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词多义”又可以称同词异义词,是指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篇或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词义的选择对译文很重要。而词语语义理据是指人们对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想,包括词义扩展、引申和隐喻等。本文大量引用英汉两种语言中一词多义的例子,来探究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一词多义的范畴语义理据的具体表征。
关键词:英汉互译 一词多义 范畴 语义理据
一、引言
一词多义这个术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由语义学创始人布雷尔提出,我们都知道在汉语和英语中,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除一些专有名词和行业术语外,几乎每个词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含义;而在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像中国的姓氏,“封”,我们可以说封老师今天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来上课;可以说昨天下午,我收到一封信;也可以说大雪把道路封死死的,这三个句子中的“封”都是不同意义的,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下,英汉的一词多义互译需要我们根据它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并且联系语言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从而确定最符合译文的那个词义。
二、一词多义
我们在语篇和语境中常能看到一词多义现象,比如“can”它作情态动词的时候,是指能够,也许;作名词时指罐头;用金属或塑料制作的容器;再比如“train”,作动词时指训练、培训;作名词时候时指列车,火车。所以,英译汉时,词义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译文的质量,词语意义选择恰当,译文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意思,否则译文将晦涩难懂。我们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其实就是传播不同文化的时候,那么我们是用什么传播文化的呢,无可厚非就是语言,所以我们译者要想更忠于原文的话,就必须在原来词语的意义选择上下工夫,词语的意义是多变的,并且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有些词的意义也会变化,甚至形成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词义,所以这更给我们的英汉互译过程增加了难度。接下来,我将通过一词多义界效应的三种自主性来分析一下在上下文中我们如何选择最正确的词义并且探究相应的语义理据。
(一)注意自主性
注意自主性又叫对抗性,一词多义的对抗性意味着两个义项是互相排斥的焦点,他们处于竞争状态中,如果一个处在关注的焦点,另一个则被排除在外。比如(1)We finally reached the bank.在这里,bank 有两个可选择的义项—河边或者是银行。如果我们选择了河边这个含义,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摒弃了银行这个含义,反之亦然。还有(2)Mary was wearing a light coat.这里,light有两个可供选择的义项颜色轻或是重量轻,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并选出最佳义项。在这里我们还引入轭式搭配(Zeugma)这个概念,意思就是一个词以不同的词义与两个词搭配使用。比如John and his driving license expired last Thursday.在这里expired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等文件因到期而失效;另一种是指人的逝世;去世。所以在这里,expired这一个词以不同的词义与两个词搭配使用。
(二)相關自主性
相关自主性是指两个不同的义项本身是上下文敏感的构象的事实从而更复杂化,由于这个原因,关系更为稳定,受到常规约束的支持就越多,那给读者的阅读自主权也就越强。比如old这个词,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反义词young和new来判断它在上下文中选择的是哪个义项。在汉译过程中,同样的词它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既有可能是褒义词,又可能是贬义词,所以我们在英译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站在作者的立场,把握整个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感情基调,从而确定词语在语篇中的褒贬义。比如reputation这个单词,它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比如The book is well worth of his reputation.这本书完全配得上他的声望。这里的 “reputation”就是褒义词;再比如His reputation were well known after scandal.这里的“reputation”就是贬义词,所以,同样的单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就是不一样的意思,这时候就要依赖语境。由此我们看出在汉译上不能只依赖词典上的词义,但是我们还必须从词典上的基本义项出发,联系上下文,不断进行推敲和改定,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原文情境的义项。
(三)组合自主性
组合自主性是指一个事实,即在一个组成过程中,例如由一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其中一个参与的元素将与其他的参与者的意义相配合,或作为其范围。在英语中,我们知道名词被形容词修饰,那么当这个名词是多义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前面不同的形容词来判定我们所选择的名词的义项。比如a steep bank,我们因为steep这个形容词选择了河岸这个概念;再比如a high-street bank,在这个短语里,我们因为high-street 这个复合形容词选择了银行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能根据形容词而选择名词的含义呢,那是因为无论一个词语不管有多少个义项, 可以跟多少个不同的词搭配,但在一个词组或是一个句子中,这个词语选择的义项只能是一个。
除了形容词之外,英语中有不少名词,在与其不同的搭配它也形成了不同的词汇和语法意义。在大多情况下,charge是指钱,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要价,收费,也有指控,罪行和过失的意思,但前面如果有positive或是negative修饰的时候,就指正负电荷,可是后面接for sth.的时候,我们应该译为要价,比如What did they charge for the repair?他们为这次修理花费了多少钱?前文提到的“can”和“train”也是如此;还有像 “cost”作动词是指价钱为、花费;作名词是指价钱、成本、代价等。还有英语里的副词也是如此,如“close”作动词指关闭;作形容词是指距离上近的,接近的;作副词是指距离上接近地。还有像“better”和“worse”既可以作形容词和副词表示更好的(地);更糟的(地)。
另外在英语中,固定的词语搭配也有很多,如戴眼镜,查地图,下馆子,看剧,聊八卦,听戏等等,我们翻译的过程中也要多注意这种约定俗成的搭配。
三、范畴语义理据
在认知语言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思维来扩展词义,例如,在汉语中,“活”的本义是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长。但是通过“生龙活虎(full of vim and vigour)”这一隐喻,我们可以知道是活泼矫健,生机勃勃的意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活灵活现,活蹦乱跳,活形活现等等”。
词的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有些还要借助词的背景知识)的直接引申、比喻引申和提喻引申取得的。语义理据词汇的引申义即由基本义或本义产生出非基本义,这种由基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就叫引申义。人们想要赋予一个词语以引申义,首先必须熟悉其背景。其次在人生经历中要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等,最后把所见或所闻所感等词语的背景联系起来。
四、结语
一词多义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强大生命力。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内部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一些争议。多义词的任何词义的存在都被视为有认知方面的理据,诸如隐喻、转喻、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成为一词多义分析的万金油,只要研究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创造力,所有的义项都可以被人为地纳入由认知机制编制的大网之中,语言的任意性似乎被完全忽略了。另外一词多义在不同的领域和专业中有各自不同的概念,所以我们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我们应该借助相关的书籍准确地选择词义。在英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对同一句话有着不同的用意或不同的理解,导致双方出现误解,所以我们要理解一词多义就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词语范畴的语义理据,从而选择符合译文的最佳义項,使得英汉互译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原作,使得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Barsalou,L.W.CognitivePsychology:An Overview for Cognitive Scientists[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
[2] Ungerer F&Schmid H 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 Welsey,1996 .
[3] 张琳,杨湘伶.英译汉“一词多义”选义刍义[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 岳鹏.英汉具有语义理据的词的对比[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2012(12).
[5] 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6] 何善芳.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 王娟.从认知语言观分析汉英习语的语义理据[J].前沿,2007.
[8] 陈隽.英汉互译中词义的非等值现象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7.
[9] 李真.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文化负载词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140-142.
[10] 吴春雪.翻译之理解问题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2):150-152
[11] 敖世翠.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