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语言教育的重担,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处不运用语言作为教育沟通的工具,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文学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笔者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委员会分析会议后,对幼儿教师语文素养的整体培养体系有了一系列的设计,本文应用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具体对“幼儿文学”进行新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语文素养 幼儿教师 幼儿文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程设计
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力推广教学改革,来自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受到了广大学校和教师的青睐。通过三期行动导向教学的培训后,“语文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是我一直在思考探索的课题,利用学习到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知识,初步尝试“语文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之 “幼儿文学”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
(一)岗位分析
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语言教育的重担。幼儿时期又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设计开展幼儿语言领域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早期阅读等,在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无处不运用语言作为教育沟通的工具。因此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学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二)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委员会分析会议以及往届学生学习反馈后,我认为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培养应该至少要开设三大领域的学习,如“幼儿文学”、“幼儿教师口语与写作”、“幼儿语言教育”等。 “幼儿文学”课程通过各种不同学习情境中不同体裁文学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分享美的能力,全面熏陶学生的文学素养,打下语文学习的深厚基石,“幼儿教师口语与写作”课程在口语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普通话、教学语言和沟通能力,写作方面提升学生写幼儿观察日记、编写教学文件、通用应用公文以及尝试撰写教学教研论文的能力。在前面深厚的语文学习铺垫之后,所有学习成果汇总落到“幼儿语言教育”课程上,帮助学生详细解读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认识幼儿习得语言的发展规律,形成科学优秀的幼儿语言教育观,能独立设计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大课程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将来工作中更好得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对语文学习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背书抄写印象。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比较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对文学和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但是他们青春活泼,容易受到感染和影响,好奇心强,一旦被激发起学习的内在驱动,行动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加之模仿能力很强,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很不错。
三、课程目标
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以及岗位需求,我制定了一下的课程总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幼儿文学及各种体裁的基本理论及在工作中的应用。
2.能力目標:形成丰富的文学感受能力、朗诵讲述、分享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喜爱幼儿文学,通过文学跟幼儿密切链接,能选择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把美好分享给幼儿。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的课程为第一部分内容——“语文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之一 “幼儿文学”,这是一种素养课程,对象非常特殊,在工作中应用的范围特别广泛,要设计学习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最后我敲定就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作为主线,分析教师每个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幼儿文学素养,选出典型的几个特定工作情景,有 “面试”、“儿歌在入园等转换环节的应用”、“晨诵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幼儿故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六一节目幼儿戏剧编排”、“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等。
第一个学习情景是“面试”,实际上是绪论。通过面试中需要考核朗诵、讲故事、设计实践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等等的体验,介绍课程的内容、作用、意义等。第二个学习情境是“儿歌在入园等转换环节的应用”。比如入园时候的儿歌,在“晨圈活动”帮助教师与小朋友亲密地链接开启今天的一日活动,在这里切入儿歌的学习。接下是“晨诵活动”,这是华德福等很多幼儿园的经典环节,教师每天带领幼儿诵读美好的幼儿诗,由此引导带入学生进行幼儿诗的学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这个情境中选取了语言教育的其中一个内容——幼儿散文的教育活动,带领同学们学习幼儿散文。到了“午睡前的故事会”学习情境,针对孩子的偏差行为,你会给孩子们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由此引入故事与童话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故事强大的教育功能,学习具体如何给孩子挑选甚至创编故事,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故事。后面两个学习情境是以幼儿园的特殊活动的工作情景, “六一节目幼儿戏剧编排”这个学习情境就来自我们校企合作单位幼儿园的真实工作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幼儿戏剧。最后一个学习情景是“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园长期的一个工作,让学生了解幼儿语言及早期阅读的发展规律,学会如何给幼儿创设合适的阅读环境等。
五、课程设特点
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重感受、出能力,促内驱、多迁移,广积累、巧翻转,修素养、沁美育。
首先,幼儿文学的学习,首先重点调动的是学生的感受能力。文学是一种具有情感特质的意识形态,没有感受能力文学学习就是空谈。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感受到幼儿文学的美,将来工作中更好的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这个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根据将来工作岗位和工作程序的分析来进行大量的情景设置,课堂的理论学习与校企合作实习紧密结合,提出相关内容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在每学期的见习,实习期间观察、学习完成,是一种理论实践立体交叉式地全方位学习,实现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第三,文学素养并不是课堂时间就可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积累。提供资源,提供方法,兴趣导向,以身作则带领他们课外阅读是我的方法。现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资源丰富,可以选择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或教师也可以录制很多朗诵、讲故事的音频供学生课后学习,让翻转课堂成为现实。 最后,文学是具有美育滋养作用。幼儿文学中的诗歌、散文,特别是故事,就像彩虹式的方式,美好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德育观念、丰富心理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们也在幼儿文学的熏陶下,也可以重新认识自我的成长过程。
六、教学实践体会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具体运用。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这种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包括核心能力和职业精神,这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在一定的情景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具体行动来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基于工作内容的,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却难以构成工作过程类知识类知识序列,使得教师因无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而对行动导向的教学望而却步。教师想要进行行动导向教学,要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论为指导,充分调研工作岗位后,大胆对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进行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评价、问卷等调研分析,在新的课程设计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33.7%,自信心与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见,有效的进行教学情境构建,非常有利于学习者构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是培养职业性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英华.幼儿文学[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1
[2] 赵志群.(德)海尔伯特·罗什(Herbert R sch).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4.
[3] 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8.
[4] 史平,秦旭芳.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M].大连理工大学出社,2010.8 .
[5] 张丽.幼儿文学学习活动教程[M].新时代出版社,2012.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