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天边外》的东方书写看奥尼尔的理想主义精神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5374
刘美鹭 赵亚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一、引言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代表作《天边外》于1920年荣获普利策奖。奥尼尔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受到了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和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本剧讲述了罗伯特和其哥哥安德鲁因为爱上同一个女子露丝,继而违背了自己的初心,阴差阳错地踏上了对方理想的命运道路,因此酿成了三个青年人的悲剧。然而,罗伯特至死不渝地坚守寻找东方理想世界的信念,体现了伟大的理想主义精神,这对现在的中国青年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

二、罗伯特的理想世界

《天边外》第一幕第一场就以乡下大路开头,这条大路是罗伯特理想的象征,他这样说道:“我对自己保证说,等我长大了,身体强了,我就会沿着这条路走,它和我会一起找海”[1]这与他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是分不开的。安德鲁也说:“我估计是上学的那一年让你开始喜欢那玩意的吧。”[1]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罗伯特读的诗更是对海的美化,这与罗伯特所生存的环境有着巨大的不同,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因而使得罗伯特想亲自去探寻天边外那个充满神秘感的东方世界。

  罗伯特执着于航海理想的目的,不同于哥哥安德鲁和家人所说的谋取薪水,旅行方便的现实利益,这样的利益因带有实用主义的光芒,而被20世纪的美国人奉为圭臬。奥尼尔创作《天边外》时,正是一战爆发和美国战时繁荣时期,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为了维护美国财阀的利益,而被迫冒着生命危险到战场上去,他们是失去了自己理想的一群人,是实利主义的牺牲品,这一时代“充满了原始的野心,而又无规则。”[2]而罗伯特则不以为然,他的理想是纯净的,是一次精神上的“突围”。“假如我要告诉你只是因为美在召唤我,远处的未知的美,东方的神秘和魅力...”[1]在罗伯特看来,东方世界遥远而具有诱惑力。童年时,罗伯特因病痛急需找到一个心灵寄托。在他童年的梦里,常常出现上演美妙奇迹的漂亮仙女的家乡。而现在迪克舅舅答应带罗伯特去航行,无疑为他打开了通往东方世界的路,也满足了他童年的梦想,只等他扬帆起航。

  但恰恰是因为罗伯特理想的不明确,天边外对罗伯特来讲始终是未知和秘密的,就像大海本身的混沌和不确定一样,这使他对理想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在露丝对他的告白做出积极回应的时候,罗伯特竟觉得没有等到他去找天边外的理想,理想已经主动朝他走来,他们的爱情比任何远方的爱更甜蜜。[3]或许在罗伯特心中,露丝就是童年时那些个温柔而美丽的仙女中的一员,能带领他寻找幸福。

三、罗伯特的现实世界

罗伯特的悲剧在于所处环境的悲剧,在崇尚农庄生活为本的家庭中,罗伯特经常因自己与之格格不入的梦想和追求受到嘲笑和奚落。他的东方世界是风、光和明亮的大海,是可以自由驰骋的天地,而农庄却像围墙一样,把罗伯特关在里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压抑使得他拥有着荣格理论中的暗影人格。暗影人格指的是人物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变换出不同的的性格,而这种通过调整变换的性格与他本人的性格可能并不相符。[4]罗伯特在喜欢读诗这种健康人格的背后,拥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天性不善农活不受父亲疼爱,所以罗伯特更想在爱情上比哥哥更胜一筹,这便是他内心埋得最深的暗影人格。在父亲用行动试图撮合安德鲁和露丝的时候,他很容易就觉察出自己爱情梦想与现实的对立。这种暗影人格使得罗伯特在即将出发航行的前一天,就冲动地向露丝袒露了自己的爱意,当得到露丝积极的回应时,罗伯特内心的暗影人格得到了满足,这使他几乎很快就放弃了原来想去东方世界的梦想。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恰恰是他对东方世界的诗情画意的描述才赢得了露西的爱慕,书写在罗伯特心中的东方世界竟成了后来所有悲剧的直接导火索。

  罗伯特的悲剧还在于性格的悲剧,也就是一种宿命,奥尼尔也认为“在冥冥之中存在着一个未被承认、未被发现的神秘力量操纵着人的命运。”[5]在对东方世界的侧面描写中,更突显出了罗伯特人物的悲剧性。奥尼尔和露西结婚后,农庄被他治理得每况愈下,因此罗伯特不得不萌生将农庄签字抵押的念头,这惹起了他的岳母艾特金太太的不满。恰巧安德鲁快要回来,艾特金太太感谢上帝,觉得安德鲁回来得正是时候,并猜想安德鲁在外面跑,应该觉得腻味,急着要回家安下心来重新干活。这也为东方世界其实并不像罗伯特想象中那么好埋下伏笔。而罗伯特却羡慕安德鲁去过好多地方,而安德鲁来信中所书写的东方世界却是“我们现在在新加坡。这个地方很脏,比地狱还热。两名船员发烧倒下了,我们现在工作人手不够。”[1]安德鲁对东方世界感到厌恶至极,“我得说根本就没有好印象!那是狗过的日子。你猛烈地工作,忍受着各种困难——为了什么?为了那点儿可怜的工资,带上岸都觉得惭愧。”[1]这样的话,无疑证明了在安德鲁眼里,罗伯特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空想。在和露丝结婚三年后,罗伯特却对农庄的山变得厌恶起来,认为他们是“狭窄牢狱的院墙”[1],当他向露丝抱怨这一切时,露丝只是用“做梦”回击他的理想。更糟的是,罗伯特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在爱情上胜过了哥哥,但三年后,当听到露丝对他说“后悔”的话时,他留在农庄的那点精神寄托也变得岌岌可危。之后,女儿病死,他的精神寄托也在慢慢消弭,罗伯特后来患上的结核病便是一种隐含的比喻。[3]在梦想和现实的博弈中,他惨败下来,身体被渐渐拖垮,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这些悲剧的打击。

四、罗伯特的梦幻世界

罗伯特的信念与哥哥安德鲁的信念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罗伯特收到安德鲁的来信时,看到哥哥将天边外的东方世界描写得那样不堪,不禁生气,“还有安迪,他有机会——他从中得到了什么?他的信读起来像——农民日记!”[1]航海六个月后,安朱已经把原先想在农庄老实干活的信念忘得干干净净,在中国海,浪高风大,如果没有迪克舅舅的精明,恐怕安德鲁和船员们都要葬身大海,成为鱼鳖的食物;为了要把船收拾整齐,安德鲁还要干好多“肮脏活;东方世界的街道又脏又窄,还有灼热的太阳烘烤;东方世界的富贵乡让阿安变得精明算计。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阿根廷的最大城市,其农庄的规模的宏大让安德鲁不仅放弃了原来投身自家农庄生活的信念,更让他背弃了原先的爱情的信念,“但是我恐怕当时也就是让幼稚的想法控制了我。我现在确定我当时没有恋爱——当时以为自己恋爱了很愉快——自认为是英雄。”[1]面对金钱的诱惑,安德鲁不满意一板一眼地挣钱,做起了投机买卖,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位百万富翁,但投机买卖却让他惨败而回。

  罗伯特则不然,即使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农庄也濒临破产,但身患重病的他还是想去城里用写作开辟一条生路。临死前,罗伯特仍坚持要看日出,在死亡面前,罗伯特看到的是救赎,是灵魂的升华。“你们看不出我最终快乐了吗——因为我要去遥远的地方了——自由——自由!——从农场中解脱出来——自由地不停漫步——永远地!”[1]奥尼尔创作《天边外》时,颇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罗伯特的信念正合道家的循环论,正如《老子》中说“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6]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中的东方世界。虽在少年时期因误把爱情认作天边外的秘密而迷失了方向,但他的信念却永远没有改变,始终梦想着回到自己童年最初的那个东方世界。对罗伯特而言,日出就是天边外存在的东方世界的象征。最后一幕的背景也可以理解为罗伯特信念的隐喻,一次生死的循环。[7]罗伯特的生命消逝了,如同最后一幕中“没有叶子,似乎已经死了”[1]的苹果树,但他的信念却不会消逝,就像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永远将追求天边外的秘密——东方世界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五、结语

奥尼尔虽然用悲剧的笔触创作天边外,但悲剧之中却有着希望,正如最后一幕所写:“东边的天空已经出现了鲜艳的颜色,一条薄薄的、颤动的火焰正沿着深色的山的边缘在天边扩散开去。”[1]这种理想主义精神正可以鼓舞当下的中国青年依循自己的本心。奥尼尔创作《天边外》时,是在20世纪初,美国人虽体会到了强国带来的繁荣经济,却也被金钱迷惑了头脑,丢掉了自己最珍贵的信仰。当下的中国青年要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信仰,不懈奋斗,不要被拜金主义或一时的浪漫迷惑了头脑,只有坚守自己的理想,才能到达天边外的美好世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