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当代传承活动也是学界乃至全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高校作为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其对传承传统节日所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也更多地走进了传统文化、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
传统节日的传承研究在当代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发掘,高丙中(1997)提出节日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包含着特定的风俗、习惯;[1]萧放(2005)提出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2]上述学者探讨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在传统节日文化认同式微的语境下,为我们思考传统节日的传承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清明节作为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涛(2004)提出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以户外活动为主并兼有肃穆、悲伤与欢乐两种情感;[3]郑熊(2009)认为清明节是一个追思和感恩的节日。[4]清明节传承路径很好地折射出了传统节日在当代的发展,针对其祭祀仪式的受众年龄层次高、仪式复杂问题,吴真(2010)提出要将祭祖空间城市化、祭祖行为公众化、清明思亲法会公益化;[5]高占伟等(2010)认为要为清明节祭祀文化传统正名除污;[6]余红艳(2013)提出要在“公墓时代”文明祭扫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地区祭祀仪式中独特的文化。[7]这些研究为探讨传统节日在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提供了夯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当代学者对传统节日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分析得比较透彻,意见比较一致,对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状况也有不少研究,有的还分析了出现这种不容乐观现象的原因,而对传统节日在高校中的传承现状研究力度不够,同时也不够深入。高占伟等(2010)从清明节祭祀仪式的角度,指出去烈士陵园扫墓一些单位组织对上坟、叩头、烧纸等活动进行粗暴干涉的现状;[6]李海凤(2012)从清明节在高校的传承内容角度提出传统节日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8]
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传统节日在高校的传承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尚未专门针对高校提出传统节日的具体传承路径;二是尚未在高校形成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氛围;三是对清明节的文化传承主要集中于其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内容形式单一。这正为本项目提供了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的研究空间。
首先我们来梳理传统节日在当代高校的传承现状。据大学生填写的关于传统节日在当代高校传承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1)在传统节日中,大学生对春节的认知度最高,而除去春节,中秋、元旦的认知度较高,均为62.2%,清明节的关注度居中,约为60%,与中秋、元旦的差距不大。然而有关参与度的调查问题中,除了春节高达93.3%以外,剩余的选项中,最高的为中秋节,但也仅有55.6%,清明节的参与度为42.2%;(2)除春节以外,我校学生对中秋节和清明节的了解程度较高,分别为54.4%和51.1%,对其他节日认识比例为中等。但在“传统活动中你常常扮演怎样的角色”一题中,有57.8%的选择“积极参与者”,选择“被动参与者”的有27.8%,即有88.8%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但是,选择“主动传承者”的只7.8%有,然而有72.2%的人认为在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中,大学生应该扮演”“主动的传承者”;(3)在“哪些传统节日,你认为是可以在高校进行文化传承的”这一问题中,而其他几个节日选择人数分布均匀,清明节的选择比例为41.1%,令人惊讶的是中秋和端午的比例为55.6%和54.4%,在“哪些传统节日已经在高校进行常规性的文化传承活动”这一问题中,每项比例较为均匀但比重均不高,清明节的比例最高,仅仅为38.9%。然而,事实上每年从小学到高校到高校在清明节都会举行到烈士陵园扫墓的活动,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鲜有认识到这一点,说明清明节的活动单一,与节日本身的相关度较低,而且有67.8%的同学认为在高校开展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活动中,应该注重节日活动创新;(4)对于清明节,我校大学生认识较高,但是就家庭而言,要求和不要求清明回家祭祖的分别为54.5%和45.5%,表明上一辈对清明的节日文化并不是很在意很关注。可喜的是有82.2%的同学希望在清明节回家祭祖。另外有高达75.6%的同学认为在高校开展清明节祭祀学术先贤这样新式的活动有意义。然而,同学的认识较为传统保守,在江苏大学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只有44.4%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清明网上祭祀仪式。本次问卷调查中,要求女性回家参与祭祖的家庭有65.1%,而男性有45%,低于女性,令人惊讶。由以上数据得出传统节日在高校的传承并不乐观。尤其是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在高校仍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积极探索高校对清明节文化的传承路径成为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由调查问卷问卷可以看出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所以可以采取以下传承路径:(1)政府或有关机构推广民间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使传统节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2)高校开展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对传统节日内在价值的认识;同时可以建立高校清明祭祀网,通过网上祭祀,激发高校学生的传承意识;(3)以班级为单位,在节日期间有目的地组织传统节日民俗活动,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就清明节文化内涵的两个方面即慎终追远和踏青两个方面,可以进行清明知识宣传、祭祀学术先贤和外出踏青活动;进行传统烈士陵园祭扫,将清明节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传统节日作为流传我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具有无可非议的传承性,其中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需要社会上年轻一代去了解、传承,从而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物质与精神文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优秀服饰文化和各种民间美工技艺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地域独特文学艺术形式的重要窗口;是传承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场所。
清明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部分高校(包括江苏大学)对其传承发扬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与创新,譬如今年举办的主题为“追溯校史,缅怀先贤”的清明节活动,就是对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作出的一种新的尝试。而以清明节的传承为典范,我们应将视野放宽到更广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中,如重阳节、端午节等近几年刚刚为社会所重视的传统节日。大学作为文化汇集的场所,理应对传统节日传承的方式多元化作出探索与创变。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