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平凡的世界》作为现实主义扛鼎之作,以个性化的发展轨迹来观照时代发展,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平凡人生,将时代的发展聚焦于个体发展过程之中,从多个层面来品味平凡世界里的现实,为人生而艺术,从现实的时代背景、角色性格、人物关系等多方面,不断引导读者引导个人去代入人物角色,从而再获得不可名状的内在魅力。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现实主义 社会风俗 人物形象
路遥说:“我写这部长篇的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写普通人,而写普通人就得通过最为普通的日常生活来体现。我是带着深挚的感情来写中国农民的,我觉得对他们先要有深切的体验,才能理解他们,写好他们。”《平凡的世界》从它出世即是为了观照普通人的现实世界,它以独特的生活画面和人物平凡而真诚的情感为发展曲线,让读者以相通的人情,在作品中体会和领悟平凡的世界里的不同人生的普遍性和现实性。
一、醇厚的黄土气息,浓郁的陕北乡音
小说从行文处就迎来扑面黄土的凝重,黄土高原漫长的严寒完全笼罩了整个初春,“冰溜子”、“石窑洞”、“山乡圪崂” 以及信手拈来的信天游充斥着黄土塬上的气息,白面、玉米面、高粱面,白菜炖粉条子、水煮萝卜,油辣子等等将陕北民众的饮食文化尽收眼底,西北乡村的民俗风情赋予了故事独特的人文情怀,贴切而真实。无论是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状况,抑或是独特的乡村风俗,或者几句粗犷的陕北方言,都成为小说最贴近现实的元素。
在这样宏大叙事中渗透进陕北的风俗、民歌、方言等独特地域文化,引导读者进入黄土朝天的淳朴的陕北乡村,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讲述双水村以东拉河和哭咽河为名的神话传说故事,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域名片成为当地人的骄傲。在1975年的黄土高原,“文革”的色彩还笼罩着全民生活,一幕幕的批斗和政治生活构成人们生活的常态,风俗人情在这样的年代略微显得淡薄了很多,但在这样的时代里,双水村民众 一年所期盼的“打枣节”依然延续着,村男村女扶老携幼,在枣树下打枣、闲聊、哼小曲、互相逗乐,这种全村一家的融洽氛围只有在这种合作社时期在这一天独有,随着社会变迁,打枣节也不再如从前那般热闹,渐渐消失殆尽。而即使处于特殊的时代,人们的传统礼仪却没有变更,比如,孙家的老奶奶和兰花的两个孩子在家里最艰难的时刻,永远都是被尊敬和宠爱的,好吃的要先给老太太和小孩子吃,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尊老爱幼的民族美德却始终不会丧失。这些乡村仪礼习俗无形之中调解着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在整个改革和个人奋斗的宏篇叙事过程中,以细腻的笔法渗透进陕北乡村的民风民俗,让文章多了几分细腻与趣味,不断为文章积淀深厚文化内涵。
二、现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渐进成长的人物性格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获拥无数,在于它的现实力量以及它的抚慰力量。它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的故事里的人物至今游走在每一个角落,它是个人意识的觉醒,渐渐地塑造了血肉之躯。它丝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现实很残酷,而且残酷的天经地义。在英雄主义成为文化消费主流的发展状态中,还原现实世界无疑成为文学潮流中的一股清流。它不断诉说着平凡而普通的人物,为了理想的平凡生活而在不断奋斗着,这个人物,不只是少安、少平、润叶、晓霞,他也是每一个时代的你,或者你们。
路遥用他细腻的笔触将奋斗过和正在奋斗的人乔装成乡村知识青年,我们在这个时代,可能出生寒微,却从小沿袭着父辈淳朴而善良的秉性,我们正直、厚道而有骨气;我们或许出生富贵,却渴望挣脱父辈编造的人生坦途,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路遥用大量的笔墨打造一个乡村穷小子——孙少平,作为贫困的小知识分子,他在这出平凡的现实世界,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自我洗礼和自我蜕变。从初入县高中,他怯生的贫穷,他为掩饰贫穷的自尊心,都在贫穷的岁月里化作一颗跳动的敏感而羞怯的心。贫困给他带来强烈的自尊心,致使他总是等到众人散尽,才去取他的两个被抛弃的“非洲馒头”,甚至为了去掠夺那剩余的一点菜汤,瓢盆叮当的声音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每一点声响都是践踏他可怜的自尊心。但城市生活的镜面让他渴望走出乡村,青春的激流在他的心头掀起此起彼伏的浪头,这一切让他明白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不要妄自去做非分之想,但如能在平常之事中有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才是人格的伟大。通过知识认识外面的世界,通过经历感受外面的世界,他不被世俗禁锢,他的“成长”让他勇敢去爱,他的“成长”让选择“出走”,以至于他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之后,才慢慢真正体会世界的平凡和真实,可能它无法按照你的想法去发展,你的努力可能只是自我挤压,最后会湮没在平凡的世界里,但他追求的生命激情如同你我一样在内心点燃。
而反观其他人物,哥哥孙少安,他似乎比少平更真实,他的付出与努力显得更加踏实,他为爱情的怯懦和逃避,完全如同你我,我们会惋惜他与润叶的遗憾,我们也会对他分家的行为有些窝火,可如果这选择落在我们身上,我们真的就能比他做得更好吗?他与少平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面临人生的选择却截然不同,因为他们认识到世界随着他们的视界不断发生差异与分裂,所以,人的个性具有鲜明的差异,人们接受不同的教育,认识不同的世界,作为个体存在具有自我意识,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都履行自我的性格展示,我们最后因为看到不同的世界,而走向不同的世界。
而反观其他次要人物,则更显生活化、典型化,比如二叔孙玉亭的穷先进形象,一直想着宣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庭生活得穷困潦倒,借着合作社开小灶;王满银一个投机取巧的小混混形象也是十分接地气,让故事增添几分趣味性,这种人物的设定让平凡的世界更加靠近现实。
三、以苦难为底色还原现实的世界
路遥把现实渗透进平凡的世界,他为这个世界着上了苦难的底色,在那样一个社会历史性变迁的跨时代,改变命运或许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却使我们在苦难里慢慢的成长。正如那一句,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世界,残酷到我们无能为力。就像孙少平,他渴望在平凡里成就一点点伟大,所以他选擇义无反顾地去爱上高干子弟,他选择“出走”成为井下的矿工,只愿去看看更大的世界,甚至他为了他的平凡的梦想变得四肢不健全,最终和师傅的遗孀走在一起,他的命运没有一点点英雄的背景,却全部是苦难与苦难的连环画,可却正是这种苦难才震撼我们的心灵,跨过几代人我们的内心还在为同样一个人受到激励。
《平凡的世界》就像从路遥心里开出的一朵花,它满是生活的味道,它就像种在你家院子里的睁开眼就看得到的1975年的生活,是时代与生活血肉相连的一朵鲜花,在这个作品中,你可能是某一个人物,或者你想成为某一个人物,或者你想拥有他追求梦想的勇气,它慢慢地进入到你的心里,借着你内心的枝蔓扶摇直上,开的更加灿烂,但是它在攀爬的过程中踏着荆棘,遍体鳞伤,因为它饱含了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它歌颂的不是经过奋斗而走向人生巅峰的成功,它歌颂的是我们奋斗的勇气与不埋怨,它引导我们去领略的也不是幸福美满,而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在现实中追求超越现实的东西,正是因为这种苦难的底色,让我们要鼓起更大的勇气去追求自由和挣脱束缚。正是由于这种与现实的触碰才让这个艺术作品在时间长河里成为经典。
四、从个体上升至社会,实现个人命运历史化
《平凡的世界》将艺术观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原一个1975-1985的十年社会变迁,路遥将双水村、石圪节公社的民众生活呈现在众人面前,再接着孙氏兄弟将它个人化,揭露贫苦农民在这个特殊的变革时期如何经历悲欢离合,故事以双水村为辐射中心,延伸到不同的村民,大故事与小故事共同交织着构成一幅社会生活,同时还进入煤矿,扩展辐射范围,以孙少平的个人境遇去感受煤矿工人的生存状态,对时代的生存观景进行全面搜索和统摄。
作品实现个体与历史命运的互通,作品不断刻画生活细节,以一个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去反映人物的内心,进而反映个体与社会命运的联通性。足以看见作家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锻造,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合处,选取亦城亦乡的群众,跨越不同的身份、年龄和思想,来以多个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愿望来反映社会的面貌,普通人身上最能反映感人的诗意,并蕴含着数不尽的社会文化信息。路遥的魅力在于他能够发现平凡生活当中不平凡的意义,进而反映时代人民群众的发展命运。
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现实生活,观照整部作品,路遥作为乡村知青走向城市,他的生活赋予了他的双层文化层次,他理解乡村农民长期处于贫穷的生活中,他也渴望追求幸福生活,追求所谓自由与文明。所有的人物都曾经以朋友、以长辈、以领导、以爱人的身份介入你的生活,当你看到他们在苦难的年代渴望挣脱的时候,你多么希望自己站在他的身旁给他一个提醒,给他一句鼓励,于是,对于苦难的理解更加深刻,你的内心对他们多了一份同理心,他们身份卑微但真诚淳朴,他们的苦难如同你的苦难。
因为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是的,生活就是这样。
五、结语
《平凡的世界》无法将十年的历史付诸于一个人身上,它只能选取一个双水村为核心不断辐射向四周,并从中筛选出最典型的群众和故事来写平凡的生活,进而对社会变迁中的生活进行整体的把握。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构造,用质朴而苍凉的底色,绘出温馨动人的情愫。地道的农民陕北方言,淳朴的社会风俗,普通而真诚的平凡任务,在成长中感受生活的心酸与残酷,却不会再心酸与残酷中停下前进的脚步。所有这一切皆非一个纯个体行为,它以个体反照社会,让人感受社会是有由个体力量集中创造的,平凡不代表平庸,平凡的人在不断地创造一点点伟大,也终将建造一个巨大的伟大。
参考文献
[1] 郑倩.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J].职业论坛,2011(19):643-645.
[2] 王刚.平凡的人生——路遥生平与创作考释[J].延安文学,2013(5):190-201.
[3] 刘凤娟.《平凡的世界》在新世纪现实题材剧中的影响[J].当代电视,2015(11):56-57.
[4] 趙颖.别样人生: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J].科教文汇,2009(2).
[5] 郝庆军.《平凡的世界》:历史与现实[J].青年文艺论坛,2015(4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