校如何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9504
王星媛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高等院校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形式都比较单纯,纯粹以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传播为主,然而,随着近几年来各个国家逐渐重视意识形态领切域的建设,并且这种建设已经越来越普及全球范围,意识形态的面貌更加接近文化教育领域,也更加趋近生活,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所以,这也要求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要面向生活,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红色文化是几代中国人辛苦创造出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人民当家做主而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甚至不惜为之牺牲宝贵生命也要坚守的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崇高信仰,在当今社会,红色文化更融入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引领社会思潮和新风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它有着灿烂的思想精髓,更有着五彩缤纷的灵魂表现方式。红色文化教育在当今高校教育中,以其多彩斑斓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有诗词歌赋、有绚丽的绘画、有美妙动听的歌曲,还有慷慨激昂的宣言誓词,以及流传几载的故事,人们口耳相传,流传至今。[1]著名的有:《白毛女》《十送红军》《黄河保卫战》等,都将红色文化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体现出红色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在此过程中,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应实现与大学生的对接,以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文化教育需求。[2]

  红色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历史表现形式,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辉煌灿烂的奋斗历史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是一种坚定地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情操、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以及继承创新价值理念,它抒写了一部中国宏观壮丽、激动人心的前进史、拼搏史和英雄史,见证了我国历史的独特、文化的精深、国家的发展壮大。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剪影,其存在形式丰富多彩,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不断增加和扩展着我国的民族特性、民族风格和特有的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与教育潜质。“我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者拥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情感。”红色文化资源保留了深远的历史回忆,以一种最为大众接受和认可的方式传递者这种教育,它的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被赋予了无比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不断滋养着政治、文化、道德操守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自发地涵养和滋润着高等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天生具有无可比拟的和蔼可亲的力量。[3]

二、高等院校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要求

高等院校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上层建筑,也决定了高等院校这个社会存在的教育目标,即根据国家需要培养相应的社会人才输送给国家,从而能为巩固政权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上层建筑,它应是全体社会公民集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共性理念,决定了高等院校教育的内容,不但是每个公民理应奉行的普遍价值理念,还是全社会应共同维护的行为原则,它致力于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巩固道德建设基石,而其以国家理想和道德树人为中心的根本理念是其最为精髓、最为永久、最为深远的思想。[4]红色文化核心精神是以爱国教育、集体利益和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为主,它拓展和加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意义,促进核心价值理念的发展,把四个自信刻画得栩栩如生。然而,由于受到当今世界文化自由浪潮的冲击,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非主流思潮”、“去中国化”等舆论对我国红色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产生威胁,不断挑战者我们国家的价值理念底线。鉴于此,我国必须重整旗鼓,认清时局,既不盲目排外,更不全盘西化,而是有的放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端正自身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高等院校深化红色文化教育是抵制西化错误歪曲言论的内在诉求。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一直以来都鼓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舆论。20世纪中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时局动荡,起初是苏联解体,再后来是东欧剧变,复杂的国际形势给了西方国家以可乘之机,他们进行侵略的手段更显高明、多样和高深莫测化。而制造错误思潮就是西方国家以文化进行侵略的比较令人难以捉摸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刚成年,对于复杂事情的认知能力尚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时期,寻求刺激,敢于冒险,想法千奇百怪并层出不穷,缺乏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上世纪末,历史虚无主义“告别革命”思潮猖獗,以保守主义的立场掩盖资本主义真相,误导广大群众对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正确解读。首先,西方错误思潮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一切成就全盘予以否定,以此歪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抨击中国共产党,削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其次,西方国家利用发达的科学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意识控制,借以学习、娱乐的名义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优势,控制网络舆论,进而渗透大学生的网络生活。[5]

三、高等院校深化红色文化教育途径分析

红色文化资源载体形式各种各样,纷繁复杂,不可否认,每一种红色文化资源在高等院校中对于教育大学生都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应竭尽所能,自觉主动地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成分利用其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然而现实生活当中,红色文化资源仍然存在滥用现象,过度开发,浪费严重,利用率低下,使得红色文化的价值遭到贬低,其在教育领域内的聚合力和影响力收效甚微,无法深层次扩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出于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应做到以下两点以改善这种状况:第一,聚集教育主体力量,发挥整体功能,共商共量最大限度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并不只是高等院校和单单一个主体或是几个主体的职责,而是社会全体成员及其所有机构(包括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应当共同担当起来的责任。我国地大物博,因此也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地域上的分散性,这样既分散又众多的资源是在不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倡导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整合利用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把它们都聚集在一个系统的资源体系里,统一分配和利用。第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展公益红色文化教育事业。

  高等院校红色文化教育要以大学生现实生活背景为依托,贴近生活,平民化,从教育的内生动力层次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精神需求。这些年,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越发弱势,纯粹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递,生搬硬套一套理论空壳,工具化、教程化的被动脱离实际生活需要,仿佛只为政治而生,说得假,讲得空,浪得虚名,缺乏说服力,根本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只是敷衍了事。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应增强说服力,以理服人,透过现象捉住事物的本质,把理论讲得更为深刻细致,更加通俗易懂,人们更易于接受,以人为本,关注生活,关注人的需求。力求还原最真实的红色文化背景中的革命英烈事迹、革命旧址(包括纪念馆),用生活当中的看似微不足道实则道理颇深的教育方式打动每一位受教育者,从而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注意摆脱个人英雄主义,避免过分夸大英雄人物本身,提倡以微观叙述事物的方式,使得英雄人物平民化,更贴近身边人。并且主义倾听大学生心声,以大学生较为喜爱的方式叙述革命事例,使得青年大学生愿意倾听、自觉倾听、自主倾听红色文化的故事,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