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分析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表现,并从性格、良好的教育和外部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女性意识能够产生在其作品中的原因。
关键词:李清照 女性意识 表现 成因
李清照(1084-1155),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北宋中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其词婉约深邃,被清人王士禛誉为婉约之宗,有词集《漱玉集》。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其作品以自我为观照,抒发自我本心最真实的感受,确认女性人生的价值;在文学创作上摆脱了男权的樊篱,用其充满灵性的诗词,表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自主的精神人格。
“女性意识”一词是舶来品,20 世纪70-8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传入我国,“女性意识是相对于男性意识而存在的,是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的独特把握和感受。①”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②”在我国古代社会,囿于宗法制度和儒家礼教的桎梏,传统女性一直居于从属地位,女性的主体意识确立和人格独立一直受到压抑。李清照作为古代女性作家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从中可以看到古代传统女性人格独立的萌芽。
一、李清照词作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摆脱被物化的审美和符号化意象
宋词中,有诸多“男子作闺音”之篇,这些词作多有对于女子外貌、姿容、服饰的描绘,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女性形象。如张先的《醉垂鞭》:“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③”这首词是张先在宴席上送赠歌女之作,初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绣双蝶的罗裙,“朱粉”二句描绘她的容颜,略施朱粉,淡妆素雅,人们赞叹她“柳腰身”、“诸处好”。这首词语句雅致,虽没有对女子色貌的低俗描写,但仍然秉持着将歌女物化的写作态度,如同欣赏画中的美人,娇柔温婉却没有精气神。
相反,李清照以真实的女性视角,用不事雕琢的清丽词句塑造了更加鲜活的自我形象,如《点绛唇》一词中描绘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④她在秋千畅快嬉戏,香汗微出,衣服轻薄如许,竟被浸湿,玩到酣畅时忽有外客来访,害羞的她刚刚想夺路逃进闺房,但又抑制不住好奇,借着嗅青梅,偷偷探看来客。全词将一个少女的活泼好奇,又带着几分害羞与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与男子“闺音”之作相比,李清照笔下的少女形象,略去了对外在色貌的描绘,摆脱了被物化的审美形象,其女性形象更加鲜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并且,男子多借“闺音”表达自己在政治仕途上的不得意,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由《诗经》与《离骚》形成的儒家审美文化中,“美人”这一意象就是代表着男性的政治理想,而不具有“人”的意识。比如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⑤
词中虽有叹落红、闲愁苦之语,表面上写女子伤春的忧愁与寂寞,实际却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而李清照写愁,不管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自身情感世界的真实表达,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性由此可见。女性形象不再只是男性抒发自身感受的符号化意象,而真正恢复了“人”的存在。
(二)情感的非伦理化
我们考量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是没有性别特征的,只有角色特征。在传统社会的认知中,女性只有作为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等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唯独没有作为女性本身的权利和义务。《礼记·郊特性》:“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⑥女性一生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都永远处于从属地位。而婚姻的意义也不过是繁衍子孙,“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⑦。
但是在李清照的词作中,身为妻子的她并不是柔顺和淑不苟言笑的。如《减字木兰花》一词就以娇俏的口吻,描绘了词人与丈夫之间甜蜜的互动。买花之后,看见花朵娇艳,忽而担心自己不如花朵美丽,转念又梳妆打扮,定要让丈夫比比看。词人与丈夫的互动是自信又甜蜜的,“徒要教郎比并看”,是撒娇的口吻,又暗含着对自己容貌的自信。这样主动自信、又满含柔情蜜意的妻子形象,与当时社会的人伦要求大相径庭,也因此遭到王灼“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的批评,这也正表明了李清照对封建伦理的挑战。
二、女性意识的成因
(一)独特的性格
“丈夫气”是易安词风格的重要特点,黄了翁的《蓼园词话》中这样评价李清照:“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沈曾植也曾在《菌阁琐谈》中说她:“倜儻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⑧作为女性,尤其是古代女性,她当然是柔弱的,但柔弱中又不失刚健。如《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向往鹏鸟一般的自由,抒发出不输男子的豪迈气概与浪漫主义精神。北宋灭亡之后,词人追随宋皇室南渡,然而宋高宗一味对敌妥协投降,镇压主战的将领,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词人对此卑鄙行径以《夏日绝句》为讽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句慷慨,大气豪迈。
这种性格,注定了她不会一味低服。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知州,李清照到莱州探望赵明诚,赵却忙于政务对她多有忽视,李清照独居书房,终日闭门谢客,看书写字打发时间,百无聊赖之中她写了这首《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虽然是抱怨抒发不满,却又不同于一般的闺怨诗,说自己闭门谢客,却在书中得到乌有先生、子虚先生这样的至交,又轻描淡写得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调侃了自己丈夫。虽是写寂寞,却又不失风骨。
(二)良好的教育和外部环境
宋朝将子女的家庭教育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条文,成为后世教育子孙的范本。如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己。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⑨以及《居家杂仪》中:“凡子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九岁男子诵《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略晓大意。”这种教育虽然是为了使女子能够更好的相夫教子,但确实给了当时女性获得知识的机会。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兼官吏的家庭,父亲李格非任礼部置外郎,出于苏轼门下,并且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颇有纵横家的气概。李格非崇尚文章中“生动鲜明的个性和坦诚无伪的心胸”,宋人彭乘的《墨客挥犀》载其论文曰:“诸葛公《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渊明《归来引》,沛然如肺肝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词意超迈如此!盖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⑩他不仅不为女儿的舞文弄墨而烦恼,反而颇以“中郎有女能传业”而自豪。李格非与苏门四学士交往密切,所以李清照在创作中既可以得到苏门诸学士的指点,更有幸能得到苏门诸公的奖掖称许。
从词作中来看,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生活是轻松自在的,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人出外游玩,兴尽时天色已晚,又“误入藕花深处”,可谓开心自在。
嫁与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在婚姻前期也是幸福和美的,二人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言曰:“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否大笑,或至茶倾覆怀中,不得饮而起。” 赵明诚充分尊重了李清照的“词女”身份,保留了她作为女性的话语权。
父亲宽博自由的家庭教育和尊重妻子的丈夫,使得李清照并未受困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中,这给她的诗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思想的自由表达成为可能。
三、结语
身处宋代的社会环境,李清照也有她作为女性的柔弱与妥协,生活苦闷之时,她也有凄婉之叹,她的抗争只能在诗词中表述,但是这仍不能抹杀她的作品中女性人文精神的闪光,是古代女性人文精神的萌芽。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诸多的女性作者。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入探讨女性文学,在更深层面上研究女性文学作品。
注释
① 代青.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09(3).
② 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
③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57.
④ 徐培均,注.李清照及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后文所引李清照诗词皆出于此书.
⑤ 唐圭璋.全宋[M].北京:中华书局,1965:1867.
⑥ (清)孙系旦.礼记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9:707.
⑦ (清)孙系旦.礼记集解下[M]. 北京:中华书局,1989:1416.
⑧ 沈增植.菌阁锁谈[A]//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1.
⑨ (宋)司马光,著.王宗志,注释.温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108.
⑩ 邓红梅.李清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9.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
[3] 代青.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09.
[4] 徐培均注.李清照及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 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邓红梅.李清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 (清)孙系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8] (宋)司马光.著.王宗志,注释.温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