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一、交替传译的含义及特点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CI)是口译的一种,简称“连传”或“交传”,它是在发言人讲完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后,由译员进行翻译。这种口译方式可以在很多场合下采用,如演讲、祝词、授课、谈判、情况介绍会、会议发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宴会致辞、采访谈话、参观访问等。一般认为,连续传译的正式职业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大批量的正式使用连续传译。”(仲伟合,2014)二、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的必要性
口译活动往往是即席的,现场性强,往往不可预测,因此对口译译员有着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译员的记忆力。“人的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而言,瞬时记忆保持语言信息的时间仅为0.25秒到2秒,是最短的记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一般为5-20秒,最长也不过一分钟。而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比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它的信息保持期可以从一分钟到终身”(彭聃龄,2012)。短时记忆在口译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长时记忆是译员理解新信息的基础。“人的记忆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句子”(梅德明,2000)。但是如果记忆的内容复杂,就会超出人脑记忆的负荷。并且短时记忆的承受范围是有限的,人脑在高度紧张时,也会对记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果口译人员在进行口译活动时完全依靠人脑记忆是存在一定风险的,而笔记可以减轻负担,帮助译员梳理原文逻辑。因此,笔记在交替传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目前交替传译中口译笔记存在的误区
“保尔·芒图为1919年巴黎和会同盟国领导人做口译的经典案例标志着国际口译现代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点:从“随意的译员”(即:恰好能应当时之需的具有一定双语能力的个人)转变为掌握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士团体”(弗朗兹·波赫哈克,2003)。根据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常见的口译笔记问题如下:(一)笔记中信息“太全面”或信息量不足
在学习了口译笔记后,很多初学者为了做到完美,将源语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认为笔记信息越多越好,这样信息才不会缺失。殊不知等到他们再次看笔记准备进行翻译时,他们已无法清晰地找到关键词,分析源语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影响了译者的口译质量。因此,这种企图记下所有的信息是口译笔记的大忌,不仅遗漏了很多信息,而且忽视了听力理解。当交替传译中出现一些语法结构复杂、句子成分较多的长难句,修饰成分多时,有些初学译员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很难记录下来,最终导致漏译、错译或译不出的情况。
(二)无法辨识自己的口译笔记
我们在进行交替传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突然停止。而大多数时候是因为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所记的笔记。因为时间紧张,有时候会出现抢记甚至乱记的情况,造成笔记没有层次,难以识别。有些初学者甚至会出现这样的误区:笔译符号越多越好。于是他们搜集了大量符号,甚至创造出新的符号。然而在进行交替传译的过程中解读这些符号成了很大的难题。(三)过于依赖笔记
在进行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有些译员过于甚至完全依赖笔记,其实这是个误区。“研究表明,口译中脑记占70%,而笔记占30%。笔记并不能完全替代脑记,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鲍刚,1998)。“笔记的作用应该是提示难点,以补充人脑短时记忆的不足,从而使原文得到完整准确的即席传译”(黄建凤,2005)。因此,如果译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记笔记而忽略了对源语的理解,那么将会对口译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四、交替传译中笔记的技巧
从上文可以看出笔记对于交替传译的重要性,那么在交替传译中,记笔记究竟有哪些技巧和原则呢?根据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总结如下:(一)记录关键信息
交传的笔记既不应太冗长也不要太简洁,而应记下关键信息,就是最能体现出发言人观点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早在1956年,口译专家罗赞(Rozan)提出的原则是“记意,而不是词!”。而“所谓‘记意’是指记录下源语的要点,包括主题词、关键词和逻辑线索,而主题词和关键词在英语中往往体现为句子的SVO(主谓宾)”(仲伟合,2014)。因此,在发言人讲话的过程中,译员应尽快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名词和动词是关键信息,应重点记录,句子中如果重复同一主语可以省略不记。另外,还需记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一般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表示因果、递进、转折的词,这样有利于搞清楚发言人的逻辑思维,理解句子。此外需要记笔记的还有数字、专有名词等。林超伦(2004)在其著作《实战口译》中曾指出6条笔记记录原则:“1、少写多划。意思是少书写汉字,多划线条以代之;2、少字多意。意思是养成一个字顶一个甚至几个词的习惯;3、少线多指。意思是通用一小组线条/标记;4、少横多竖。意思是采取从上往下的阶梯结构记录,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记录;5、快速书写。意思是必须发展自己的汉字快速书写系统;6、明确结束。意思是口译中,讲话人说一段,停下来让译员译一段,然后再继续”。(二)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在做口译笔记时,译员会使用大量的符号、缩略词或只记一个单词中的几个字母来提高记录的速度,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我们用“□”表示“国家”,还用一些数学符号,如“≥”或“+”等。但是要记住所记的符号缩略词都是自己烂熟于心的,一看到就能立马辨认出的,是能将其复原成完整信息的。所以在口译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心血来潮地创造符号,以免十秒之后想不起来它的含义。在做笔记时,记录中文或英文都是可以的,也可以双语兼用,但一般情况下,将信息源语作为笔记基本语言更加安全有效,有利于减少信息的缺失。做好笔记能够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然而笔记做得不当则可能对口译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许多译员把时间放在记笔记上。其实做笔记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在口译过程中,我们要以脑记为主,笔记为辅,不可过于依赖笔记。交传笔记要求快速,时间紧迫,因此译员需要培养快速记笔记的能力,书写时要干净利落,同时也必须清晰易懂。
五、结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因此译员应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笔记方法。然而,再完美的笔记也比不过大脑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口译译员应谨记于心“脑记为主,笔记为辅”,并且只有将二者高效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最佳的口译效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