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为阴暗深沉的一部悲剧。麦克白由一个国家的英雄最终成为弑君夺权的人,不单单取决于自己的野心和对权势的欲望,同时也受到麦克白夫人的怂恿和女巫及其预言的刺激。麦克白及其夫人的性格特征和女巫及其预言对悲剧情节的推动将得到着重地分析。
关键词:麦克白 麦克白夫人 女巫 预言
一、概述
《麦克白》历来被评论家称作莎翁四大悲剧中最为阴暗深沉的一部。麦克白将军作为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在成功抵御入侵和平定叛军载誉归来的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将晋爵为王。麦克白夫人怂恿其夫谋杀了邓肯,篡夺了王位。为掩人耳目并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害死了邓肯的侍卫、班柯以及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子。但麦克白内心却始终充满了恐惧和猜疑,随之也变得越来越冷酷,最终麦克白夫人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她因精神失常而自杀。麦克白不仅要面对众叛亲离的状况,同时还要应对邓肯之子和其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最终被斩首。在这出悲剧中,麦克白的发展变化得到了重点地刻画,人性被个人对权势的欲望和野心一步步吞噬这一过程也得到了深刻地披露。
二、麦克白
麦克白本是一个国家的英雄,最终却成为弑君夺权的人。他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也是个优柔寡断、徘徊不定的人。他有着非凡的能力,同时他也获得了臣子的最高荣誉;可是他的野心和欲望告诉他不该屈居邓肯的臣,也许他比邓肯更适合做一国之君。但子承父的君主制度,使有能力的人无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或者只有通过所谓的叛变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整个剧作的语言和语调都是充满矛盾的,从麦克白在听到女巫说自己可以成为王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阴郁而又光明的日子”,这两个对立的形容词同时出现,正好印证了开场时女巫所说的“美即是丑,丑即是美”,就此人性的善良和对欲望的追逐及对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抗争显而易见。同时从麦克白一开始的恐惧和失常,以及“杀害了睡眠”的惴惴不安,到他在谋杀邓肯之后长叹,“我怎么了,什么声音都叫我心惊?这双是什么手?嘿,要给我挖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这充分说明了他一直饱受罪恶感的折磨,为了掩盖以前的罪恶他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用更大的罪恶来维护自己所得的一切,而这一切却也是通过罪恶得来的。麦克白走上了迷失和疯狂的道路,而再次的嗜杀成性时麦克白并没有了原有的罪恶和恐惧,在维护王权的名义下终成为一个磨灭人性暴君。而对于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女巫的预言,班柯对待女巫们预言的态度,显然比麦克白理性得多,他似乎超常地感到了宿命的可怕。他说:“魔鬼为了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关头我们便会堕入他的圈套。”与之相反的是,麦克白却轻信了女巫的预言,命运先用考特爵士和国王的尊位获得了麦克白的信任,最后又让他无法逃脱命定的悲惨结局,让他感到生命的虚无和幻灭。他无论如何挣扎、反抗,还是无法改变他作为一个时代玩偶的悲剧角色。
其外莎翁创作此剧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本论的思想得到大力的发扬。《麦克白》在此时诞生,不仅仅是对人性和欲望敲响了警钟,也同时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显示出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悲哀。古老的君主制度,要求血统的纯正,臣子对王的绝对忠诚。人的思想被君主的思想意志所左右,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思想,一边扼杀自己的欲望追求一边与时代抗争,但始终是无法逃脱君主制的牢笼。剧中的麦克白由开始的顺应女巫的预言到反对既定命运的斗争,源于他轻而易举地杀了邓肯,如愿以偿地篡夺了王位。此时,女巫们预言的另一方面才清晰起来:他的王位不能传及子孙,班柯却将成为许多君王的始祖。前两个预言的应验,使麦克白对这一预言也深信不疑。但麦克白已经作为王又岂能甘愿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把自己“永生的灵魂送给了人类的公敌”,面临的却是“使班柯的种子登上王座”,他不能忍受这样的事。为了改变自己既定的悲惨结局,麦克白“宁愿接受命运的挑战”,开始了每一个国王对自己王位的保护。所以说麦克白如此凶残是由当时的制度和人类维护自己利益的本能所造成的。“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嚣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在最后麦克白明白了自己的野心与欲望所带来的绝望后果,但他最终没能彻底地悔悟,带着悲剧的一切走向了最终的灭亡。人在用非正常手段得到某样权利的时候,而其行使这种权利也是违法和不耻的。无论他是否利用权力行使了有益的事情,在忠诚的名义下,麦克白都是可悲的。
三、麦克白夫人
麦克白从英雄向弑君夺权的暴君的转变,一方面源于自身渴望权势、狼子野心,另一方面是受到了麦克白夫人的刺激和慫恿。剧中马尔康王子评价麦克白夫人是“魔鬼一样的皇后”,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可怕和残忍。麦克白夫人成长在封建贵族蛮勇好斗并对权势极度渴望的环境中。她的所见所闻无非是表里不一、阴险诡诈,更有甚者掠夺冒险、谋杀篡位。她是比麦克白更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更加不顾良心和感情的牵制的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个人野心家和冒险家。她在第一幕第五场的台词“你本来是葛莱密斯爵士,现在又做了考特爵士,将来还会达到那预言所告诉你的那样高位。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赶快回来吧,让我把我的精神力量倾注在你的耳中;命运和玄奇的力量分明已经准备把黄金的宝冠罩在你的头上,让我用舌尖的勇气,把那阻止你得到那顶王冠的一切障碍驱扫一空吧”,这不仅是麦克白夫人对其丈夫的性格评价,也是本人性格的一部分。她既肯定了丈夫的野心,又嘲笑其少了一点奸恶,与内心的野心极不相称;她讥讽丈夫“人情的乳臭”反而主张采取“最近的捷径”。对于她来说,野心勃勃与任性妄为先成为爱情的标杆,合理的人情沦为了卑鄙的“怯懦”,人生的光荣变成了多余的“装饰”。她内心的黑暗、思想的邪恶,造就了她谋杀邓肯君王时,那么冷酷、那么恬不为怪,却又如此胆大妄为。更有甚者,她在宴会上看到麦克白见鬼出丑时,也同样惊人的冷静,应付自如。这些行为都充分表现出她狠毒的心理,也充分说明了她的诱惑和怂恿对麦克白变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描写麦克白夫人时,莎士比亚只用了几个场景就将她的过去、现在以及她变化的全过程和她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这与对麦克白的描写是有很大不同的。更为突出的是,麦克白和其夫人虽然都充满对权力的渴望和一样悲剧的命运,但是他们俩却有着明显的区别。麦克白的性格比较矛盾,夫人却完全相反。麦克白原本还算是好人,而后慢慢堕落,而麦克白夫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位自命不凡的恶毒女子。麦克白充满想象,但是他的夫人却十分的现实。她自己的意志力十分的坚毅,而她的丈夫神经质,非常的敏感。莎士比亚刻画出二人如此天差地别的性格也更深刻地表现了麦克白的悲剧。
四、女巫及其预言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一剧中对女巫的刻画,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象征意义上代表了麦克白内心的罪恶欲望。虽然麦克白因女巫的第一次预言心理受到了巨大的诱惑,但他发生巨大转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内心深处对权势的渴求。这在女巫给予麦克白与班柯预言时二者反应上迥然不同得到了充分证实。班柯也不乏权势欲,但其内心光明磊落,对预言并未动心。与之相反,麦克白的反应却是惊恐不已,并立刻产生邪念。其实最初麦克白只是偶然遇到了女巫,但他却在谋杀了邓肯和班柯之后,主动去与女巫会面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女巫回答他的问题,“非得从最妖邪的恶魔口中知道我的最悲惨的命运不可”,这充分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此时他已一心向恶。
不可否认,女巫的预言对麦克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他的种种行为完全是自己的野心和罪恶使然。布拉德雷认为“关于女巫及其预言,如果我们要系统合理地,或从象征意义上来看待她们的话,那么,她们所代表的就绝不仅仅只是潜伏在主人公灵魂深处的罪恶,而是代表着在他周围所有那些煽动他的权势欲、挑起他夫人邪念的潜移默化的罪恶势力”。
五、结语
麦克白悲剧的必然性正是由于在麦克白夫人和女巫及其预言的共同诱惑和刺激下,加之天性不安及杀害邓肯和班柯后萌生的罪恶感所造成的。麦克白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即人没有无限的自由,单靠满足欲望决不能创造出自然、平等的理想世界,在对人生的选择,与命运的抗争中,人都必须在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伦理关系、原欲与理性、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作出准确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A.C.Bradley,Shakespearean Tragedy,Macmillan and Co.,Limited,,1924,
[2] Alfred Harbage ed., Shakespeare The Tragedies,Prentice-Hall,Inc.,1964.
[3] A.Ridler ed.,Shakespeare Criticism,1919-1935,OxfordUniversity Press,1956.
[4] A.Ridler ed.,Shakespeare Criticism,1936-1960,OxfordUniversity Press,1963.
[5] D.N.Smith ed.,Shakespeare Critic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
[6] 莎士比亞.莎士比亚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7] 孙家绣.论莎士比亚的《麦克白》[A]//外国文学研究集刊[C].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8] 王佐良,何其莘.英国文艺复兴文学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9] 杨周翰,编选.莎士比亚评论汇编[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0] 张泗洋,等,著.莎士比亚引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