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文化战略定力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力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力量、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供定力支撑,通过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将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同时,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提升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中去,进而从文化自信出发提升文化战略定力。
关键词:文化战略定力 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时代背景
几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和社会建设探索后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当今的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最好时刻。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软实力,在文化战略定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过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对提升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定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战略设想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化自信对提升文化战略定力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力量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三者息息相关,要使得人民幸福,人民活的有尊严,人民有获得感、归属感,就需要做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族层面振兴;要使得民族振兴,民族能够延续和繁荣,就需要实现人民幸福、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到我们自身便要通过对我们从中国文化的自信来展现。每个人都是文化元素中最活跃的因子,每个人也都是文化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载体。文化的魔力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文化的信仰深植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用文化的感召力把每个人凝聚到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继而为实践中解决问题和矛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层面对文化的战略定力要求更为严格。中华民族能够源远流长从不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民族文化其独有的包容性。汉唐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执牛耳者,而且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汲取也是首屈一指。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便是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纳世界优秀的各种文化,内化成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动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让文化自信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巨大的文化向心力。
(二)文化自信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力量
一个健康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和浇筑,尤其是当前中国正走在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小康建设的路上,更需要有强大而又优秀的民族文化来引导和激励人民。在这个关键时刻,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共同灌溉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张力,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精神上的小康。中国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长期处于传统文化熏陶中的中国人拥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可以说中国从来不缺少精神上的归属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必须要坚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扩张力和影响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力量。
(三)文化自信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供定力支撑
文化作为国家的一种软实力,同样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日益突出。提升文化自信对提升文化战略定力,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供必要的定力支撑。
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必须要有强大的文化支撑,只有软硬两个实力都强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由文化自信心出发的“四个自信”,其合理内涵是通过制度、道路、理论和文化四个方面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路径勾勒出来,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必要准备。尤其是当下,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晦暗不明,中国只有在强大的精神引领下才能突出重围,完成时代交给的重大历史任务。
三、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
(一)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渴望,集中体现了人民对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展望和奋斗目标,告诉了我们要建设为一个怎样的国家;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对社会治理具体方面的要求,着力体现了对中国法制社会的期待,告诉了我们要建设成一个怎样的社会;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公民。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把社会主义社会中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基本规范讲清楚,通过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馆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每一种文化的性质都是由这种文化其内含的价值体系所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弘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对我国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去,因为这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弘扬这种具有感召力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将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中间有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追求,这些文化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不断滋养和壮大着中华民族。正如习近平书记曾经提到的那样,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基因,不仅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认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在坚持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应该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复杂而不同的国外文化,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优秀思想来武装自己。
在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需要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协调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对那些仍有借鉴意义的陈旧的传统加以改造,赋予其新时代的新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对那些传统的文化进行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新社会的新需求。
(三)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提升国家发展的软实力中去
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和政治上强大的硬实力,同时也需要文化的软实力,只有在国际社会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模范作用,才能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同。
那么如何提升国家在文化发展的软实力?就需要我们把中国的文化“讲”出去,不仅讲给我们的国民听,更要讲给世界听。“讲”中国文化一方面需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去传播我们文化的概念范畴,这些概念范疇不仅要有中国特色,也需要使国际社会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国际社会间的传播能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媒体方式相结合,在传播中赢得主动。要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选题更加精准地定位传播,提供容易被国外受众接受的特色产品。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必然要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展示我们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那么就需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打造,第一要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先进性;第二要做好中国梦的织造,要围绕中国梦的本质和历史意义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奋斗目标;第三要做好每个中国人民的宣传与包装,把中国人民勤劳、友善、智慧、勇敢的形象展示出来;第四要树立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要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肩负着“三个代表”,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林小波.坚定“四个自信”六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孟睿.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1):84-91.
[3] 梁秀文,夏从亚.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16(11):80-86.
[4] 林志友.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J].科学社会主义,2016(5):17-23.
[5] 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51-54.
[6] 薛秀军,赵栋.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引擎[J].理论探讨,2015(6):37-4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