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影视作品中文译名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6092
杨懿菲 柯英 张思怡

  苏州科技大学

一、前言

电影作为第七种艺术,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当代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当英语影视作品引进国内,其译名背后不仅存在营销策略和眼球经济等商业因素,而且折射出英语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的种种差异。很多人表示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译名差点错过了Three Idiots这部精彩的电影。

  本文从较少人关注的电影译名出发,关注其不可忽略的潜在语言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从而思考如何使引进的英语影视作品的中文译名可以在保留其原汁原味意境的同时进行最大范围的文化传播,发挥其最大的商业价值。由于21世纪是国内引进英语影视作品的高峰时期,所以这一阶段的作品成为笔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探讨电影史成熟阶段的英语影视作品,并具体从21世纪的爱情类,科幻类和动画类这三大类的影片进行分析。

二、爱情类英语影视作品——以《爱在午夜降临前》为例

历时18年,美国独立电影人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三部曲终曲——《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终于在2013年上映。

  如果说前两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是相识之欢与相聚之喜,那么《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便是相处之难。男主人公杰西与女主人公赛琳娜终于走到了一起,并且组成了家庭。故事围绕着他们带着两个女儿在希腊度过的那个假期展开。剧情依旧用杰西与赛琳娜的对话来支撑,只不过他们的谈话主题不再是环境保护、诗歌与宗教而是变成了柴米油盐、孩子与家务。

  大陆版的“爱在”三部曲的译名可以说是英语影视作品意译类别中的佼佼者。Before Midnight的翻译,继续沿用了之前两部的翻译风格。用“爱”字来表达电影的主题;“降临”是对“午夜”的补充说明,犹如“黄昏”之于“日落”,“破晓”之于“黎明”。对于 midnight这一意象没有节外生枝,而是使用了文学式的点缀修饰。

  除了中国大陆普遍接受的《爱在午夜降临前》这个译名,还存在其他的译名,比如《午夜之前》。这一种就属于直译,虽然保持了原名简洁的特色,但是却不符合中国大众对于爱情剧情片的审美追求,显得过于苍白与乏味。

  中国台湾的译名《爱在午夜希腊时》,与大陆版大同小异,唯一的不同便是对midnight做了意象的延伸,基于电影的故事背景在希腊,从而添加了“希腊”这一地点进行修饰。这与他们之前翻译的Before Sunset《爱在日落巴黎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中国香港版的译名为《情约半生》,这种译名则是完全摆脱了原名本来的意境,但在风格上依旧与第一部Before Sunrise的译名《情留半天》保持了统一,并且也通过“约”到“留”,“半天”到“半生”反映了剧情和人物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对于系列影视作品,译名的翻译需要达到形式上的统一。在这一点上,大陆版的译名比较成功,港台译名中则分别有一部与另外两部译名风格迥异。再观TOP100英语影视作品中爱情类电影译名《真爱至上》(Love Actually)以及《怦然心动》(Flipped)可以看出,大陆市场追求爱情类电影译名的诗意朦胧美,力求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加以浪漫化的简单修饰。

三、科幻类英语影视作品——以《盗梦空间》为例

《盗梦空间》由诺兰执导,莱昂纳多主演。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盗梦空间》的原片名为Inception。Inception直译为起初。台湾译名直译为《全面开启》,其传达的内容稍显概念化,初次观影者可能对此感到疑惑。观影后,大部分观众领悟到导演的用意。在影片中,Inception披上科幻的外衣,被赋予了其他含义并寄托了导演对生活的希望。在电影中作为一个盗梦术语,指将某种想法植入目标人物的梦中,使其认为此想法是其本来就拥有的。将此种技能命名为Inception,或许是希望在想法植入目标人物的梦中后,他可以开启新的生活。

  将Inception意译为《盗梦空间》,有两个可圈可点之处。首先,“盗梦”直截了当地将故事的大体情节透露给观众,只不过是不同于以往形式的“盗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观众易于抓取影片的叙述内容。进而,通过第一时刻的了解,观众将会或多或少产生疑问,这些疑问与好奇心自然会转变为观影兴趣。其次,“空间”为影片的主题补充描写。在影片中,梦作为主体,发生于一个个空间。如此的补充看似累赘,却将影片名构成了四字词语。而四字词语基本上是英语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影片名形式。四字词语更显其文学性。意译的影片中,高度集中概括其影片内容与主题。例如Interstellar意译为《星际穿越》等。这类科幻类商业电影,既希望通过言简意赅的片名引起观影兴趣,又需要最大程度地还原原片名所涵盖的意义。

  同样,科幻类商业电影需要尽量避免专业性过强而丧失大众观影人群。例如Coherence直译为《相干理论》,意译为《彗星来的那一夜》。深究其影片情节与主题,《相干理论》似乎与其主旨更为贴切。然而,笔者认为作为科幻类商业电影,影片名《相干理论》具有强烈的专业性暗示,误导观众其影片性质或内容,将会流失一部分大众观影人群。其意译名《彗星来的那一夜》简单明了地点出其影片的基本设定,并且在观众心中设下悬念,引起观影兴趣。同时,这样的通俗易懂的意译名与导演用意不谋而合,影片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一幕,加入科幻元素,扭转剧情。

  因此,科幻类商业电影译名须平衡文学系、内容性、专业性与大众性,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动画类英语影视作品——以《寻梦环游记》为例

《寻梦环游记》(Coco)是皮克斯动画公司迄今为止在中国票房上最成功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墨西哥男孩米格尔,在阴差阳错下穿越到了亡灵的国度,在已故亲人的鼓励与帮助下重返人间并且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的故事。

  电影原名为Coco,是因为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由这位名叫Coco的米格尔的太奶奶而产生的,可以说她是电影的核心人物。如果Coco没有被自己的父亲埃克托“抛弃”,米格尔家族就不会禁止音乐;如果Coco早就忘记自己的父亲,那么埃克托就永远不会遇到误入亡灵世界的米格尔……但是显然如果将片名直译为《可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根本无法将其与一部动画电影相结合,或许只有看完电影才可以体会片名的深刻含义。而《寻梦环游记》,从“寻梦”可以揭示出它的主题与追求梦想有关。而从“环游记”可以让观众想到另一部由美国迪士尼制作的电影《飞屋环游记》(Up)。这样的后缀可以让观众推测出电影的动画属性,因为“XX 环游记”,“XX 历险记”,“XX 总动员”,“疯狂XXX”都是中国对于动画类英语影视作品最常用的翻译模板。虽然这种模板的确有时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审美疲劳,甚至会由于片名风格过于相似而导致观众对电影内容混乱的情况发生,但是,毋庸置疑,这样的翻译方式也对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毕竟动画电影观影人群还是以家长以及其孩童为主,过于隐晦的片名反而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既有动画电影的特色,又可以直截了当地点明其主题的译名可以说是这一类动画电影的最佳选择。

五、结语

综上所述,考虑到电影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电影译名须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受众,直接点明主旨又具有文学美。当商业性与艺术性有冲突时,我们也不要轻易放弃电影的艺术价值,而一味追求其商业价值。虽然作为观众,购买了商品,但观影者购买的至少是具有艺术感的商品。影片译名的大众化,其目的不在于抹杀艺术性,强调商业性。更加大众化和符合大众审美的译名,能够更好地将优秀的电影作品展示到更多的观影者面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