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粤剧是一个具有极强包容性的剧种。她融南北戏曲艺术为一体,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多样而独特,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三戏创作活在当下,应对市场,化用程式,提炼程式,将粤剧引向年轻观众和都市群体,固守传统而又开拓创新。
关键词:技、情、艺,粤剧三戏说
广东粤剧院的戏非常注重技、情、艺的结合,该院演出的《梦·红船》《决战天策府》和《白蛇传·情》具有不同的创作意图和美学追求。这三个戏有很多的不同点,但也有一些统一的特征,有待梳理与提炼。
一、《梦红船》的艺术追求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珠三角河网上,一幕红船泊晚沙。”红船生活是以船为生计的艺术殿堂,红船漂泊之处又是人生演绎之程,一种吟游诗人的气质。船停在哪边,大戏就在哪边开锣。戏班人的生活,具有民间传奇的神韵。这部粤剧演绎了红船艺人的生活,感人至深。之所以达到了感人的戏剧效果,其原因有四:
(一)结构统一精炼
这个戏以红船为主线,写出了造红船、经营红船、毁灭红船的经过,以抗日前后为历史背景,写出了红船艺人的艰辛,写出了南派绝活和爱戏、弘扬戏的传承梦想。伴随着各种势力的欺压,红船精神永不磨灭,它是生存的精神,也是做戏的精神;是学艺的精神,更是做人的精神。红船人讲究坦荡做事,坚守做艺,遵守“以绝艺走天下”的本分。他们朴实、扎实、独立、隐忍并且具备惩恶扬善、义薄云天、重情重义、舍生取义的江湖侠气与豪气。做戏要有绝活儿,做人要有性情。
正如戏的名称一样,写的是“红船之梦”。全戏紧扣邝三华变卖祖业、购买红船、聘请名伶、恢复南派绝技的创船之路,表现出红船伶人们“愿我粤剧后人个个身怀绝技,艺惊四座,挽狂澜于既倒,启大戏于中兴”的宏愿。
(二)演员技艺双绝
邝三华的形象之所以有魅力,源于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报恩的孝子情怀与义士之举,他切实为南派粤剧的传承做了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请回十二爷编写新戏《火烧黄天荡》;二是广招艺员苦练绝技,聘请名角打造广府大戏;三是打造舞台——红船,以供南派拳脚的木人桩练习和高台双照镜的绝活练习。
红船是生存之船,靠的是真功夫。江海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命运。红船精神凝聚着从艺之道、做人之道、生存之道,打造红船、经营红船也即是创造生之梦想。因此,这个戏的立意因红船的故事而变得深刻,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又具有写实主义的真实。梦中期盼的红船与红船之上的梦想交相辉映,使得人物性格鲜活、气质美好而生动。
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武生行体现着江湖之气与侠肝义胆,该戏用武生担纲主角,来演绎红船之梦,顶天立地的伶人界的草根英雄的形象。这个戏最大的优点是写出了伶人之美,这个美的内涵非常丰富:有南派拳法和粤剧绝技的技艺之美;有粤剧“演尽人间千古事,唱出喜乐与伤悲”的艺境之美;有粤剧伶人以船为家、以戏为生、魂牵戏情的生活之美;还有邝三华断骨重接、绝技再现的传承精神之美;梅卿、十二爷等宁可苦做艺、不做卖身奴的民间伶人的灵魂之美。
(三)戏曲程式的精彩运用
发挥了南派武术咏春拳法的魅力,运用了打木人桩的武术基本功,呈现给观众严整、威武的武术精神。同时,几位主演均能跨文武多个行当,例如挂靠武生、短打武生、刀马旦、武旦等行当的综合运用,以人物的行动为依据,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演员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以及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旋子、僵尸等多种身段技法。这个戏的导演丁凡先生是三位主演的老师,因此,在编排武戏的时候,做到了量体裁衣,充分发挥出演员的功与艺。这个戏做到了以技演戏,以戏托艺,以技艺写人物,以人物扣红船之梦的主题。戏中戏,使得观众在观看艺人生活的同时也看到了红船技艺的呈现以及小家的儿女情怀和大国的英雄悲歌。主演彭庆华、曾小敏等精湛的技艺带给观众极强的真实感与审美愉悦。
(四)音乐的地方特色
这个戏的主题音乐融入了号子、电影音乐等多种元素,凸显了武侠之风,增强了音乐的节奏感与气势,呈现出红船的伟岸与梦想的恢宏。曲风激荡,振奋人心,颇有阳刚之气、英雄情结,感染力极强,并且朗朗上口,容易吟唱。在音乐中大量使用了广东民乐器演奏,流露出广东繁华热闹的地域人文风情。
粤剧《梦·红船》以高度综合凝练的技艺之美,强烈的表达出红船精神的情怀之真,以其委婉悠扬的曲风与高亢的真情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是一部真性情的好作品。
二、《 决战天策府》的艺术追求
《决战天策府》提煉了网红游戏的故事与人物造型,模仿动漫人物的形象、气质和动作,具有很强的剧场性和游戏感。其艺术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代化的包装
动漫的造型和武功、舞艺的结合,使得这个团队非常适合演出这个剧目。粤剧的武术功底与舞蹈技术可以满足动漫江湖的动作要求与武侠气质的。青年团富有朝气的创作和青春的理念以及对梦想的追求也非常适合捕捉网络武侠游戏实现江湖梦的玩家心理。青年团海选出的演员形象俊美、青春靓丽,气质浪漫神奇,人物画面很好看,加上舞美的唯美与诗意,服装造型极具,以至形式感很强,视觉效果很好,很适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粤剧要素的骨肉
这个戏的武打设计是戏的主体内容,也是技艺展现的重头戏。在整个的武打设计中体现出这样两个特点:一是武打的秀,即点到即止,但招式清晰多变,将一种开放的剧场式的舞台意识展示给观众,这也是带有“动漫秀”的意识,即秀动漫人物的造型、气质与情怀,目的是让观众真实的在生活里触摸到虚幻的网络人物,引起惊叹与追爱。这出戏把握了“秀”的舞台创作气质,秀的不仅仅是游戏人物,而且秀了故事、戏情,尤其秀了南派武术与舞技和传统曲牌唱腔。这个秀没有遮挡戏的主要内容,而是更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武术、舞技、唱腔和人物。戏的武打招式纵横开阖,是较为单纯的技艺展现。招式清晰连贯而又定格分明,舞技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也符合游戏中的人物属性。
这个戏之所以是戏,而不是“动漫秀”,是因为其保留了对白、冲突、唱腔等故事元素,也即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另外,这个戏是戏,因为在同一个场面里,舞台时空是自由流转的。龙套的上场灵动多变,场面切换自如,还是体现出戏曲“打上送下”的舞台规律和“无限物化时空过,不断人流上下场”的戏曲艺术原则。在具体的技艺的展现上,传统的身段、亮相、功法还是运用的传统戏曲的东西,例如鹞子翻身、踢花枪、水袖功等等,这些程式技法成为了构建故事场面和武打场面的焦点内容。他们的唱做念打是粤剧的,粤歌也是来自于粤曲,是传统的牌子,用的演员都是戏曲专业的演员,打的是传统南派把。把粤剧和网络游戏中的亮点和卖点融合到粤剧里面。在唱方面,以人声作为单独主旋律,不用锣鼓,将游戏的三次元还原为二次元的舞台时空中。动作方面,粵剧演员们没有问题。在吊威亚方面,对舞台空间实现突破,成为了主要手段。
(三)新粤剧的商业性与传承性
武侠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从网络游戏中抽取人物元素,结合戏剧元素,把粤剧元素用到里面,让不懂粤剧曲牌的游戏玩家听到好听的曲子,产生游戏的粉丝效应。这个剧有几个第一次:第一次让粤剧与网络游戏跨界合作;第一次用五点一的音响系统;第一次到大学里进行讲座与宣传;第一次实行分成模式,入股排戏等等。这是一次完全的商业演出运营和创作。项目负责人也是主创的彭庆华说,需要有思想生命力的观众来看戏。同时,运用了动漫职业演员来助演。包括纱幕制作的海底世界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这种种的尝试为的是将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心中注入粤剧。就像纪录片里所说的那样,“进来坐一坐,喝杯茶,至于家里是煤油灯、气油灯、电灯还是光管作为照明,看清楚再做研究”。
《决战天策府》用票房确实打赢了现代时尚元素包装粤剧的首战。有很多年轻人因为这个戏开始关注粤剧了。这个经验是宝贵的,也是成功的。只是当年轻的观众关注了传统粤剧以后,他们的兴趣还会依然那样浓郁和持久吗?毕竟两种方式有审美的差异。这也许给广东粤剧院提出了更加持久地课题,需要用创作不断做出经验来。仅这个戏而言,他们的实践与理念都可以为各剧种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三、《白蛇传·情》的艺术追求
这个戏用的是《白蛇传》的故事,但单单提炼了一个“情”字,把笔力放在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情”上做文章,以“情”统摄全部剧情。舞台创作上,舞美制作也突破了线性特征,拓宽了舞台空间,利用威亚实现了舞台中上部表演空间的演绎化。布景的设计也兼具中西美学特色,例如,开场与结尾的布景设计是断桥上的一个圆环,中国古典的花边,像铜镜,像金钵;荷花的吊景、垂钓的屏风与投影的双重关系,显示出空间是交错的和立体的;仙山的垂落与镂空也是立体的,背景光反透出来,打出仙境的感觉;龙套的水袖功象征水族与海水,紧紧围绕白蛇,呈现涨潮退潮的景象幻觉;巨幅袈裟与水族水袖的交错调度,人的弱化,物的强化,呈现斗法的情况;金杖的垂落,象征金山寺的塔顶,改编了视觉的惯性,用元素以点带面的勾勒出物质的原形。
那么,在同等比例的舞美里表现金山寺被淹没,导演运用了金山寺顶端的塔尖的下降,来象征水淹寺顶,这就在舞台时空上同时进行了压缩,创造了神奇的水淹金山寺的画面过程,非常有创意。这种创作是现代中外戏剧舞台上较新的创作理念,这是导演语汇的最新创作。这个戏的舞台布景设计吸收了西方戏剧的最新理念,然而,没有丢失戏曲写意之精神。舞台上所有的物质包括演员都在流动,断桥、吊景、龙套、主角、道具等等在各自的戏剧时间里完成此刻的创作的同时,也在整体的不断地进行舞台时空的自由流转,这个流转是整体的、宏观的、统一的戏曲美学追求。因此,这个戏是戏曲,不是话剧加唱。只是,因为其难度,尤其对演员的要求之高,目前表演上完成的不是很熟练,整体配合上也较为陌生。
(一)凝练写意的舞美
背景中垂吊的三潭印月、荷叶、带有祥云的圆环、纱幕、塔顶等,道具中断桥、袈裟,龙套的水袖等等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的元素,在舞台时空中各占焦点,立体而写意,以一当十,以少代全,凝练而虚化,具有丰富的舞台语汇。因此,中西美学精神互相融合,交互叙事,符合剧本要求。“情”,在这个戏中是具有生活哲理的一个词,也是一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人的要素,对“情”的依恋,对“情”的欲望,被“情”的伤害,对“情”的净化等等,借《白蛇传》的故事和人物,思考了“情”的哲理。剧本与舞台呈现合二为一,交相辉映。
(二)歌舞的程式化运用和技艺的多元呈现
歌舞的水袖功和群体的舞蹈性的结合,以多取胜,造势与强化象征的意味和画面的幻觉,也是一种创新。少与多,用在不同的时刻,均表现出哲思的品格,用法不拘一格,很精彩。水袖围绕着晕厥的白蛇,产生意象之美,非常形象,而且生动。
(三)唯美的画面追求
目前的呈现有一种美感,即色彩的浓郁,很符合民族的审美要求和民间的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传统粤剧化妆造型的基础之上,保留了贴片子等古装造型以外,在发饰的创新上体现出细节的不规则感和灵动,有时代特色。主演的形象端庄美丽,符合民族审美的原则。
(四)情的演绎
粤剧的情感表达浓郁而含蓄,娓娓动情。这个戏又是写“情”,所以,情感色彩丰富,深情款款。充分表达了白蛇作为良家女子对丈夫许仙的纯情、痴情、钟情、怨情与宽容之情。描写了一位善良美丽的良家妇女的美好依恋与大度情怀。这样的描写非常的圆满和美好。
四、三个剧目的统一艺术原则
这三出粤剧剧目有着相同的艺术追求,也有着统一的艺术美学原则。
(一)武艺与舞艺
广东省粤剧院青年团的南派武艺是其传统与特色。武艺精湛,基本功扎实,演员队伍整齐漂亮,舞艺也十分齐备和精彩。男女演员文武昆乱不挡,是一个训练有素,底蕴深厚的好团队。其演绎的三个剧目均体现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武艺与舞艺。
(二)浓情的演绎
这三出戏都继承了粤剧浓郁的情感主调,重在抒情,方言对白与演唱,颇具味道,感性而不失哲思品格,可以满足民族审美的关照与对情感的需求。
(三)粤剧的传承
这三个剧目都有南派武功、传统曲牌、传统的唱念做打等等,在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应对之下,坚守粤剧传统、传承,形变而神不变,不忘初心。
(四)形式的时尚
创作活在当下,应对市场,吸收有益的创作方法与艺术形态,化用程式,提炼程式,将粤剧引向年轻观众和都市群体,同时眷顾老观众,固守传统而又开拓创新。
总而言之,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粤剧是一个具有极强包容性的剧种。她容南北戏曲艺术为一体,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多样而独特,兼顾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