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21世纪国内研究总揽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715
周志浩++张军

  摘 要:哈贝马斯是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之一,他与中国国内的公共知识分子关系良好,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代表的哈贝马斯的思想体系在国内备受推崇,国内学术界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及著作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思想体系宏大而精细,卷帙浩繁而庞杂,国内对哈贝马斯的研究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国内研究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的现状,勾勒出国内哈氏研究的全貌,为哈贝马斯及行为主义理论提供了历史方向的参考。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 法兰克福学派 商谈论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编号2014SJB070)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旗手,被举世公认为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庞大精深,涉及“现代社会的本质,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语言、道德、伦理、政治、法律”[1]等,在当代中国也相当有影响力。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深化,在西方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均引起了相当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因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规范基础的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做出了相当有针对性的分析,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热潮在国内始终是学术界的焦点之一。但是从20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对哈贝马斯的研究主要是从他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这一视角出发的,20世纪国内很多研究都侧重于关注他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西方资本主义结构转型相结合,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对哈贝马斯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丰富发展阶段,研究的视角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而是进一步转移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关于全球化语境下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及公民资格等更为前沿的问题,所以对进入21世纪以后这15年间关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进行总体性的梳理就更能把握哈贝马斯思想在新时期国内研究发展的总体脉络。

  二、 20世纪国内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回顾

  哈贝马斯及其行为主义理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我国,总的来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10年对哈贝马斯及其理论主要是处于初步介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对哈贝马斯的理论作出深入的研究,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对哈贝马斯的少量著作所做的翻译。比1986年,哈贝马斯的文章《解释学要求普遍适用》发表在《哲学译丛》,1989年,重庆出版社翻译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哈贝马斯的专著《交往与社会进化》。20世紀90年代到20世纪末国内对哈贝马斯及其理论的研究处于继续发展阶段,一方面,对于哈贝马斯专著的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外一方面原著翻译的领域也大为扩展。在这一阶段哈贝马斯理论的系统性著作《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认识与兴趣》《后形而上学思想》等中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等出版。与此同时,对哈贝马斯及其理论不再只是处于80年代简单介绍的阶段,论文传记专题等研究著作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艾四林的《哈贝马斯》、曹卫东的《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季乃礼的《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等从不同的侧面介绍、分析、阐述了哈贝马斯及其理论。这一阶段的研究特点在于,已经摆脱了只将哈贝马斯看作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而开展研究这一传统视角,研究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研究成果也多种多样。但是有些对哈贝马斯及其理论著作的翻译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原著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当然瑕不掩瑜,就是在这一时期,国内学术界首次完整的观察研究了哈贝马斯及其交往行为主义理论。

  三、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挖掘解读阶段(2001-2005年)

  这一阶段国内对于哈贝马斯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对哈贝马斯著作的翻译,二是国内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理论的研究。由于哈贝马斯的思想宏大深远、著作浩繁、论证精密、引用博泛,所以很多哈贝马斯的原著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译介工作,从2001年到2005年我们可以看到依然有好多哈贝马斯的早期著作相继完成汉译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译林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原著是哈贝马斯在1988年写的,该书可以说是哈贝马斯思想的精粹,向中国读者指明了交往行为理论的三大原则: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全书理论艰涩,但颇具启发性。而三联书店于2003年出版的,由童世俊翻译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则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将商谈原则应用于法律这一建制形式,这部哈贝马斯经典的哲学巨著提出了程序主义法律观的法治国思想,不但得到了国内哲学界人士的关注,还成为了法学界学术圈的理论读物,可惜因为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表达特征” [2],哲学思维过于深邃,所以该书翻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书中有些地方存在措辞误译,影响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完整展现。此外曹卫东翻译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由译林出版社于2005年2月出版,哈贝马斯的原著是在1985年出版的,20多年以后,才被深入挖掘出来,完成译介,引入国内学术圈,“广泛流传开来”[3]。虽然书中的激烈观点争锋在现在看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意义,而且德里达和哈贝马斯也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和解,但是书中对后结构主义与理性的批判,以及在宏大的思想史视野下审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哲学、社会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国内学术界对于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除了继续全面的介绍哈贝马斯及其思想以外,还解读了哈贝马斯的思想及著作,并关注了哈贝马斯在当时中国国内的活动及思想演变。这一时期介绍哈贝马斯的著作依然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哈贝马斯》,较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哈贝马斯的思想及其行为主义理论。这一时期出现的较多的是对哈贝马斯及其思想著作的解读,比如阮新邦所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解读〈沟通行动论〉》,韩红于2005年出版的《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深层解读》等都从不同的维度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了阐释,但是问题都类似,即结构有些浮泛,书中的各种线索和论断缺乏内在的联系,这个可能和哈贝马斯的哲学思维体系庞杂有关,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作者不能完全意识到语言、理解、意义、生活世界等等之间的联系。在这一时期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哈贝马斯在华的活动受到了关注,在2001年哈贝马斯访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学府相继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更是现场爆棚、人山人海,于是200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贝马斯在华演讲集》问世了,极大地推动了哈贝马斯及其交往行为主义理论在国内的普及研究,哈贝马斯的此次访华甚至被各大媒体认为可以与上世纪罗素、萨特的访华相媲美。

  四、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深入认识阶段(2006-2010年)

  从2006年开始,国内学术界对哈贝马斯及其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之前主要以翻译哈贝马斯本人的著作为主,但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国外研究哈贝马斯及其理论著作的汉译本。2006年由三联书店翻译出版的《哈贝马斯》作为剑桥哲学研究指针从书中的一册,深入浅出地将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话语民主和为现代性辩护重要思想传播给了中国读者,不仅专业学者可以得到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非专业的读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权威指引。2008年由马修·德夫林所著的《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由高鸿钧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对于帮助国内学术界理解哈贝马斯的重构和罗尔斯的建构主义的区别,以及哈贝马斯对法律发展的看法与伟伯之间的关联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书中有些探讨虽然对哈贝马斯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但是较为浮光掠影。2009年3月,安德鲁·埃德加所著的《哈贝马斯:关键概念》由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旁观者的视角帮助国内研究者清理了卷帙浩繁的哈贝马斯的学术线索,而且书中还在索引部分保留了当时哈贝马斯的所有著作的英译本排序,并附上了相应的德文版出版时间,对于国内研究者按图索骥研究哈氏的交往行为理论提供了极大便利。同年12月,洛克莫尔所著的《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由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包含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诸多内容,泛泛而谈往往让人难以抓住其思想的实质,所以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研究视角,为研究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拓展了研究空间。可见这一时期国内学术圈翻译者的视角已经从单纯的翻译哈贝马斯本人的著作深入发展到了翻译国外其他研究哈贝马斯名家著作的阶段,这对于帮助国内研究者梳理清楚哈贝马斯宏大的研究体系极具价值。

  在这五年,除了翻译圈的新动向以外,国内学术界对哈贝马斯及其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也已经逐渐从之前的解读转变为对他的思想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具体体现就是解读性的专著、论文少了,深入分析阐释哈贝马斯思想的著作多了。比如2006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作者李佃来详细讨论了生活世界、社会批判、市民社会、现代性等问题,探讨较为透彻,可读性很强。2007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贝马斯政治思想研究》,作者季乃礼深刻论述了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出路在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同年12月,童世骏所著的《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由三联书店出版,该著作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纯的对交往行为理论的诠释,而是采用了对话式的研究,让人耳目一新。2008年7月薛华所著的《黑格尔、哈贝马斯与自由意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深入研究了商谈伦理,事实上哈贝马斯继承了“语用学转向”[4]的遗产,但又没有陷入琐碎的哲学分析,而是继承了批判哲学的精神,这一点十分难得。2009年3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铁省林所著的《哈贝马斯宗教哲学思想研究》更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国内对哈贝马斯及其交往行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前的很多著作都是直接研究交往行为理论,但是该著作却认为宗教哲学思想是哈贝马斯整个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宗教哲学思想为独特研究视角,恰恰可以更完整地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给国内学术界研究行为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2010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胡军良所著的《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研究》材料扎实、理论清晰,将商谈伦理学的来龙去脉系统梳理,指出哈贝马斯的伦理学叙说方式是康德以后的一次伟大的突破,交往行为理论对现代性的基础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可见在这五年中,国内学术界研究哈贝马斯及行为主义理论的著作视野越来越开阔,视角越来越独特,研究越来越深入,不再是21世纪初那种对哈贝马斯仰望式思想解读了。

  五、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实用创新阶段(2011-2016年)

  21世纪最初十年对哈贝马斯著作的翻译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哈贝马斯早期著作的翻译,二是对国外第三方研究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书籍的翻译较多,但是从2011年开始,成国内翻译界呈现出了翻译内容实用化和翻译题材新颖的特点。比如2013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关于欧洲宪法的思考》,就不再是单纯的谈论理论,而是从欧洲权利宪法化的角度谈论了欧洲民主,乃至世界民主,但其思考的重要基石依然是交往行为主义理论。同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的《对于缺失的意识》梳理了哈贝马斯当时最新的宗教转向,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书的翻译以外,该书的导读部分与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辨析十分精细,对于国内学术界关注交往行为理论在理性和宗教的对话中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内容相当深刻,是哈贝马斯后期对交往行为理论整个体系进行的澄清和完善,当然因为哈贝马斯哲学思维过于深刻,所以该书的翻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译。2014年9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题材十分新颖,同时还具有相当的现实价值,主要是德国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对德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评价所展开的争论,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也一样参与了这场论战,但是该书的翻译有些地方出现了错误,读者可能会感到枯燥,甚至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选题新颖,让国内的读者了解到了哈贝马斯的另一面。可见在2011年以后,国内的翻译界摆脱了以往的窠臼,在对哈贝马斯著作翻译的选题上更倾向于实用性、实效性和新颖性,推动了哈贝马斯行为主义思想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

  在同一时期在学术界研究哈贝马斯的相应著作一样出现了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同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大空前,相关的著作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2011年7月由张庆熊、林子淳所著,联书店出版的《哈贝马斯的宗教观及其反思》从哈贝马斯的众多著作当中提取出了他的宗教思想,其他交往行为理论在宗教商谈中的使用。而同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翠主编的《民主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则以商谈伦理為核心,按照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研究了他的哲学思想。2012年3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合法律性与合道德性之间——哈贝马斯商谈论合法化理论研究》分析了哈贝马斯商谈合法化理论的内在理路,是研究交往行为主义理论可靠的间接性参考文献,但是缺点在于引文和相关结论过于单一化。同年1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与韦伯、福柯、哈贝马斯等思想的比较》采用横向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数位思想家的异同,和以往的研究相比,这种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新颖性。2013年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揭示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转向的重大实践价值,阐明了行为主义理论的历史坐标,实用性很强。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冯琼所著的《哈贝马斯的公民理论研究》,同年11月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王江涛所著的《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都从实用的角度对交往行为主义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实际价值做了深入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2015年5月和2016年2月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哈贝马斯的重建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独特视角,阐明了主体中心理性向交往合理的范式转换。可见这一时期相关的研究著作蓬勃涌现,无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研究的内容都颇具实用性和新颖性。

  六、结语

  哈贝马斯的哲学体系十分广博,但哈贝马斯本人的著作却是德意志式的严谨而艰涩,在才华横溢的同时,却没有过多地考虑追随者们的理解力水平,不少人在研究哈贝马斯的马拉松思想之旅中往往倍感艰辛,再加上翻译的问题,让很多人未战先怯。可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偏偏又是如此重要,哲学大师黑格尔提出了主体间的和解理性以及辩证理性的选择,尼采却放弃了理想主义的框架,循着尼采思想而行的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的后现代理论却也并没有找到出路,而出路恰恰就在于早期黑格尔所犹豫的主体间性,也就是交往行为理论所依托的交往理性。

  好在国内学术界在21世纪开始至今,无论从翻译还是研究的水平都逐渐从低层次的早期作品翻译、解读发展到了对哈贝马斯的行为主义理论的创新性的研究,但是因为“哈贝马斯思想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还在继续发展变化,国内学术界对他相关著作的翻译、研究依然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芬利森.邵志军,译.哈贝马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0.

  [2] 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5.

  [3] 哈贝马斯.曹卫东,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3.

  [4] 哈贝马斯.郁喆隽,译.在自然主义与宗教之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5.

  [5] 毛然.哈贝马斯思想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1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