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文本具有独特的视觉性特点,是作者思想和心灵的表现形式。美术文本的解读要注重语境,关注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同时还要有文化积淀。美术文本的翻译需要译者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和社会责任感,使美术文本的翻译成为促进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美术文本 解读 翻译
一、美术文本
文本是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从词源上讲,文本一词来自拉丁语texere,原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的意思,在该词的使用过程中衍生了构建、构成、建造或制造等涵义[1]。广义的文本可以指任何书写下来的话语,狭义的文本指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文本可以是一个句子,比如名言、俗语、警示语等;文本也可以指一个段落或整个篇章。文本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有头有尾,有自己的内部结构。
美术文本是有关美术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具有与一般文本截然不同的视觉性特点,美术作品的展示、美术活动的开展、美术工艺的描述、美术理论的阐释、美术的跨文化交流、乃至美术家的介绍都需要用形象的、具有视觉性的文本来书写,因为美术文本总是和一定的美术人物或美术作品联系在一起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精心的创造和心灵的延伸。美术作品同音乐一样,是全世界人民交流的一种媒介,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容易取信于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文本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引导人们的道德和价值取向,即使在黑暗、萧条、落后的时代,美术文本也经常能够表达出积极的力量。
二、美术文本的解读
尽管美术文本具有一般文本的基本特征,然而为了使译文与原文具备相同的内容和功能,译者在解读美术文本时,还要遵循美术文本的独有特点,重点抓住美术文本的视觉表现特点,从而作出准确、生动、形象的解读。
(一)关注美术文本的语境
文本都有其产生的语言环境,美术文本也不例外,美术文本的产生必然会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历史发展相联系,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状态。同时,由于美术文本的特殊性,解读者还要关注当时的政治水平、文化思潮、美学特征等方面,才能对该美术文本做出正确的解读。比如关于《草地上的午餐》这一主题,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克洛德·莫奈[1],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姆·蒂索,中国画家邱炯炯、娟子都曾作画,但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不同,加上作家思维和诉求的差异,同一作品名称所表现出的内容迥异。
(二)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
文本的解读有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文学作品的解读一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还是需要解读者具有较深层次的文化积淀,需要解读者在历史背景、美学鉴赏、文化渊源、社会知识等方面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对美术文本做出深度的解读。每一个美术作品的创作者都希望通过美术作品传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如果解读者没有对创作者和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有所了解,很有可能会做出主观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如果译者对美术文本做出了错误的解读,那么译文就会给读者传输错误的信息,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体现美术文本的美学价值
美术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特点就是文本的审美价值,美术文本作为人类传达思想的媒介,具有其鲜明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信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美术文本的解读者应该尊重并遵循美术语言的标准和规律来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的表象来挖掘作品的美学价值。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微笑带给人们极高的审美体验,无数人被这幅画的千古奇韵所折服,人们沉湎其中的不是图像本身,而是在解读和欣赏画作时的审美体验。
(四)关注人类道德价值的进步
美术文本是美术家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媒介,美术作品一直以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加以积极的引导,在带给欣赏者审美体验的同时,给予其激情和力量,同时推动了人类道德的进步。梵高的作品《向日葵》闪耀着熊熊的火焰,表达了作者发心内心的、虔诚的精神情感;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代表植物,它更是具有十足冲劲、热情奔放的生命体。即使在政治黑暗、伦理丧失的时代,美术文本也能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当时的昏暗时代用《女史箴图》表达了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和祈盼社会进步的诉求,具有积极向上的引导力量。
三、美术文本的翻译
清末民初,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主要方式就是翻译西方著作,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随后中国兴起了翻译热潮,前期以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为主,甲午战争之后,慢慢转向了人文思想领域,其中就有陈树人翻译的《美术概论》、《新画法》等。陈树人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率先为国人引入了西洋美术思想和绘画技巧[2],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内容,促进了绘画艺术的进步。
美术文本翻译从1919年之后逐渐增多,由于20世纪初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交流活动很少,关于国外美术文本的介绍也十分鲜见,因此鲁迅先生译入了日本学者板垣鹰穗的著作《近代美术史潮论》,促进了20世纪初中国美术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其次是著名翻译家、美学家朱光潜。在五十多年的翻译活动中,朱光潜向中国译介了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西方美学家及其美术作品。朱光潜的美术翻译活动促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他的翻译活动为西方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翻译家傅雷也为美术翻译做出了卓越贡献,傅雷不仅是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而且在音乐、绘画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出色的艺术鉴赏家。傅雷曾把翻译比作临画,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其翻译的美术作品有《米开朗基罗传》、丹纳的《艺术哲学》等,另外还编写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3],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美术翻译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学者和译者的重视。根据2016年6月18日对中国知网的统计,共有6位作者以硕士论文的形式对美术翻译进行了论述:阎洁(天津美术学院,2007)研究了李本正的美术著述翻译,总结了美术类翻译的特点和基本方法;唐吟(西北师范大学,2007)研究了国内西方近现代美术译介对“85新潮美术”的影响;黄千容(南昌大学,2013)从传播学视角研究了美术杂志翻译;郭家麟(湖南大学,2014)研究了美术教材的翻译,从理论性、文学性、实用性三方面分析、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高上星(南昌大学,2014)以对等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美术作品翻译;彭筱(兰州大学,2015)分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1495-1520年)的主要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指出了如何解决艺术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除此之外,还有14位作者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对美术翻译进行了研究:董晖(2004)、袁宝林(2009)、赵文成(2010)、彭晓智(2014)以记述美术翻译家翻译活动和翻译方法的形式研究了美术翻译的方法和原则;朱青生(1988)、唐吟(2006)、高阳(2008)、殷凌云(2008)、陈吉荣(2010)、缑梦媛(2010)、高远(2015)从美术史、美术著作、美术教材、美术译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有姚晶静(2006)研究了美术作品标题汉英翻译方法和策略;王立刚(2011)指出了美术翻译的误译情况及其成因;向丹辉(2012)研究了文学翻译和美术颜色的文化对等。
四、结语
美术文本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本,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视觉性特点。在解读美术文本时要关注其语境、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同时解读者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译者才能在翻译美术文本时抓住其艺术特点,从而使译文给译语读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朱瑞锋.美术文本与文本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2] 彭晓智.清末民初的美术翻译及其功能指向[J].美术学报,2014(7).
[3] 阎洁.李本正的美术著述翻译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7.
[4] 陈吉荣.摄入性改写视域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论当代美术论稿翻译[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 董晖.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6] 高上星.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术作品翻译实践报告[D].南昌大学,2014.
[7] 高阳.谈民国时期西洋美术史的翻译与写作[J].艺术理论,2008(9).
[8] 高远.美术研究著作翻译一直是个问题[N].美术报,2015-2-7(7).
[9] 缑梦媛.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风向标——剖析2009年美术学院学报对外国美术的翻译[J].北方美术,2010(4).
[10] 郭家麟.论美术文献《美术教学指南》(1-6章)的翻译[D].湖南大学,2014.
[11] 黄千容.传播学视角下的美术杂志翻译[D].南昌大学,2013.
[12] 彭晓智.清末民初的美术翻译及其功能指向——以陈树人译述之《美术概论》为中心[J].美术学报,2014(7).
[13] 彭筱.艺术史类文本翻译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4] 唐吟.二十世纪对西方近现代美术史方法论书籍的翻译引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15] 唐吟.历史情境中的文化选择——西方近现代美术译介对85新潮美术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
[16] 王立刚.美术翻译,缘何错误百出?[J].美术观察,2011(4).
[17] 向丹辉.文学翻译和美术颜色的文化对等[J].时代文学,2012(3).
[18] 姚晶静.美术作品标题汉英翻译探析[J].新美术,2006(3).
[19] 殷凌云.文体与文本——关于西方美术史著作的翻译[J].新美术,2008(4).
[20] 袁宝林.外语教师——记著名美术翻译家彭鸿远[J].美术观察,2009(10).
[21] 赵文成.西方艺术翻译路上的担夫——记美术翻译家刘惠民[J].美术观察,2010(4).
[22] 朱青生.关于“现代美术理论翻译系列”[J].美术,1988(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