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行联邦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美国现行的民主政体迥异于欧洲以及和它颇有历史渊源的英法等国,究其根源,自然而然要追溯到殖民地时代。殖民地时代清教徒们在新英格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新英格兰模式对后来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民主制度 清教 马萨诸塞
一、引言
美国的民主精神集中体现在美国的《联邦宪法》和《权利法案》中。美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行联邦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但是1787年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提出了一个关于美国宪法的重大问题:没有提出保障人民权力的条款。于是由麦迪逊开始起草宪法修正案,终于在1791年, 由麦迪逊起草的宪法修正案前10条获得3 /4的多数州批准, 后经颁布,统称为《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制约,依然有一些缺憾,例如只保证了部分拥有财产的白人男性的权利,其他有色人种以及女性的权利被置之度外,所以美国的权利法案在历史上也经过多次修正,后来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也越来越能被大多数美国人所接受。
美国建国两百多年,逐渐建立起一套特殊的民主政治体制,国家层面上,实行联邦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分享权力,相互制衡。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保证任何一个权力机关都不会凌驾于其他机关之上,从而失去制约。个人层面上,公民不能为所欲为,或创造法律,但有权选择代表去制定法律。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地方事务,可以通过投票来直接选举推选符合其利益的政治代表,甚至是直接选举国家总统,来行使他们的权利。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迥异于早期的欧洲以及和它颇有历史渊源的英法等国,究其根源,自然而然要追溯到殖民地时代。
殖民地时代的美国有两种典型但是完全不同的政治模式:弗吉尼亚模式和新英格兰模式。弗吉尼亚文化对美国民主进程的影响不容小觑,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三位总统均是出自于此。弗吉尼亚文化在19世纪前20多年基本奠定了美国的共和制,政教分离和三权分立政体。但是弗吉尼亚受宗主国英国影响较深,英国社会的等级模式在那里得到了复制。南方贵族既掌握了经济命脉,又是精神领袖。弗吉尼亚的教会组织圣公会以英国国教为依托,远离英国本土,从而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但是教会较大程度地介入当地的世俗事务,例如决定当地治安官吏的选定等。
所以下文将集中讨论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新英格兰模式的典型代表,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早期民主政治雏形,从而发现美国民主制度不同于英国以及欧洲的根源。
二、清教思想影响下的新英格兰模式
新英格兰的情况和弗吉尼亚以及英国大为不同。新英格兰地区的城镇,没有类似于中世纪式的精英正统统治,没有铁板一块的清教徒区。教会,地方政府和权力机构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包容性。
美国的清教传统起源于英国。英国在16世纪受加尔文主义影响,开始宗教改革,并于1534年宣布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 国王与罗马教廷分裂后,建立了英国国教,以国教为基础奠定了英國的信教传统。国王打算宗教改革止步于此,但是清教徒们认为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入,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亟待更正,天主教统治期间遗留下来的一些做法需要立即摒弃,英国国教应该进一步纯洁化,达到类似一世纪耶稣创立的教会那样。清教徒内部也有一定的分歧,部分改革派坚持可以通过改革达到目的,而另外一部分分离派则认为不可能通过对英国国教进行改革达到纯洁教会的目的,正是这一部分人陆续把目光投向北美殖民地,希望能在新英格兰禀行上帝旨意,建立一个“山巅之城”。
清教徒们和上帝建立契约希望在北美建立一个“神圣共同体”, 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拣选的自由人。早期的北美的清教徒为了建立这个“神圣共同体”,排斥对教义的任何其它解释,驱逐异己者,具有专制和保守主义色彩,一度被斥为英国圣公会的复制品。但是清教徒们不论他们属于哪一个派别,都坚守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坚持普通信徒的复兴作用,教会自治,教众纯洁化,政教分离,以及服从上帝的旨意建立教会。他们把教会看作是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的集会组织,基于对教会的认识他们发展出对于社会群体乃至政府的认识。
下文将从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的社会制度中寻找典型例证证明清教思想和美国现行民主制度之间的历史渊源。
(一)《五月花号公约》
1620年,一批分离派清教徒和英国平民乘着“五月花号”来到马萨诸塞,他们在船舱里根据自愿原则签订了一份公约。《五月花号公约》确定上帝的主导权,体现了清教徒的神学观和契约理念,同时将神学运用于社会实践,试图建立一个符合清教理想的世俗社会群体。
“《五月花号公约》虽然还不是一个完备的法律条文, 但却是一个体现民主、自由精神的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所确立的原则为当时的移民所自觉遵守, 对新英格兰民主制度的模式和后来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后人称之为‘北美民主的一块基石”。 [1]122
(二)公理制(Congregationalism)
公理制,也称地方教会自治主义。在马萨诸塞殖民地,教会结构和英国截然不同。那里没有统一的教义和国教,马萨诸塞殖民地政府从来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神权政治机构,而是按照公理制原则建立起来的自治政府。公理制的含义是,“‘一群或若干在上帝和基督的统治下自愿与主订立契约的基督徒或信仰者聚集在一起。它的基本主张为 :1.教会成员仅限于可证明的上帝的选民;2 .特定的公理会实行自治,各公理会独立、平等。”[2]120 公理制强调自愿主义原则,个人在教会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哪一个教会组织。地方教会无权占有资金或财产,独立于其它教会或权力机构。牧师由地方教会中的教众自行选择,牧师的神学观点必须被大多数教众首肯。公理制对个人权利进行了保护,民主制度的发展翻开了重要的一页。endprint
(三)镇民大会
新英格兰的城镇不采用代议制,而是采取镇民大会的方式决定城镇内的大事。在新英格兰,最初的镇民大会可能具有寡头政治色彩,但是十几年过去后,立法和行政权利渐渐地掌握在当地居民手中。在马萨诸塞殖民地,土地上的居民免费拥有自己居住的土地,在镇民大会上选举决定居住土地的税费,享有自己土地的支配权。马萨诸塞殖民地1648年的法规保证每个人在镇民大会上的发言权。这样一来结果是“原本属于教区委员会,自治市议会等类似当地組织的职权逐渐掌握在当地居民手中,他们因而可以对大多数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起决定作用”[3] 71
在马萨诸塞, “城镇于每年4月或5月举行镇民大会, 选举3名委员和16名其他官员办理日常事务。他们按照城镇大会的决定执行法律, 维护社会治安、征税、管理财务、建筑维修公共工程。所有城镇官员, 包括3名委员在内都不能擅自处理重大事务。任何超越城镇大会决定的问题都必须召集城镇大会加以解决。3名委员只能担任大会的主席而无权影响或干预大会的决定。”[1]123
1648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制订了一部新法典,标志着殖民地政治体制的最后确立。1648年法典继续保护所有镇民在镇民大会上的发言权。清教移民在马萨诸塞建立起了一套在17 世纪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主制度。它的独特性“主要取决于殖民过程中三个方面因素: 以总督、助理会、大议会为基本架构的三支式政体显然是继承了商业公司的组织构造; 以加入教会为标准的公民选举权体现了清教神学政治观, 而两院制度的设立则主要反映了移民社会创立时期各个社会集团争夺权力而达成的一种宪法平衡。”[4]175
一个半世纪之后,后来者们把这些法规中保障公民权利的精华写进了《权利法案》,马萨诸塞民主模式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肯定。而且镇民大会模式在现在的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也时有体现,例如国家层面上和地方政府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的直接选举制。
三、结语
马萨诸塞殖民地清教徒们在独立战争之前一百多年间的尝试,从最初《五月花号公约》中所体现的契约精神,到依据清教教义中的契约理论和尊重教徒个人权利的精神建立的教会自治政府,为在世界上建立第一个以公民公德心为基础的民主政权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后来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和各殖民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民众的宗教热忱逐步世俗化,新英格兰殖民地也由早期的清教社会逐步转变为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基督教世俗化公民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J].历史研究,1996. 2:119-132.
[2] 张孟媛.美国个人主义的清教源流 [J].美国研究,2009,3:116-126.
[3] Clifford K. Shipton.“Authority and Growth of Individualism”.Puritanism in Early America[C].Boston: D. C. Heath, 1950.
[4] 满运龙.马萨诸塞政治体制的确立[J].历史研究,1992,5:163-176.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