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拟声词是摹拟人或自然界声音的词,在社会交际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路遥的中长篇小说为例,从特点、选用、语言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拟声词,了解分析拟声词的使用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关键词:路遥 拟声词 修辞
一、引言
路遥 (1949-1992 ),原名王卫国, 陕西作家。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的小说场面宏大,语言本色通俗,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丰满。路遥的小说无论是对话还是叙述性的语言,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的选用也十分精当,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小说中较多地运用了拟声词,拟声词的选用使得小说语言特征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分明。
二、拟声词与叹词
拟声词主要用于描摹声音,对于拟声词的归类,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直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将拟声词从叹词形容词中独立出来,与动词名词等并列。《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将实词分为十类,拟声词为其中一类。《修辞学发凡》中将材料上的辞格分为九类,其中摹状就包括了拟声。
(一)意义不同
拟声词是人摹写他人他物的声音,也包括模拟人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叹词是指人发出的,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例如:
(1)突然,外面监狱大门上的铁锁“吭啷”一声,使他从沉思中惊醒。
(2)哈呀,这倒像是回到你家里了!
(3)猪脚子老馆哈哈大笑。
叹词是人发出的,不仅是模拟声音,而且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不是单纯的摹声。“哈呀”表现的是惊讶,这两个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叹词。“吭啷”都只是模拟声音的词,属于拟声词范围。
(二)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
叹词可以充当句子其他成分,例如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等。叹词的独立性强,可以作独立语,常独立成句。
(4)两个人“啪”地关上房门,扬长而去。(状语)
(5)我的拖鞋吧嗒吧嗒,把这些小道弄得尘土飞扬。(补语)
(6)忽然传来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定语)
(7)德顺老汉“得儿”一声。(谓语)
(8)啪嗒!窗外炸雷声里,有人急急地走进乡政府院子。(独立成句)
例(8)是作独立语的例子。但是拟声词作独立成分的情况比较少,拟声词多数是作句子成分出现的。叹词一般都是作感叹语、或者单独成句,如例(2),与拟声词有较大的差别。
三、拟声词与形容词
(一)句法功能不同
拟声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形容词也不能像拟声词一样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词或者句子才能存在。
(9)似乎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定语)
(10)高加林的心咚咚地狂跳着。(状语)
拟声词加“地”都能作状语,如例(10),可是形容词却不是。虽然这两种词都可以作定语状语,可是两者修饰的对象是不同的。拟声詞修饰的对象总是某种声音,或者潜在的声音。而形容词修饰的范围却很广泛,人、物、事都在它的修饰范围。
(二)词义不同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但是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两者在意义上存在较大差别。先来看拟声词和形容词各自的重叠形式。
1.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三种情况: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AA、AA的、AA儿
双音节的重叠:AABB、AABB的
少数双音节词的特殊形式:A里AB式
这些性质形容词重叠都是表示程度的加深。
2.拟声词的重叠有
AA式 、AAA式:叮叮、哗哗
AABB式:淅淅沥沥、支支吾吾
ABAB式;轰隆轰隆、抽抽搭搭
A里AB:咕噜咕咚
ABB式:哗啦啦、咕嘟嘟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拟声词的重叠并不是为了程度的加深,而是为了更好地模拟声音,使描写更生动。
四、拟声词的选用
路遥小说的语言朴素而平凡,字里行间都是陕北气息,但这丝毫没有削弱他们的艺术魅力。读路遥的中长篇小说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拟声词使用得非常广泛,这也是路遥小说语言的特色之一。路遥对于拟声词的选用非常到位,根据音、情、义,拟声词的运用各有千秋。
(一)因情而异
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同样的声音根据不同的情感可以有多种表达,不同的表达就可以折射出表达者的情感。例如人的笑,有微笑、傻笑、大笑等等。
(11)田福军赶紧自己也尝了一点,边仰起头哈哈大笑了。(《平凡的世界》)
(12)他一边嘿嘿笑着,一边嘴思念着“世事要变了”那句老经。
(13)还没等他把门打开,她妹妹小霞就咯咯地笑着闯进来了。
(14)金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15)她咯咯的笑着。然后舌头调皮地冲我一吐。(《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哈哈”是真诚、发自内心的开心,田福军在老丈人生日这天为了一展厨艺而出丑,但是在家人前面却是件开心的事情。“嘿嘿”在这里实为冷笑,从一个痴呆的老人嘴里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相,极具讽刺性。“咯咯”的笑声爽朗清脆,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田福高吃枣吃到呕吐,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扑哧”一笑是一个人面对好笑的事,忍不住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发出的很轻的笑声。
(二)因人而异
正确地选用拟声词可以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特征,在选用拟声词的时候,作者根据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选择出了恰当的拟声词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哭声为例,
(16)我那苦命的安安啊!我那没吃没喝的安安啊!我那还没活人的安安啊!叹—呦呦呦呦呦……(《平凡的世界》)endprint
(17)他哽咽地说不下去,只听见喉咙里咯咯地响。(《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18)孩子又一次呜咽地哭起来。(《惊心动魄的一幕》)
(19)只是回到家里,三个孩子饿得嚎哇哭叫,他老婆又跑出去为骂杖的村妇去调解是非。(《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个与社会脱节的老妇人的哭声可以无所顾忌,不需要强忍,也不需要偷偷摸摸“叹—呦呦呦呦呦……”的哭声非常符合安安奶奶的定位。相反的,“咯咯地响”却是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该有的哭声,碍于情面,只能将泪水咽下去。“哇”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积压在胸中已久的情绪终于得以爆发。“呜咽”表示低声哭泣,在受到惊吓,想哭不敢哭的情况下,孩子的哭声用“呜咽”来表示很贴切。在没有任何危险、惊吓的情况下,孩子的哭声自然是大哭大叫,故选择“嚎哇哭叫”。
(三)因境而异
选用恰当的拟声词来描写客观环境,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同一事物的声音会有很大的变化,以流水声为例。
(20)只听见大地上淙淙的流水声和河道里山洪的怒吼声混交在一起。(《人生》)
(21)于是,人们的呼喊声,哗哗的流水声,和抽水机的马达声搅混在一起。(平凡的世界)
(22)但水声听起来像是很远的,潺潺的……(《人生》)
不同情况下的流水声有很大的不同,平稳的细流是“潺潺”,“淙淙”是清澈的水流与地面上的石头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哗哗”是水流畅通无阻,流速较快。(《人生》)
四、拟声词的语言表达效果
(一)声响效果
我们对声音习以为常,但是它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辞上的拟声就是建立在这样的要求之上。拟声词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不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自然界一切的声音,拟声词所反映的声音极其表达效果,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1.用拟声词写人
用拟声词写人,将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展现出人物不同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3)一路走,一路嘴里还哼哼唧唧哈着信天游。(《人生》)
(24)哈呀,你不知道,买的时候众人都抢,我插了一回队,还和人吵了一架,好不容易才买到了手。(《平凡的世界》)
(25)马延雄说完,坚决地把手从柳秉奎的手里抽出,一侧身便消失在黑暗中。滂沱大雨里,那扑踏的脚步声渐渐远去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哼哼唧唧”的歌声,使老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跃然纸上。““哈呀”可见这件礼物的来之不易,是感叹更是庆幸,将他对润叶的情感表现了出来。“扑踏”可见脚步之沉,在遭遇迫害之后,自然是每走一步都困难,却坚持阻拦保护他的农民,让读者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2.用拟声词写动物、事物发出的声音
(26)夹杂着正在入围的羊的咩咩声。(《人生》)
(27)上面一只铝锅哗哗地响着开水。(《在困难的日子里》)
(二)情感效果
1.刻畫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彩,拟声词的描绘使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更见生动
(28)他们的心不由地咚咚地跳。(《人生》)
(29)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平凡的世界》)
这些对心跳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无论是“咚咚”还是“扑通”,都烘托了紧张的气氛。(《惊心动魄的一幕》)
(30)“为什么事?”少安脑子里“嗡”一声。(《平凡的世界》)
“嗡”表现了高加林和孙少安内心的焦虑,他们都是害怕发生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一个“嗡”字将他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淋漓尽致。
2.表现动作
描写人的神态动作,肯定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动词,形容词,但是拟声词的运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
(31)她走过去,把父亲墙上挂的日历嚓嚓地接连扯了七页。(《人生》)
(32)外衣上的纽扣“蹦蹦”地一颗颗飞掉了。(《人生》)
(33)她进了电影院,找到自己的座位,脸突然“呼”地一阵发烫。(《平凡的世界》)
这四个例子中拟声词的使用都很鲜明地刻画出了人的神态、动作,表现了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状态。“嚓嚓”表现出亚萍的任性,如果不是悲愤到极点,衣服的纽扣是不会“蹦蹦”地飞掉的。
五、结语
路遥小说的语言朴实又富有诗意,本色而通俗,经常采用陕北为十足的口语语句,特别是拟声词的使用,使得小说语言韵味十足。小说中,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等特征,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描写。每当叙述陕北农村生活时,就选择恰当的方言词汇,反之,描写城市生活时就较少使用。这样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拟声词的选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拟声词是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世界,又能表现世界,它有其他词类所没有的表现能力。掌握拟声词的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也能加深我们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
[2] 姜守旸.拟声词多角度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0.
[3] 王海蓉.浅谈《阿凡提的故事》(民文版)中拟声词的语言艺术效果 [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
[4] 张富翠.论路遥《人生》的长久魅力 [J].芒种论坛,2012.
[5] 邵敬敏.拟声词的修辞特色[J].1984.
[6] 阮显忠.拟声词及其修辞作用[J].修辞学研究.
[7] 路遥.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M].广州: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