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黑暗的心》的文化空间建构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2692
黄燕

  摘 要:《黑暗的心》讲述了进入黑非洲腹地——刚果的一段旅程,旅途中的地点、场景、环境等空间符号的运动呈现出一系列动态的空间意象,使小说充满了强烈的空间性。小说中的西方现代都市和进入非洲沿途所呈现出的具象的空间意象是一种动态的、交叉的文化空间,其所指涉的由错乱产生怀疑进而去追寻的文化精神与康拉德所推崇的“探求真理”的小说创作的艺术思想达到完美契合。

  关键词:文化空间 交错 怀疑 追寻

  一、引言

  在小说《黑暗的心》中,地点、场所和景观作为载体,让各种异质文化得以穿插、交叉并互相碰撞。作者的空间描述构建出了一个光亮与黯淡交错的文化空间,使读者可通过寻求一种空间格局与作家价值寻求间的关涉,来揭示这种文化交错的空间背后所指涉的社会意义。西方现代都市和进入非洲沿途所呈现出的具象的空间意象是一种动态的、交叉的文化空间,而这种动态的变化与交叉,会生出一种错乱之感,进而产生怀疑,然后去追寻真相,去发现一些真实。这种错乱、怀疑、追寻的文化精神与康拉德所推崇的“探求真理”的小说创作的艺术思想达到完美契合。

  (一)小说名称“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就是一个空间性鲜明的标题,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空间感。 “心”(Heart)这一关键词蕴含着丰富的意味,既涵盖了“心脏”、“心灵”的韵味又透射出“中心”之意。诸如“城市的中心”(Heart/Center of City)这一类的名称中所蕴涵的空间是“一个地点”或“一个场所”,它具体到可以是一个广场或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景观。这“广场”或者“标志性的建筑景观”则扮演了十分有意义的角色:积极参与构建其所存在的空间特有文化之中,它小到可以是其所在的一个城市空间的特色文化的一个缩影,大到可与国家乃至民族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由此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从而构建出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

  “黑暗的心”蕴涵的的空间则是一种交叉的空间,此间有黑与白的交叉、有原始野蛮与现代文明的交叉,黑与白、野蛮与文明互相交错、渗透,进而引发争夺、斗争,导致的有屈从,也有抗争。同时,这样的交错会导致一种错乱,进而使得生存于此间的人生出怀疑:什么是黑?野蛮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的?这些追问架构起的交叉空间让异质文化交错,碰撞出错乱之感,生出怀疑,故此要去追寻真实。这也正与作者康拉德的小说创作的艺术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曾说:“艺术家应该像思想家和科学家一样,探求真理并发出呼吁……我所努力完成的任务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听到,使你感觉到,更重要的是使你看到。”可见,康拉德的“探求真理”的创作思想与这种交叉空间所折射出的“交错、怀疑与追寻”的文化精神达到完美契合。

  (二)正如小说开头所呈现:俨然一片“亮闪闪的开阔空间”的泰晤士河入海口、黑褐色游船风帆、烟雾笼罩的海岸、及向上黯淡且靠里则更显黯淡的天空,河面上“点点火光在水面上滑过,微小的绿光、红光、白光,在彼此追逐、超越、合并、穿插——然后又缓缓地或匆匆地散开”。此处,读者经历了一场由水面到天空、由外到里的空间转移,亮闪闪的空间里却是黯淡遍布,这座世界上最庞大也最伟大的城市亦无可避免地沉入愈加黯且深的黑暗之中。叙述者的思想也在这场空间体验中完成了由表层到更深次的转变:虽然“我们生活在这片闪光之中”,但是“昨天的黑暗”却依然留驻此间;这个所谓的文明与光明的空间,却 “也是世界上的黑暗地带之一啊”。

  现代都市都是现代文明的交点,格雷夫森德和布鲁塞尔作为西方现代文明的交点,都是西方文明的现代化符号,应该是一个文明之光普照的亮闪闪的空间。然而,文本中所架构出的则是名义上的文明与事实上的黑暗交错的空间:西方现代文明所谓的光明与帝国主义的欲望与恐惧衍生的黑暗穿插、交错,两个异质性的因素不断的相互渗透,不断的衍生出一种错乱,进而产生怀疑——是西方文明教化了殖民地的落后愚昧?还是帝国主义欲望的黑暗反蚀了西方文明?因此,在这种交错、穿插与互动中,城市、街道、拱道、高楼、船只等西方文明的现代化符号所构建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两种异质因素交叉穿错所建构的特定文化,即帝国主义活动不仅毒害了殖民地,更使其引以为傲的西方现代文明大大降格;同时也建构出文明与黑暗交错的特定的文化空间,文明与黑暗在此间交错、碰撞,并回应着帝国主义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文明现实碰撞的结果;西方现代都市里隐伏的却是黑暗,也让读者从中窥见了这一空间背后指涉的帝国主义的欲望与恐惧。

  (三)马洛溯刚果河而上进入刚果的这段旅程是一系列动态的空间运动:自外缘(欧洲)逐渐深入内里(非洲腹地)处于持续的空间移动之中;白与黑、西方文明与非洲之本真原始在此间的穿插交错,处于空间上鲜活的交错关系之中。这段旅程与地点、方位、景观、建筑、环境等描述世界的空间语言交织创造出一种不同文化交错、穿插的交叉空间。

  马洛在航程中途经的滑稽可笑的贸易点、一艘在岸边抛锚又盲目地朝着沿海地区丛林屏障开炮的军舰;公司贸易站里,一只锅炉翻到在草地里、一辆小型火车朝天躺着且一只轮子已经脱落、正在腐烂的机器零件、生锈的铁轨、遭受盲目破坏的山崖、胡乱翻滚在地的破排水管、微弱的蠕动着正慢慢死去的土著黑人。显然,“军舰”、“火炮”、“锅炉”、“火车”、“铁轨”、“排水管”这些来自“西方文明”的现代化符号并没有发挥出文明所赋予它们的作用,只是一堆腐朽的机器,显的荒唐甚至可笑。由此呈现出的是“西方文明”与“原始野蛮”在空间上的一种鲜活的交错关系:被“崇高事业”带来的人和物品处于混乱不堪之中,不仅没有为那项伟大事业贡献力量,反连其原本职能都不保;原本作为这荒野空间的主人,那看管黑人劳工的释放留用犯反而将欺压自己同胞的行径当做光荣的职责,还有那许许多多的黑色人形,他们本是这个空间的主人,现在却只是些“黑色的疾病”和“饥饿的影子”。 这样的空间让马洛难以捉摸,此间文明与野蛮的交叉让马洛心里问号不断并诱使他深入到更内里的空间之中。

  可以说,马洛途径海岸→贸易点→公司贸易站→中央贸易站→内陆贸易站的这段旅程带来了空间运动是沿着两条线路的:从外站到内站、从内围的贸易站点再到外围的原始荒野这两条路线是同时进行的。两条空间运动线路相互穿插交错,在地点、场景、环境的不断变换中来展示此间的人与物,从而浮现出一系列动态的空间意象,在这些空间之中,有黑与白、西方现代文明与非洲原始在肃穆相交错,呈现出的是一种交叉的空间,此间的文化也不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而成为了一个舞台,甚至一个战场,来自文明世界和原始野蛮之空的力量都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在这干净明亮一如初生之世的原始荒野空间之中,废屋断壁、生锈的机器零件、朝圣者们贪婪的目光与幢幢黑影、土著们呆滞的目光以及荒野的沉默穿插、交错,不断生产出错乱,衍生出怀疑,从而诱使读者与马洛一道去追寻那潜伏在这种交叉空间意象之中的隐含意义——正是这标榜带来光明与文明的西方现代文明将原本干净明亮一如初生之世的非洲抹得漆黑一团,真正的黑暗并非这片原始的荒野大陆,而是帝国主义的欲望及其衍生出来的恐惧。

  二、结语

  无论是作为西方文明交点的现代都市格雷夫森德和布鲁塞尔所展现出的都市空间,还是马洛旅程中所呈现出的那一系列空间意象,都是白与黑、文明与野蛮穿插交错的空间,旅程与地点、方位、景观、建筑、环境等描述世界的空间语言相互衔接并以一种动态的姿态构建出一种交叉的文化空间,此间黑与白、文明与野蛮的交错,进而产生错乱,生出怀疑,诱使人进一步去追寻在这种交叉错乱背后真正的“黑暗的中心”——帝国主义的欲望及其衍生出来的恐惧。显然,康拉德用语言和旅程建构的文化空间是多元的和动态的,是白与黑、文明与野蛮碰撞之中的交叉空间。而这种交叉空间所指涉的错乱、怀疑、追寻文化图景与康拉德所推崇的“探求真理”的小说艺术创作思想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扬,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 胡强.康拉德与英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81-84.

  [4] 陆扬.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4(4):34-40.

  [5] 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M].薛诗绮,智量,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