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语中有一部分自言自语的传达意图具有不确定性,非常模糊。这种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语表面上是自说自话,实际上是表达言外之意的行为。说话人之所以使用这种方式让话语产生多种解释,是为了行使非公开的礼貌策略,减弱对对方的面子威胁。因此,日常生活中,这种自言自语可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来使用。
关键词:语用模糊 礼貌策略 面子威胁 自言自语
一、引言
有些人经常自言自语,而有的人却很少自言自语,自言自语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与自言自语说话人的性别、年龄、性格、情绪等都有关系。《广辞苑》对自言自语的定义是,“相手なしに、一人でものをいう”。有些自言自语确实是自说自话,例如:工作结束后“よし、おわった”,睡觉前一个人可能会自言自语说“寝よう”,成功的时候会禁不住说“やった”。这些都是纯粹的自言自语,没有交际功能。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些自言自语是有听话人在场的,而且无法辨认说话人是真正在表达自言自语,还是“别有用心”,其动机具有不确定性,十分模糊。例如:
(1)(神坂暂住在秋山家,经常帮她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某天,秋山想用剪刀,剪刀之前一直放在抽屉里,但是现在找不到了,她知道是神坂放到别处了。)
秋山:あれ、ない。(自言自语)
神坂:はさみなら、棚にあるよ。
(お一人様)
秋山的话可以理解为纯粹的自言自语,感慨“剪刀怎么不见了”,但是根据语境来看,她知道神坂收拾了房间,而且用常识可以推断出是神坂把剪刀放到了别处,所以秋山的话也可以理解为询问“你把我的剪刀放哪儿了?”。此处的自言自语,不好确定秋山是有动机带有言外之意,还是真的在自言自语,其用意十分模糊。
说话人之所以使用模糊性的自言自语让话语产生多种解释,是为了避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如果听话人把其理解为一种面子威胁,说话人事后可解释为自己只是自言自语,从而不必承担由该话语所带来的后果,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者使用自言自语,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自言自语可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本文试图从语用模糊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語。
二、 自言自语的模糊性
俞东明、Thomas认为“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类现象”[1]。何兆熊认可这一观点,并在其《新编语用学概要》中予以引用。因此,根据他们的观点,语用模糊主要是说话人出于交际策略而故意为之的,即故意把可以清楚表达的意思表达成不确定的模糊的意思。换言之,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都具有语境依赖性,语用模糊关注的是说话人在言语意图上的不确定性,并不关注某个词或句子在语义上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此观点,把语用模糊看做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语言向听话人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的现象[2]。
何兆熊根据Thomas和俞东明的观点把语用模糊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多重语用模糊, 即说话人在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其不同的言外行为;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 即指同一话语对同一位听话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 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这种语用模糊类型与言语行为实现的“恰当条件”的建立有关[3]。
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语表面上是自说自话,因此可以把说话人也看作是听话人。这种自言自语表面是说给自己听,实际是说给其他听话人,因此是同一话语对不同听话人表达不同的言外行为,属于多重语用模糊。例如:
(2)(君香暗恋新一,找借口邀请新一帮她挑选照相机。买完相机后,新一打算告辞)
真一:じゃ、僕はこれで
君香:ああ、お腹すいた。(自言自语)
(お一人様)
上述君香的话表面上是对自己说的,即自己是听话人。但实际上君香真正意图是在邀请真一,向他传达“我饿了,陪我去吃饭吧”。君香的自言自语动机带有模糊性,她让自己的自言自语产生了两种解释,可以解释为自言自语,也可以解释为对对方的邀请。这种模糊表达方式的好处在于让听话人为其承担了一部分由该自言自语所带来的后果,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3)(姐姐寄居在弟弟家。弟弟的名字叫司,さや是司的妻子。这天司加班不回家吃晚饭,所以さや买的外卖没有做饭。姐姐有些不满,觉得さや不给自己做饭,不尊重自己)
姉:これは何?
さや:牛ドンです。
姉:司がいない日に、私まで牛丼だなあ。(自言自语)
さや:野菜炒めとか作ります。
姉:いや、いい。ただ、司がいない日に、私まで牛丼だなあって。
(うちの夫は仕事ができない)
姐姐的自言自语根据语境可以理解为纯粹的自言自语,也可以理解为“抱怨”。さや把这句自言自语当做“抱怨”来理解,而姐姐却反过来说“不用了,我只是说说而已”,把自己的抱怨解释为纯粹的自言自语,使自己不承担对听话人造成威胁的责任。
可见,使用模糊性的自言自语不仅可以达到自身目的,而且还不失说话人的主动地位。
三、 自言自语与礼貌策略
(一)礼貌原则及其策略
礼貌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所要遵守的一项有道德和伦理意义的行为准则。礼貌在语用研究领域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
Grice在论述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时提及礼貌原则,但未展开论述。Leech参照Grice的合作原则的模式提出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 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在支持Grice理论的前提下,Leech详细阐述了礼貌原则,指出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更加明确地指出了人们为什么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总而言之,从消极意义上来说礼貌原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一样时,把不礼貌的内容控制到最小化;从积极意义上来说:当其他条件一样时,把礼貌的内容扩大到最大化。endprint
继Leech的禮貌原则之后,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新的礼貌策略,并且提出了“面子” 观点。根据他们的理论,“典型人”(model person)会采取的种种理性行为来保护自己的面子。面子可以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所谓积极面子就是希望得到别人赞同和喜爱;而消极面子主要是指不希望被他人干扰。Brown和Levinson认为,言语行为本身就是对面子的一种威胁,每一个典型人都会尽量采取一些策略来减轻言语行为所带来的威胁程度,或者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避免威胁面子的行为。人们通常采用礼貌的方式来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的面子,因此礼貌也被称为“补救策略”。这些补救策略包括: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非公开面子威胁行为策略;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策略。
以上这些策略其礼貌程度依次递增。说话人通常选用间接语言形式来模糊话语,以达到回避面子威胁的目的。而自言自语本身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话语形式,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通过非公开面子威胁行为策略来补救面子威胁行为所带来的尴尬。
(二)非公开策略,模糊面子威胁言语
关于“面子理论”,何自然提出了3种策略来避免伤害面子,“间接礼貌策略”是其中之一。在会话过程中,如果说话人意识到自己将要表达的言语可能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时,通常会采用间接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这些间接言语形式包括加前导语和模糊语言等[4]。传达意图不明的自言自语,在语义上具有模糊性,是间接言语的一种体现形式。
采用非公开策略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有好处。对于说话人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对听话人潜在的面子损伤,这是因为自言自语是种比较模糊的言语形式。如果说话人的自言自语会损伤到听话人的面子,那么听话人可以装作听不懂,或者把它当做真正的自言自语,不采取任何应对,这样说话人就不负有责任。例如:
(4)(一对约会中的年轻情侣正在吃着路边摊。这时,女方看到另一对情侣从高级饭店中出来,羡慕地说:)
女:金持ちはいいなあ。(自言自语)(恋愛ニート)
女方貌似在说自言自语,但是在这个语境中自己和他人有着强烈的对比。自己吃着路边摊,而别人却可以在高级饭店里就餐。通过这个强烈的对比,不难看出女方不仅仅是羡慕别人可以在高级饭店里就餐,更多地是向男朋友表达不满。言外之意是:“你为什么不带我去高级饭店就餐,让我吃路边摊呢”。如果女方直接说出她的言外之意,那么很有可能会伤害到男方的自尊心。为了照顾男朋友的面子,她只能用自言自语的形式模糊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而男方并未做出反应,他可能听懂了女朋友的言外之意,也有可能没有听懂。但不管男方有没有听懂女方的意图,女方都不必承担后果。
对于听话人的好处是,如果不接受或不赞同说话人的情况下,可以不作出任何反应,假装不懂说话人的意图,这样就可以躲避潜在的面子威胁。如果赞同或者接受说话人的观点,可以对说话人的自言自语做出回应,这样就拥有了关心他人的机会。例如:
(5)(姐姐寄居在弟弟家吃闲饭。某天,姐姐拜托さや(弟媳)录电视剧,但さや忘记了。)
姉:あれ、「家族万歳」をとってないじゃない。
さや:ごめん、忘れちゃった。
姉:この嘘つき。
弟:物忘れと嘘つきは違うだろう。さやを嘘つき呼ばわりすんなよ!
姉:私には居場所がない。この家のどこにも居場所がない。(自言自语)
さや:お姉さん、そんなことを言わないで。
(うちの夫は仕事ができない)
作为说话人的姐姐貌似在自言自语地哭诉:“我在这个家没地位了,我在这家里待不下去了”,实际上是因为受到了弟弟的语言攻击感觉丢了面子,用自言自语的形式埋怨指责弟弟,其潜在的意思是“你说得太过分了,快来安慰我”或者“快向我道歉”。さや也认为丈夫说得太过分,即接受了姐姐的“自言自语”,随即做出回应,安慰姐姐“そんなことを言わないで”。 体现了听话人さや对说话人的关心。
可见,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语是一种非公开策略,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起到补救面子威胁行为的作用,规避言语交际中有可能带来的尴尬,从而在礼貌交际的情况下达到自身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并不是所有的自言自语都是自说自话,传达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语经常出现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际中,大大丰富了言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本文从语用模糊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对传达意图模糊的自言自语做了分析。把其归结于多重语用模糊, 即表面是说给自己听,实际是说给其他听话人,是同一话语对不同听话人表达不同的言外行为。采用这种自言自语使话语产生多种解释,可以避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显得极其礼貌,而且又能达到自身的目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自言自语可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来实现人们的礼貌交际。
参考文献
[1] 俞东明.语用学定义与研究范畴新探[J].浙江大学学报,1993(7):104-115.
[2] 宁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D].暨南大学,2010
[3]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