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
曹文轩是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的作品风格唯美,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同时也描绘了一幅幅诗意的田园图景,而这些是离不开对风景的描写的。曹文轩先生继承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注重对意象的描写,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对人与风景的再次构筑展现出了他独特的生态美意识,他的文字充满着美学教育价值。
一、寓生态美于风景描写
现代小说的风景描写,往往流于表面,不然便是情景烘托、氛围渲染和人物情感展现的机械性描写。曹文轩作为儿童文学的第一人之一,他继承发挥了沈从文等人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通过他特有的文学笔调,勾勒出一个个洁净纯美的世界。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华就在于,它对意象的重点关注。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将这一项作为基础审美,探究其在文章中的作用。“生成美的途径尽管千条万条,但最重要并最容易收到效果的途径就是描写风景”[1],对风景描写颇有心得的曹文轩在他的小说中,也常常使用这种审美意趣。(一)水意象的运用
“水”意象的运用,仿佛可以贯穿他所有的小说创作,也是田园生活图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的小说描写的往往是以故乡——江苏盐城为蓝本而构筑的苏北水乡。同时,曹文轩的“水”意象,并不局限于河水,而是扩展到了雨水、洪水等,使得他描写的图景面面俱到而又和谐自然。《草房子》中,水化作池塘,是桑桑嬉戏玩闹,调皮捣蛋,异想天开地发挥想象力的实验地;水化作水码头,是秃鹤受同学们排挤以及重归集体的避难所;水化作河流,是蒋一轮与白雀纯洁爱情的见证者。在这里,曹文轩将水定性为温柔、温暖和快乐。他运用这一意象,丰富了苏北田园生活画面,无声地渲染了画面中或欢乐、或温情、或美好的情愫,展现人与水之间和谐美好的互动画面。然而,生活不止眼前的美好,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与成长才是曹文轩小说的永恒主题。在芦荡里,暴风雨肆虐,少年杜小康放下自己的骄傲与读书梦,被迫成长;在大水过后,邱二爷家财两空,少年细马感念亲情,自愿扛起家庭重任。自然给以油麻地的居民温情的港湾,而它的“暴虐”也没换来憎恶的敌对情绪,却能激励着油麻地少年们的成长。(二)土地意象的运用
土地是农民的根,是任何一篇田园乡土小说都不可能逃脱开的话题,这一意象的使用使得曹文轩小说更具有乡土特色。《山羊不吃天堂草》中,“草滩随着雾的聚拢和散淡而变化着颜色,墨绿,碧绿,嫩绿……草滩是纯净的,安静的。父亲望着草滩,几乎要在船头上跑下来——这是救命之草。”明子的父亲看到草滩时难掩的激动,正体现出人们与土地那种无法割裂的羁绊。《草房子》中,秦大奶奶与秦大不分日夜地劳作,压榨自己,用几十年的心血换来了一片土地。随着土地改革的进程,土地不再归秦大奶奶所有,被合计改成了学校。秦大奶奶始终认为土地是她的,这才有了后面一场场的“房屋保卫战”。农民对生活不安,因此对土地所有权愈发执着。千百年来,处于农耕社会的我们,一直对土地有一种敬畏依赖之心,从侧面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观意愿。土地不仅给百姓们提供了物质基础,甚至促成了炎黄子孙某些最为真挚美好的品德。农民感激自然大地给予他们生的源泉,从而以一种崇敬的姿态回应自然大地。(三)植物意象的运用
曹文轩小说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将植物的特性与人的特性相对应,小说中的某些植物描写,恰巧应和着小说人物的特性,可以说是意在衬托人物。《草房子》中秦大奶奶钟爱的艾草与她爱好洁净是相称的,少年杜小康的坚强品格与芦苇是相符的,《根鸟》中美丽少女紫烟与洁白的百合花相映成画,《青铜葵花》中葵花向日开,体现着大麦地孩子们的灵性与坚韧。读及此,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人物性格的物化展现,还有的是对自然事物的礼赞与欣赏。不仅如此,曹文轩小说中的芦苇荡,麦地,油麻地等,无不承载着小说主人公的童年,在这些默然不语的植物中暗藏的是他们对贫穷,对尊严,对成长,对生命的感悟。(四)动物意象的运用
曹文轩小说中的动物与人相伴,衬托出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有这么一个动物意象——白鸽。桑桑精心养护它们,甚至用家里的橱柜给白鸽做窝,在桑桑母亲的口中“我家桑桑只会玩鸽子”,他养出的鸽子又大又漂亮。鸽群几乎陪伴了桑桑在油麻地的全部生活——与纸月的相遇,与秦大奶奶的相识,帮助杜小康……鸽群在桑桑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充当着忠实的玩伴。白鸽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这一特质也从另一角度衬托着桑桑如白鸽般的善良与乐观。在《丁丁当当:盲羊》中,丁丁为了寻找弟弟,通过放羊赚盘缠,瞎眼山羊成了他的慰藉和听众,丁丁与盲羊之间充满童趣灵性的交流,也道出了人与动物相处的和谐美好。(五)光意象的运用
“光”的意象的巧妙运用渲染了曹文轩小说的氛围。没有光,就没有颜色,没有光的变化也就没有颜色的变化。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事物,曹文轩都选择了不同的表达。夏天是“太阳如金色的轮子……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秋天是“夕阳正将红辉反射到天上”,茅草的房顶“闪闪发亮如铜丝……金光闪闪……一派华贵”,光反射在秃鹤的光头上,则引起了一连串的笑语;觅食的鸟在玫瑰红的霞光中飞翔,寂寥的大街上,发蓝的灯光摇曳着灰色的梦。这些色彩或明艳,或暗沉,光影交错的描写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小说的氛围。二、独特的生态美意识
曹文轩运用的是田园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元素,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是田园生活图景不可缺失又是锦上添花的。他的风景描写几乎涵盖了田园生活的所有景象(适宜季节与环境的景物):阳光、池塘、枫树、麦田、山羊、萤火虫……他选用的最常见的意象,描写却不落窠臼,对这些意象的全新构筑展现出他独特的生态美学意识。因此他的作品常常显现出了生态美学所认为的自然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统一。自然的万事万物不会孤立存在,它们有着网络式的生存环境。没有河流的田园是不灵动的,没有阳光普照的土地是不温暖的,没有白鸽飞翔的天空是没有生机的……只有这所有的因素相加,才是具有生态美的世界。生态美学对美的要求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是整体性对人与风景和谐自然相处的要求。曹文轩先生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些,因此他写写风景,不是壮美非凡,而是优美缱绻。文章对于风景的描写,是在对景物的迷恋与崇敬中完成的。曹文轩勾画的田园世界,是一派和谐美好的天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景象。
在曹文轩的笔下,人与自然是以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相处的,他并不是刻意的想要表达这一观点,而是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显露出来。在苏北水乡,人、动物和植物是无法割裂出来看待的。很多情景都是靠着人植物动物三者合一表现出来的。在《草房子》里面,对于描写秦大奶奶的几次场景都通过对艾草地以及艾草的描写表现出来。干净的艾草以及干净的秦大奶奶逐渐交融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象。不论是秦大奶奶与学校后来的和解还是去世后都有对艾草地的描写。可以说艾草地象征着秦大奶奶她的后半生生活,描写这种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曹文轩小说一大特点。
此外,生态美学还讲究整体的动态平衡,哪怕自然界中有些个体有一些不平衡状态,而是自然界的整体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生命系统从来不是只有一个单一的生,而是生死相伴。有生有灭却形成了整体动态向上的状态。在《草房子》里面秦大奶奶的去世却有着桑桑等一群少年们在积极的成长;《青铜葵花》中奶奶的去世却有青铜最后的一声呐喊。生态平衡的动态性正是这样一个通过个体生命的有生有灭而达到生命系统生生不息的上升、发展历程。这种生态的力量正是由曹文轩先生用他独特的生态美学意识发现的,并将它转化为文字展现出来。
三、美学价值
生态美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雕琢蕴于无形之间,让读者在欣赏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朴实、真挚的美学感受。而且,这种品格不仅表现在小说中的单纯的景物描写中,更表现在整个作品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质朴真诚的艺术情感。曹文轩小说的生态美学价值,不仅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状态的涤荡,更具有深刻的美育意义。(一)心灵净土
曹文轩先生对苏北水乡原生态风景的描写,展现一幅幅诗意的田园,仿佛雨后初霁,让现在人能从自然的一草一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给现代社会钢铁都市下的人们带来一片心灵净土,洗刷人们身上浮沉的欲望和燥郁,让他们暂时安放疲惫而又麻木的心灵。《山羊不吃天堂草》中,冰冷的城市中,发蓝的灯光摇曳着灰色的梦,而远方的故土则沉浸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钢筋水泥城市是无法与碧绿草海的田园相比拟的,前者是无机质的,冰冷的,后者则是盎然的港湾。(二)美育价值
曹文轩小说的美学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了他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心灵上的桃花源,他的作品让儿童能够在小说中得到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何谓“美育”?《辞海》里的解释为:“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说到美育,离不开审美,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可见唯有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才担当得起美育的重任。民国的蔡元培先生曾言:“美育可以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曹文轩笔下的美育不仅仅体现在色彩明艳的景物描写,或壮阔或清秀的山水田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整体性,植物蕴含着人物的特性,土地承载着故事。对曹文轩小说的欣赏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即美育的过程。”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体味小说描绘的意境,从单纯的阅读到有能力细细地品赏,这些文字如春雨润万物般潜移默化地提升着审美境界,提高了美学趣味。同时,美育的培养也在于对人格完整性的塑造。曹文轩先生笔下的世界,如此澄澈而又美好,描写的人物,极为干净和坚韧。曹文轩笔下的少年们,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不惧大自然的种种挑战,直面人生,种种典型形象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王国维如是说。曹文轩小说中的人文精神使小说具有活力,学生通过阅读他的小说感受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受到真正的美育。《青铜葵花》中“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葵花的孤独在这里给孩子们的第一感受是紧张和恐惧,也许当时还不明了,但是,当孩子们逐渐长大,这样的感受会愈加清晰。当他们真正面对一片广阔天地时,他们就会感叹于造物的神奇。这种自然带给人们的美的教学是其他任何机械的教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曹文轩小说以苏北水乡为背景,勾勒一幅幅诗意田园图景。其中,有田园生活的的多种意象,如水、土地、植物、动物和光,有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淳朴人民。他用优美晓畅的语言,悲天悯人的情怀,带领我们感受自然的美与力量。他追求的不仅是景物之美,更是人性之美,他带给人们的也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美的升华,曹文轩小说中对儿童美育的注重值得一代代人传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