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新时代网络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视角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9008
张 峥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维护意识形态话语权一直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尤其在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更是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看做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要任务。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历史方位,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已然成为意识形态价值传播与交流渗透的主要场所。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何在互联网空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各国执政党安国利民,维护政权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时代互联网空间中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

一、新时代互联网空间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必要性

(一)提升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维护社会稳定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外表和思想的总和,是为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法律和政治上层建筑而形成的。[1]所以,从本质上讲意识形态是维护阶级利益,巩固统治阶级政权的保障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正通过互联网入侵和蔓延,蚕食政治辨别力本就薄弱的普通大众。加之羊群效应的产生,干扰大众社会价值判断,动摇群众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降低人民政治认同感,对我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和维护都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意识形态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是随着社会的诞生而产生,并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变化,最终推动社会发展。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在社会发展中汲取力量,成长发展,反过来社会发展也会因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意识心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的政权根基,它对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国家安稳都有着根本影响。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因此,在新时代网络空间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意识形态各要素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扩展和外延,有助于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加强对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坚定人民信仰及提升思想意识的支配与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安康。

(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保护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其稳固性与国家繁荣稳定息息相关。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便是最好的历史证明,苏联的强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取得成功的典范。但是,随着苏联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苏共高层违背苏联实际国情,效仿西方政治体制,政治上实行分权管理,减少对意识形态领域控制。结果导致苏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削弱,进而降低政府威信,丧失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最终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权颠覆,国家解体。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政党无法掌控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那么就会弱化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人民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就会失去号召力和战斗力,国家政权也会随之风雨飘摇,随时土崩瓦解。如今传统意识形态争夺阵地已经从线下交锋转变为以网络为主体的线上争夺,意识形态也在网络中成泛化的传播趋势。所以我们能否攻下和占领互联网,在网络空间站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关乎我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更关乎国家安全。

(三)增强文化自信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更新、活力开放、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根植于中国实际国情,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的普及。首先,在新形势下,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力度,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把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思想展示、信息交汇、文化交流的平台,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新时代、解读新时代、引领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其次,通过网站、公众号、微博、视频、等多种网络传播工具和媒介平台更方便快捷、形象生动的将深奥抽象、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通过互联网普及至千家万户。使人民群众能第一时间,深入清晰地了解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把马克思主义融入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最后,要立足于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大环境,结合新时代要求,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二、新时代互联网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话语霸权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空间

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奉行“亲仁善邻”、“协和万帮”的外交主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新时代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出中国与世界的“和”“善”“仁”“义”。在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日益交融的情况下,我国正努力用实际行动为世界提出正能力,注入稳定性。但是一些西方国家仍暗地将中国列为“危险国家”,利用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更隐蔽更极端更新型的手段方式打压中国,阻止中国复兴强大。正如赛义德所说“在我们的时代,直接的殖民主义已基本结束,但我们会看到,帝国主义仍以其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实际中的特有形式,在普通文化领域中徘徊。”[4]新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时空无限的优势,在互联网上与社会主义打场意识形态的“无烟战”。他们以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的方式通过网络改变意识形态入侵途径和传播手段,并且凭借其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利用话语“霸权优势”压制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一方面西方敌对国家企图利用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为掩护外衣,用更隐蔽、更深入、更灵活的方式对内诋毁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大肆推行“和平演变”。通过文化交流、娱乐影像、艺术宗教等各种形式,不遗余力地向我国输出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递普世价值观和各种社会思潮,大肆输出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在人权、环境、经济等问题上模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另一方面他们高度重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空间争夺。通过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控,在网络社交媒体等非主流新传媒上故意模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一边唱衰和质疑中国发展,一边又制造中国威胁论,利用网络舆论这堵无形的巨墙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空间,阻碍我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

(二)网络碎片化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

基于互联网交互性、多样性特点,信息碎片化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显著的发展特征,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思想权威的解构与自我意识的崛起。一方面碎片化传播分散意识形态传播权威性。其过于片面强调传播主体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需求,强调“全民皆是自媒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甚至是一部手机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者,对于传统意识形态被动式的传播,网络时代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突破时空限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以自我为中心的信息摄取和传播,这种分散和去中心化的传播无疑削弱了我党对意识形态传播的集中控制权。

  另一方面碎片化传播淡化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传统的马克思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枯燥的理论内容、单一的表达方式等都阻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加深,如今的传播方式更注重大众化和通俗化,表达形式上也更加注重普遍适用性。过去讲意识形态更多强调的是阶级话语、民族话语、政治话语及国家话语,现在更强调意识形态普遍性、大众性,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福祉息息相关,才能接地气,深入人心。加之一些极端分子通过新媒体发布许多不和谐言论、宣扬拜金主义、制造舆论恐慌,动摇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一些媒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根据大众“猎奇”心态,故意制造热点来吸引观众眼球,哪怕是芝麻绿豆一点的小事也能被它们连篇累牍,大肆炒作,甚至颠倒黑白,混淆大众视野,从一定程度淡化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互联网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弱化我党话语权控制力

传统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通常是自上至下,通过政府的监管机构对传播信息和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精心筛选后最终传达至社会大众,所以政府是牢牢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和领导权。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自由化、开放化、多元化、互动性等特征,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与控制,从而降低了国家对网络平台上民众的政治思想和言论行为的影响,削弱话语权控制力度。

  其次在面对互联网这个复杂的新环境中,在各种信息源、信息发布机构甚至是各种意识形态势力的冲击下,由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落后,话语权主体不能及时监控网络舆情和准确的掌握公众话语导向,从而弱化话语权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引导作用。如最近流行的社交媒体斗音,有主播为了赚取观众眼球,博得网络收视率,公然在网络平台上播放带有挑战和轻蔑我国法制权威的小视频,并且该视频迅速获得超高点击率,流传一段时间“走红网络”。此事件暴露出我国在网络监控舆情监测方面出现严重漏洞,弱化政府公信力,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最后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效果评估体系。当下,政府组织管理下的相关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网站服务能力不高,官民沟通的双向机制尚不健全。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有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仅影响政府的形象还有碍我国网络舆情管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还削弱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信赖与信仰。因此,完善互联网监管评估机制的空缺地方是提升我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监督与控制的有效手段。

三、新时代互联网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推动“互联网+”意识形态理论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说过:“大凡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是灵活的,以便能得到新的团体的忠诚拥护,或者作为外在条件变化的结果而得到旧团体的忠诚拥护。”[5]所以,要在时代发展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解释力”和“吸引力”,充分借助各种互联网研究工具,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话语体系,推动“互联网+理论创新”的发展。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支持下,寻找互联网技术与理论创新的融合带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提升理论研究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提高各种信息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实时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掌控。

  此外,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理论工作者根据社会实际发展情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加强意识形态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理论宣传中的绝对领导地位,严格遵守网络话语体系道德底线,坚决不触碰政治纪律话语红线。

  最后要与时代对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需求相结合,根据广大网民实际需求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述内容,把艰深晦涩,拗口难懂的政治话语,学术术语在网络传播上通俗化、大众化、生动化,让广大群众能听得懂、学得会、感兴趣;要结合网络环境优化意识形态传播渠道,让党中央的政治思想通过网络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位群众,使群众及时把握时政动态,民生热点,加强与党中央的紧密联系,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范围。

(二)强化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牢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法国启蒙学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舆论”一词概括为是公众与意见的组合。用现代概念解释就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评价和社会心理的反映。毛泽东曾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6]可以看出,舆论对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操控社会舆论导向,不但会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还会动摇人们对现有政治体系的信任,而且不利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因此,我们党必须成为互联网舆论的先锋队,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清理舆论障碍,做好社会舆论导向,引导大众媒体舆论走向,时刻把握舆论主导权,牢控网络舆论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一方面在发展和完善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载体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抢占舆论传播主动权,加强各类网络平台服务终端建设,增强主流媒体话语权,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加强网络主旋律宣传,传播正能量,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重中之地。从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受众的需求出发,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及时性、灵活性、互动性等优势丰富意识形态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时效,创新意识形态表达方式,加大网民线上线下互动,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对民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培养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起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班人的带头表率作用。最后,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加大对互联网虚假新闻消息、网络谣言,危害国家公共安全话语等的整治力度,完善网络安全法治建设,积极引导网民理性参与互联网内容建设,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严守网络道德纪律底线,做好网络舆情管控,在全社会构建风清气正网络舆论环境。

(三)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构筑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好比网络防火墙时刻保护着网络意识形安全,对我党维护意识形态话语权至关重要。因此,从三个层面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能为新时代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第一从技术层面,要增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意识形态传播硬件设施质量和分量,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技术上的支撑。目前我国全球信息化排名靠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鸿沟”问题突出,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掌控。例如美国掌控全球仅有的13台中的10台号称“互联网命脉”的根域名服务器;掌控着全球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的安全“总阀”操作系统。这些核心技术犹如互联网的命脉,美国正因为扼制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咽喉”,所以至今手握全球互联网霸权。所以,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做别的国家的技术“跟班者”不是强国利民的发展之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国际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铸造网络安全防线。第二从治理层面,要加强法治和德治并用,双管齐下,才能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才能更好地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所以,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如出台网络实名制,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政策法规,约束和引导网民行为,加大网络普法力度,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威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提升群众人文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在网络上也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严守道德底线,绝不触碰政治红线。最后,在宣传方面要加强网络文化思想宣传管理,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始终朝着社会主义的轨道继往前行。要根据新时代网络媒体传播特征及网络平台信息交流及宣传方式,定时对网络平台信息进行有效评估和考核,形成有效的话语考核评估机制。如对一些特殊敏感词语要严控网络使用传播,对各大网站、公众号、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评估考核,严控网络安全风险,提高防风险能力。

四、结语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让我们结合新时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牢控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开辟网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高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