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的主体大多是女性,但她们悲剧性的根源多在于男子,男子在张爱玲小说中都以一种丑陋的形象示人,他们或是身体残障或是精神残障,张爱玲笔下的“丑陋”男子分为三种类型,即恬不知耻的父兄、薄情寡义的情人和懦弱无能的儿子。这种丑化男子的情结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个人渊源,与作者所处的社会风气和个人的生存环境阅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张爱玲 丑陋 男性 情结
一、引言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自然流露在她的文本中,她的小说里形形色色的主角都是女性。有专心致力于结婚的女性成员;有为了满意的生活委曲求全的姨太太,有为爱情黯然神伤的纯真女子。在她的笔下,很少有文章是以男子为主人公的。纵观张爱玲的小说,作为配角的男性往往呈现出一种身体残疾、精神残障的形态。在她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类型的男人,父亲、丈夫(恋人或情人)、儿子、兄弟、朋友;亲情、爱情、友情,人类的关系和情感被张爱玲撕裂,温情不再,美好不再,感动不再。男性作为勇敢、坚毅、顽强的象征被彻底否定。而张爱玲把男性贬低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是有其深刻丑化男子情结根源的。
二、父亲的阴影
张爱玲笔下的父亲,却打破常规,多数不是以伟岸的形象示人。在她的作品中,封建伦理、金钱、情欲腐蚀了父亲的肌体和心理,他们和社会一样走向没落。他们中有的是肉体成熟而精神残障者,有的身为人父,却不能正常履行父亲的职责,有的被伦理道德扭曲了理智和情感,有的在追名逐利下丧失人格的尊严。这是一批封建上流社会的遗老遗少,他们生活在封建社会荒凉、腐落、令人窒息的裂缝中,深受封建社会落后文化熏染,具有一切封建官僚的恶劣品质,是一群活着的“僵尸”。张爱玲的这种“丑化”男子的情结,有着深刻的个人原因。其中,张爱玲的父亲、弟弟和胡兰成对她的影响巨大。张爱玲出身名门,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祖父张佩纶是晚晴名臣。张爱玲出生时,她的家庭已经从最辉煌阶段走了过来,开始走下坡路。父亲张廷重是典型的遗少型人物。在我们的生活里,父亲应该是屋檐、是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筑造温暖的港湾。可是,张爱玲童年的不幸都是其父亲造成的。张爱玲的母亲由于不能忍受他的嗜毒成性,与他离婚,張爱玲的悲惨生活就此开始。张廷重再娶后,继母挑拨父女关系,张爱玲遭到父亲的一顿毒打,“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 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 躺在地下了, 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终于被人拉开。”①毒打过后,她被父亲关了半年,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可是父亲连药都不给她吃,她差点就活活病死。在逃离了那个囚房似的屋子后,她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可见她对父亲的态度应该是绝望了。张爱玲笔下的父亲,没有温情可言,这也是张爱玲对父亲的一种报复。
这些父亲的形象,在张爱玲作品中比比皆是,他们漠视亲情,将儿女亲情抛在脑后,只顾自己享乐。最可恨的就是张爱玲小说中的一大堆父亲们,不仅没有作为父亲的丝毫责任感,还千方百计地打子女的主意。挖空心思剥夺子女应有的幸福和快乐。这一类型张爱玲用笔最多,最具荒凉和悲怆的意味。
三、弟弟的懦弱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只比张爱玲小一岁,按照常理,她与弟弟的感情应该非常好,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他们也有过彼此相爱的童年,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过游戏。后来父母离婚,张爱玲住校,他们就开始疏远,看见弟弟看庸俗的连环画,得知弟弟逃学、忤逆、没志气等种种劣迹后,张爱玲是愤怒的。
“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烈的诋毁他,” ①在吃饭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小事,父亲就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浴室的玻璃窗临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弹回去了。我弟弟在阳台上踢球。他已经忘了那回事了。这一类的事,他是惯了的。我没有再哭,只感到一阵寒冷的悲哀。” ①
张爱玲对弟弟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应该是非常不满,以至于后来连自己出国这么大的事情,她都没有向张子静透露。直到1988年谣传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张子静才又联系上张爱玲。张爱玲过世后,并没有把遗产留给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这很奇怪,因为张子静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张爱玲对弟弟,应该是有感情的,可能是当她在弟弟身上发现了父亲的影子时,就触碰童年时悲痛的回忆。张爱玲去世后,张子静将她作品中的人物对号入座,在张爱玲的笔下,会找到张家亲戚的影子。然而《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张子静并没有找原型,也许是在他的身上看见了年少的自己。
四、爱人的背叛
丈夫(恋人或情人)在张爱玲那里,更是软弱无力、虚张声势而又残暴无比、荒淫可笑。有一类丈夫专门靠妻子活命,这类男人专门用女人的钱财;还有一类丈夫(恋人或情人)无所谓爱情或忠贞,表现出一种对妻子或恋人的冷漠和忽视,无视女性的存在和尊严;更需要关注的一类则是半殖半封社会的畸形产物。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涌入中国,特别是上海的两个租界到处充斥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穿西装,打领带,成为中上流男性所追求的摩登形象。张爱玲的小说中有这样一群男性,他们没有显赫或富贵的家庭背景,但他们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特别是经济上优裕甚至阔绰;思想上则亦中亦西,接受或经过西方文明的熏染,而思想的根底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动乱的时代里,在畸形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精神价值失落,迷失了人生的目标,成了都市里灵肉分离的“摩登人”,人生的失败者。张爱玲在小说中处处都充盈着对男性的不满和愤恨,女性的自我表现呼声越来越高。
与胡兰成失败的婚姻,应该的张爱玲一生的痛。二十出头的张爱玲就曾经表示过,她喜欢年龄大的男人,大概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的缘故。遇见胡兰成,便是她的劫数。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相知的,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不顾胡兰成已婚的事实,不顾他的汉奸身份,与他相爱。胡兰成结过三次婚,之后又结了三次,他对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情虽不伪,却也不专。而这时张爱玲,唯一接触的男人就是弟弟张子静。对于这份爱情,张爱玲付出的太多,这个一直冷静、理性的女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不计名分地与他结婚,他们的婚姻不受法律的保护,只有一纸婚书:“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为了他张爱玲还挨过别的女人打,却一心一意地对他好。就是如此的爱,也没能让这个浪子回头。可能这就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他在武汉与一个姓周的小护士如胶似漆,全然忘了张爱玲的存在。后来,又与朋友的庶母鬼混。他与张爱玲提他与别的女人的事,以为张爱玲不嫉妒,他都没有想一想,一个正常的女人,一个爱他的女人,怎么可能不嫉妒。就连古代后宫的妃子都会为了皇上的宠爱而勾心斗角,处心积虑,何况受过新式教育的张爱玲。张爱玲为了他的日子能够好过,拼命写作、出书,怕他因为钱不够而受委屈,甚至连诀别信里,都把稿费全部给他。这就是所谓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曾说过:“女人一辈子想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也是男人。” ①张爱玲对于这场爱情,从没有在作品里明显地提过只言片语,但是我们可以在《小团圆》里,隐约看见张胡恋的影子。
五、《红楼梦》的深刻影响
《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写作影响也非常大。从儿时便接触《红楼梦》的张爱玲,十四五岁便开笔创写了《摩登红楼梦》。文章如何,我们暂不下定论,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够将《红楼梦》读下来,并且能有自己的见解,就已经很令人钦佩了。《红楼梦》借贾宝玉之口说出了里面的男性只不过是须眉的浊物,无论是品性恶劣的衣冠禽兽贾赦,还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贾政,都是作为女性的对立面出现的。在张爱玲的小说里,男子的形象与《红楼梦》中的各位老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是贵族出身,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靠着家底过日子,骄奢淫逸,每日除了吃喝玩乐,便是想着娶姨太太。《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剧,也对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红楼梦》中形形色色的女性,为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奠定了基础。
张爱玲曾经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未完。” ②张爱玲与《红楼梦》之间,应该是《红楼梦》成就了更加完美的张爱玲,而张爱玲也用十年的时光,用自己的文字,写出“回报”《红楼梦》的《红楼梦魇》。在创作过程中,张爱玲也将《红楼梦》中文学传统与艺术手法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小说中,同时她又不拘于传统,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 张爱玲.流言[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2:10,126,130.
② 沈小兰.张爱玲小说集[C].第3版.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9:244.
参考文献
[1] 周刚.畸形时代里的畸形产物——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6,10(3).
[2] 常彬.浮世丑怪众相图——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世界[J].贵州社会科学,2003,3(2).
[3] 王烟生.张爱玲小说中的父亲形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1).
[4] 余平.失去信任的残疾亚当——张爱玲在小说中对男性形象的颠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2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