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10月从泰国引进的青春片《天才枪手》,在中国可谓掀起一阵飓风,影片拍摄的经费约为6000泰铢折合为人民币约1200万,在放映结束共计票房2.71亿元人民币,它的出现,也为国产的青春电影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以叙事学角度为出发点,从影片的故事、人物以及荧幕风格探究其内在意义。
关键词:《天才枪手》 叙事学 观众
《天才枪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学生小琳在经历了家庭和学校种种的变故后,联合同学班克为班级的其他同学制造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舞弊行动。导演运用电影叙事手法,将真实故事以形象化有头有尾的独立单元所展开,在手法上充分运用快速剪辑,集中了好莱坞式的表现手段,多种元素的融合造就了独具一格的样式,而本片所获得的成功,也极具研究价值。
电影叙事学中提到,一个“完整形式”的叙事具有六大要素:摘要、介绍、使事情复杂的行动、评价、解决和尾声。这是从完整意义上对故事提炼,进行叙述。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的认知方式,把文字性的语言和感想用镜头来进行加工,这是保证叙事内容得以展现的基础。在围绕“时区差作弊”这一事件中,从开始筹备,到选择印刷厂为“根据地”,从最初小琳为主要人物,到利用阴差阳错拉拢班克“入伙”,在成与不成之间争执和解决,一系列的情节环环相扣的向观众展示。在小琳父冲入印刷厂时、班克最终关头提出“涨价”时,使得事件在既定安排中复杂化,这与巴赞所提出的“亲近于生活,包含于偶然中”不谋而合,故事在自行发展之中,按照理性是尊重悬念来发展,但是故事始终是真实事件的体现,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所以注重对事件本身的记录,包括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及其相互关联,保持生活形态的原本样貌。人物和事件的有所行动贴合事件的发展,每种行动有它自身的前因后果,小琳从最初的优质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进而发生了转变;葛瑞丝及其男友在一次又一次的“通过考试”中有行动变化;班克从恪守自身品德中到一步步加入这个圈子,人物在特定时间所作出的事情符合了当时的人物的情绪,也满足了观众的期待感。在舞弊时间结束后,标志一系列的事件走向了结束,于无声处听惊雷,所有人物最后也回归到了生活。
一、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
根据格雷馬斯的“角色模式”,在不同功能的关系中阐明叙述要义,进而将其中人物进行分析。人物具有某种真实强烈的愿望,通过内在的努力或是外界的影响,去无限接近这个意图,无论是否能够达成愿望,这是行动所赋予的魅力,这种愿望既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也是对当下的拒绝和逃避。“角色模式”中提出了六种关系:主体—对像、支持者—承受者、助手—对头,将影片中人物进行分类:
(一)主体—对象
根据影片叙事的形式,主体是小琳和班克,虽然在初期,小琳和班克作为两个优秀的学生,相互欣赏、相互竞争,两人同以学习为主业,共同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竞争,但在巧合和现实之下,两人共同追求一个对象即利益:小琳想出国留学以弥补未能参加竞赛的愿望,班克想获得更多金钱。
(二)支持者—承受者
整部影片中,最后两个人都获得了利益,但在进过深思熟虑后,小琳经过父亲的开导和对内心深处的追寻,最终自首,获得了心灵的救赎,而班克却深陷于此,虽然没交代后续,但是观众心中已有了答案。影片中的支持者不是利益,而是经历了老师、校长及其葛瑞丝等家境优渥同学后的转变,是对社会、命运不公的认知,集中于社会背景的大环境下,不仅是小琳,班克同样如此。而承受者依然是主体。
(三)助手—对头
在主角和对象的关系中,当具有强烈的意图主体试图达成愿望时,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其中包含有阻碍主体获得成功的,也有促进主体更进一步的,这些都丰富了叙事内容。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充当助手的是以葛瑞丝为代表的试图通过作弊来获得成绩的同学,充当对头的有反对任何作弊形式的小琳父亲及其老师们,两种关系相互争斗,在这一过程中,两种力量使得叙事更加生动化。
人物的行动为叙事注入了鲜明的活力,一方面,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让剧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另一方面,观众会在随时变换状态进入各种角色,从而对其他角色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老师维护考场的角度,葛瑞丝蒙混考试的状态,还有父亲对女儿的期望等等,格雷马斯曾经说过:所谓叙事,就是将读者置于一个以为新事件不断发生的幻想之中,而造成这一幻象叙事者就要不断地改变事件的状态。除了格雷马斯的理论能够对人物的分析提供帮助,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同样也能帮助更好理解叙事。
二、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平衡模式”
叙事的展现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徘徊直到终结的状态,从一开始,小琳按部就班的生活,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进入到泰国优秀的高中(平衡-完美的状态),直到遇到葛瑞丝,被告知成绩优秀才能参加表演,处于朋友的立场,帮助葛瑞丝考试;直到发现校长收取奉献金、老师通过补课透露试题,这些改变了小琳的想法,她也要去赚回她失去的钱(平衡的打破-不平衡的状态),当小琳因为帮助同学作弊,取消代表学校的奖学金竞赛时,没有退路的小琳,选择与葛瑞丝等同学合作,通过“跨时区作弊”出国留学(寻求新的平衡),紧接着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以小琳为代表相继与父亲、监考老师尽心周旋,再次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直到同伴被调查,风波过后,在父亲的开导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勇敢的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从而获得了解脱(达到新的平衡)。托多罗夫强调了大多数叙事的线性特征,开始于平衡,遇到挫折不平衡,继而克服困难产生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模式产生的冲突强化了戏剧冲突,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提到,围绕着一个主人公所构建的故事,从开始追求自己的欲望,与外界的各种因素进行对抗,这种因素包含了有利的、为人们所期待的,也有阻碍的、被人所诟病的,在一系列的情节中,情节又衍生新的问题,直至形成完美的闭合式的结局,这就是所谓的经典设计,去更好的表达叙事观念。小琳从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带着父亲的期许,在最好的大学读书,遇到了学校校长和老师的不公正现象,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变成和他们同一阵营的角色,在即将完成自己的“欲望”时,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呼唤,回到了自身原有的追寻,从开头改变到回归初心,实际上是一个人经历风雨回归内心得故事,但是经过桥段的设计,和“平衡模式”运用,使得整个故事德表现恰到好处。
运用两位理论学家的言语对故事的叙事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从叙事学的大框架看,每一个优秀的故事有其特定的视角来阐述,一部电影,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所传达的导演意图是为了对观众输送思想感情,作为影视作品的受众,故事讲得好不好,需要进行分析和理解,观众有自己的内心话语,在镜头延伸下,作品的感知程度离不开内心话语的构建。
三、观众内心话语
提到观众,自然离不开著名的理论之一——《电影观众学》 ,作为忠实的电影观众,首先的必要条件是参与到影片中,这里的参与并不是单纯指参与电影的制作,还有观影过程,只有了解一部影片,认识一部影片,才能去深挖背后的故事。《天才枪手》源于一起真实事件的改变,所谓的真实事件是2014年在亚洲国家地区举行的SAT考试,在此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大规模的试题泄露,造成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在内一万多名考生的负面影响。在当时经历了大范围的报道,其新闻性显而易见。时隔三年后,拍摄成为电影,事件在观众心中已经产生了影响,改编成为电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人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在无意识的状态里也有情感的迸发,当电影海报呈现时,标题是“这世界我们说了算”,对于观众群体上就有了趋向性,定位于青年甚至是少年学生时代的观众,镜头中表现的作弊的经历和手段,或多或少在个体的学生时代存在过,那是一场刺激的行动,既要躲避老师的目光又要环顾四周的情景,所以节奏上满足了的快准狠,成就了受众的期待和话题性。观众也期待一种打破平衡的紧张感,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使得受众们按部就班的生活,人们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而在片中的考试片段中,小琳利用各种手段绝处逢生,可以说从呕吐、厕所看手机甚至机智应对老师的询问,无一不给场下的观众大气不敢喘的心境。观众必须不间断的去理解电影句子,深入电影的内心,导演只是故事的搬运工,通过镜头直达观众内心,而电影叙事的理解是导演和观众的双方配合,导演就是叙事镜头,而观众就是内心话语。
四、蒙太奇和快速剪辑的贯穿
苏联著名电影学家爱森斯坦说曾经提到:蒙太奇是任何电影叙事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功能就是连贯、有条理地叙述主體、情节、动作、行为,叙述一段戏内部和整个电影故事内部运动。作为一部青春校园片,《天才枪手》在镜头表现上不同于以往,在表现青春气息的同时,加入了悬疑的色彩,从主观感情渗入客观的视角,使得影片充满了紧张感,选取了“考试作弊”这一少见的元素去着重刻画,故事明朗但不缺乏质感。从影片一开始,连续对小琳、葛瑞丝、阿班等人的询问,以及对小琳转入曼谷塔威班亚高中的生活,两者在同一时空出现的两条不同线索,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展开,将剪辑的叙事展漏无疑。随着情节的深入推进,观众也一目了然。
(一)期中考
在第一次考试中,正是由于监考老师的潜台词:“知道自己不会,有没有来找老师补习的人,要后悔了”使得小琳初次料了解老师“私自收费”,按铅笔时镜头的秒切,考试即将开始;小琳的紧张的表情和监考老师打盹的神情相对比,找空隙来传递答案;以及在最后关头利用鞋子营造紧张感,这些过程通过近景来描绘人物,通过特写来呈现物体,教室里空荡的回声,人物和景物的音响声扣人心弦。
(二)A B卷考试
在第二次考试中,在细节镜头上更加细腻,其故事也更加新颖,在为时两小时的考试中,小琳做完两套试题,有条不紊的向AB不同两卷的同学传答案,音响以渐强的表现形式展开,作答声和钟表声以及考生的嘟囔声结合,画面以不过五秒的长度进行切换,随着音乐时而叠化时而前后主体虚化,在老师宣布AB卷是,镜头以推的方式展现每个人讶异的神态,虽然为故事中人物捏一把汗,但是急促之中不显慌乱。
(三)STIC考试
这是最后一场考试,也是影片的高潮,伴随着前两次的成功的积累,在第三次中必有突转情况的发生,从前期准备中,包括壮大规模以获取更高的金额、强调考试的安排(答案以背诵方式通过手机传送、作弊方式通过2B铅笔)、以及突发情况的演练。在小琳、葛瑞丝与阿派商议考试流程时,小琳提出单凭自己只能记住一半的题,还需要阿班的参与,此时阿班要进行第二天全额奖学金的考试,因为阿派的插足,使得阿班失去机会,不得已参与合谋。导演再次利用平行蒙太奇,使得两条线索有了共同的合流。在小琳传达考试要求时,另一个地点,阿派对其他“客户”进行指令的传达,多条时间线同时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即将打响。随着阿班的参与,及对阿班的单独培训,频繁的切换阿班的心态变化和行动镜头,紧凑中不失条理。中期考试阶段,视角切换到以小琳和阿班为主,时间的变化,加速了多个场景的忙碌,从悉尼到泰国,从两个考试人员到庞大人数的“客户”,从监考老师到巡考人员,从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的考试,背景音以钟表的点声穿插,一系列的变化让人不得已屏住呼吸,镜头以快甩来切换,试卷中的答案以延迟摄影来进行过渡,这些无疑增加了情节的曲折。当小琳与巡考人员进行地铁追逐时,以巡考人员的运动、泰国摩托车队出发的运动以及小琳的运动,颇具警匪片中的警察和匪徒的斗智斗勇,一场惊心动魄的考试用提心吊胆的“追捕”来呈现
五、结语
按照现代语言学和叙事学的观点,任何叙事都包含一种讲述机制。讲述是源于故事的出现,我们需要去追寻现实和人生的真谛。《天才枪手》中,导演选择作弊这一类型进行讲述,围绕了小琳、阿班、阿派、葛瑞丝等人物的起伏变化,在真实面前,每个人都经历着选择和考验,不到最后关头,不能定义任何角色。在用浓重的笔墨进行剧情渲染的同时,将社会现实和沉重的思考融入进去,观众在理性的角度选择了支持,一度希望小琳能够成功完成预想的计划,在善良和正义的要求下,将角色拉回现实,我们能改变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自己,真善美存在与世界,我们仍然是记忆中的那个人,追寻自己最初的理想,通过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注释
①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
② 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M].
③ 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