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
泰勒认为对于宗教最起码的定义是“对精神存在的信仰”,格尔茨、斯马特、霍顿等都有他们自己对于宗教的一个理解和定义。早期学者从对宗教的起源的探讨到对其具体阐述和范畴的分析,让我们对宗教的总体框架有了大体的熟知。宗教信仰的变化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变迁具有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过程的了解,对于深入了解这个民族具有重大意义。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长远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有关柯尔克孜族的情况就已出现在史籍中。柯尔克孜族原先居于叶尼塞河流域,公元1世纪70年代到9世纪40年代,柯尔克孜族人先后经历了两次迁徙,最终在17世纪到19世纪,因受蒙古人和沙俄的双重压迫和侵略大规模的向天山地区迁徙。这几次重大的迁徙对柯尔克孜族的宗教信仰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信仰过不同的宗教,如袄教、摩尼教、景教、萨满教等。柯尔克孜族在不同时期的宗教信仰的变化对其文化有着不可厚非的影响。例如:塔城地区和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人信仰藏传佛教,宗教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在生产生活和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原始信仰的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游牧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柯尔克孜族最先受远古狩猎文化时期的原始信仰影响颇深,这种原始信仰包括巫术礼仪和多神崇拜等。在民间歌谣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柯尔克孜人相信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多神崇拜的迹象。柯尔克孜人对狼有特殊的感情,《玛纳斯》中在对苍狼的记载中把狼定为了英雄,在现今的柯尔克孜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狼骨挂在身上,以作为护身符用来辟邪,这就是狼作为柯尔克孜图腾崇拜的对象之一。在史诗《玛纳斯》中,出现了很多“四十”,例如史诗中在战争发生时,玛纳斯身边的四十勇士会帮助玛纳斯一起打败侵略柯尔克孜族的敌人。在玛纳斯去迎娶卡尼凯公主的时候,其准备的不同嫁妆等都是四十个。在整个史诗中,通过很多出现“四十”的地方可以看出展现了柯尔克孜族先民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也体现了柯尔克孜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这种原始信仰观念的形成是与祖先崇拜紧密相连的。①柯尔克孜人对于老鹰的崇拜之情,又是体现了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观念。
直到现今的柯尔克孜族的生活中,无处不见原始信仰遗留的痕迹,使得柯尔克孜人具有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信仰萨满教的柯尔克孜族
在秦以前,古柯尔克孜族被称为坚昆,处于母系氏族的社会公社时期,从事狩猎、游牧的生活。古柯尔克孜族中的“先天”崇拜和巫术、占卜的信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有萨满教的宗教信仰,例如,在英雄史诗《玛纳斯》中的用“石头”进行占卜来算命、治病等片段都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信仰萨满教。直到现今的柯尔克孜族的生活中,例如诺如孜节中的“跳火盆”等一系列习俗中都可以看出萨满教文化的痕迹。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人是18世纪从叶尼塞河流域迁徙而来,这部分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人有信仰萨满教的,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其中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居多。“柯尔克孜历史上有三次东迁。第一次,元至元三十年(1293),元朝政府将叶尼塞河流域乞儿吉思、憨哈纳思等东迁至松花江流域原乃颜故地(今黑龙江省肇源县),并在那里建肇州城。对这部分人的后来情况,《肇源县志》已无记载。第二次,是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二十八日,从叶尼塞河上游,特斯河流域(现俄罗斯联邦哈卡斯共和国与蒙古共和国乌布诺尔省交界的地方)出发,由西向东,途径蒙古高原,于当年八月二日迁至齐齐哈尔。九月一日正式编入八旗,享受旗人待遇一直到清末。第三次,是在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四日,由乌力雅苏台起程,也是由西往东穿行喀尔喀草原,由三音诺颜、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三部按次选派官兵护送,经过三个月的行程,于七月二十六日抵达黑龙江呼伦贝尔地方。”②从这一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柯尔克孜人与明代的卫拉特蒙古一起东迁,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宗教信仰受蒙古人的影响,所以这是黑龙江的一部分柯尔克孜人信仰藏传佛教的直接原因。而另一部分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人还是传承了自己的以前的萨满教信仰。萨满主要主持重大祭祀活动,也给一些有奇怪症状的人治病。
现如今,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也有信仰萨满教的情况存在,在民间会有一位叫“巴克西”的人存在,这个人就是萨满,在成为萨满之前这个人会生一场大病或身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状态,在经历这个不同于常人的状态后才会变成萨满。萨满一般会主持祭祀、算命、治病等一些重大事件,这个重要人物在村民中受人尊敬并有一定影响力。“萨满教世界观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萨满教观念渗透到柯尔克孜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柯尔克孜人的生产生活、伦理道德、民风民俗、文学艺术均与萨满教世界观交融于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柯尔克孜的萨满文化。”③
三、信仰藏传佛教的柯尔克孜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柯尔克孜主要是塔城地区的大多数和黑龙江富裕县的部分柯尔克孜人。因为历史上的迁徙原因使得柯尔克孜人在与当地民族交流文化过程中,使得其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萨满教的宗教信仰转变为信仰藏传佛教。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人的来源:最早是1740年迁入塔城地区,第二批柯尔克孜人是由清政府在1765年批准进入塔城,迁入的这批是天山柯尔克孜族的分支,主要从叶尼塞河流域迁徙而来。迁徙而来的柯尔克孜人与当地的汉、哈萨克和蒙古的交流过程中,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形成塔城柯尔克孜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这个长久的文化交流与发展过程中,柯尔克孜族因长期受蒙古准噶尔部的统治,在宗教信仰上逐渐改信藏传佛教,尤其是额敏县地区,大多数柯尔克孜人信仰佛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柯尔克孜族迁入塔城地区时,正是藏传佛教盛行的时期。在婚礼、葬礼和其他礼俗方面都能看到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的表现,例如,他们在举办结婚等重要仪式的时候会邀请喇嘛念经,还会举行祭祀敖包的仪式来祈祷保佑家里一切顺利。对于经文,除了最近才成为喇嘛的柯尔克孜族青年外,大部分人不会念诵这些经文。在塔城地区,也存在一些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家族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所以在一个村落中,既可以看到清真寺,也可以看到寺庙。随着新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柯尔克孜人中的一部分宗教信仰逐渐受到影响,宗教信仰观念逐渐弱化,出现了新一代的青少年不愿意出家的现象。塔城柯尔克孜人在1962年 “伊塔事件”后,柯尔克孜族人散居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在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使其宗教活动受到限制,使柯尔克孜人的宗教信仰逐渐淡化。
塔城柯尔克孜人的宗教信仰对其文化有很大作用,不管是在吃、穿、住等方面都能看到藏传佛教的影响。但宗教信仰的变化没有使塔城柯尔克孜人对其民族的归属感产生影响,他们还是有强大的民族认同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塔城地区的柯尔克孜人与当地哈萨克族不同,信仰了藏传佛教,不同宗教文化交流交融,形成塔城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以萨满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其他柯尔克孜地区不同的文化。柯尔克孜人在长期的游牧和迁徙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下所信仰宗教的不同决定了其文化的不同。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伊斯兰教成为影响柯尔克孜族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柯尔克孜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