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初级留学生的读写课堂录像,并将录像转写成文字,对教师提问方式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研究:首先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归类,其次统计不同提问方式的次数和所占的比例,最后分析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该提问方式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留学生课堂教师提问方式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 初级读写课堂 教师提问方式
一、引言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语言交际教学,鼓励汉语课堂里的交流。Long的“互动假设”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双向交际”比“单向交际”更有利于语言习得。教师提问是实现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教师则可以通过提问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能激励学生进行下一个心理部分,引发思考(侯晓慧,2012)。因此,对教师课堂提问方式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本研究的主题是留学生初级读写课堂教师提问方式,首先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分类,其次统计不同提问方式的次数和所占的比例,最后分析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该提问方式的原因。本文的语料立足于课堂观察的录像转写,通过对当前留学生初级班读写课堂提问方式的分析,以期能对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课堂提问、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高效,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框架
(一)研究问题
本文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是教师不同提问方式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二是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的问题,合理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某高校初级班的成人留学生,汉语水平都属于初级水平。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分别采用随堂观察、录像、转录并形成量化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种提问分配方式进行举例分析、说明;另外,文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辅以文献研究,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全面。
(四)语料转写规则
本文转写的语料只包括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的回答,不包括教师的领读、学生间的对话部分。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按照学界传统分配方法,将提问的分配方式分为集体回答、自愿回答、点名回答、教师自答和无人回答五种(郑贻瑜,2012)。
文章统计了90分钟课堂里各种提问方式的总量,以及不同提问方式所占总量的百分比。本次课堂观察共找出314例回答问题方式,其中有些问题使用了两种提问方式,在这里进行了拆分,具体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
(一)教师提问方式的总体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教师提问方式总量的数据统计,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提问方式统计结果。
通过上表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教师在留学生初级读写课堂中实际共采用5种提问方式,其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自愿回答、集体回答、教师自答、点名回答、无人回答。其中集体回答和自愿回答占很大的比重,两者的比例超过了提问方式总量的70%,而自愿回答的比重略大于集体回答的比重,并且自愿回答是5种提问方式中比例最高的。然而,与前人课堂观察结果相比,教师自答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点名回答的数量,而且点名回答主要集中在后半节课,而教师自答基本上伴随着集体回答或自愿回答出现,个别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思路一起主动、积极回答。
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教师提问方式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本文进一步分析集体回答、自愿回答、点名回答、教师自答四种提问方式,见3.2。
(二)四种教师提问方式的使用
教师的提问方式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教师提问类型不同、学习者不同,教师的提问方式也不同。
1.集体回答
集体回答是课堂中一种最常用的提问方式,在本次观察中也发现了这一点,其所占比重高达33.44%。集体回答的问题一般是一些有固定答案、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这种提问方式来引导、讲解上课内容,特别是教师在应用比较多的情景教学中,往往通过集体回答来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如:
例:师:有一次我们在教室里做什么?
生:包饺子
师:在你的国家,你们包饺子吗?
生:包/不包
师:我是第一次,我觉得?
生:包饺子很新鲜
师:包饺子以后我们?(吃的动作)
生:吃饺子
师:可是(很难吃的表情),这个饺子味道?
生:不好
师:饺子的里面是什么?
生:肉
师:这个肉有问题,可能半年以前的,这个肉?
生:不新鲜
集体回答能缓解学生的回答焦虑,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回答,有个别学生一直没有参与到集体回答中。另外,集体回答反映了问题难度的适中性,适合大多数学生,但也要控制好数量,用多种提问方式以防止学生失去回答的兴趣。在随堂观察中研究者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会明确指示让学生集体回答,这种分配主要是通过对提问难度的控制来实现的,因此,可通过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以及问题的类型来控制好集体回答的数量。
2.自愿回答
自愿回答是所占比例最大的提问方式,高达38.54%。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反映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愿回答的问题一般是一些无固定答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
例:师:报名的时候,你要准备什么?
生1:钱
师:准备钱
生2:护照
师:准备护照,准备?
生3:哦,照片
师:你要准备照片、护照、钱,对不对,还有呢?
生4:本子
师:本子,还有,你要准备这个(指黑板上图片里的报名表)
生5:一张纸
师:报名表
从数据上看自愿回答所占的比重最大,但在随堂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自愿回答的学生覆盖面不广,往往是固定的几个学生,尤其是班上的某一个学生,在自愿回答总量中占了很大比重。不能兼顾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有表达的机会。因此教师还应提高对课堂的控制力度。
3.点名回答
点名回答所占的比重较小,仅占7.97%。研究者发现点名回答主要集中在本次课的后25分钟,基本上提问了每个学生,给一些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点名回答的问题一般涉及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让每个学生练习,如教师问学生打算什么时候参加工作,想参加什么兴趣班,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没有学生自愿回答,所以教师转而点名回答。具体如下:
例:师:什么时候你打算参加工作?
某生:我已经参加工作
师:那你参加工作多长时间了?
某生:我参加了工作差不多10个月。
师:10个月了,老师参加工作两年了,xxx你打算什么时候参加工作?
生1:我打算后年参加工作
师:她打算后年参加工作。xxx现在有工作吗?
生2:不工作
师: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参加工作?
生2:我打算明年参加工作。
师:在中国参加工作还是在泰国参加工作?
生2:回泰国参加工作
另外,研究者也发现,教师点名回答的覆盖面广,基本上叫了班上的每个学生回答,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而且,教师是先提出问题再叫学生回答,而不是先指定学生回答然后再提出问题,可以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而不仅仅是被问到的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教师的点名回答弥补了以上集体回答和自愿回答这两种提问方式的不足,让那些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但是教师点名回答的次数太少,而且没有针对性,点名回答时教师应该多给那些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机会,同时这也是对那些学生的一种督促。
(四)教师自答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教师自答的比重偏大。这是由于存在较多教师自答伴随集体回答、自愿回答出现的情况。在随堂观察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自答通常是为了引导学生回答,需要引起学生注意或提示学生,这说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还处在初级水平)来进行教学的,如:
例:师:现在你们学习汉语,所以你们?
师、生:参加汉语班
师:老师现在要去泰国工作,可是我不会说泰语,所以老师得?
师、生:参加泰语班
师:现在我想学习打羽毛球,我不会,所以我得?
师、生:参加羽毛球班
师:1月5号有考试,你们都要来考试,这个时候你们1月5号要?
师、生:参加考试
师:现在你学习汉语,以后你要工作,那个时候你?
师、生:参加工作
教师自答和集体回答或自愿回答一起可以避免很多无效的自问自答,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提问的效率。但是过多的教师自答来引导学生回答会让学生形成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教师自答。
四、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初级读写课堂教师比较常用的提问方式是集体回答和自愿回答。集体回答、自愿回答、点名回答这三种提问方式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不管是自愿回答、集体回答还是点名回答,都伴随有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回答。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建议在课堂中教师要仔细斟酌所提问题的难易度,避免随意提问;采取多种提问方式,使各种提问方式互相弥补不足;尽量兼顾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课堂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侯晓慧.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现状分析[D].西北大学,2012.
[2] 李小峰.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学理论,2013(2):194-196.
[3] 亓华,杜朝晖.中级汉语会话课提问策略研究[J].汉语学习,2009(5):86-92.
[4] 王振玉.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提问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郑贻瑜.对外汉语初级听说课教师提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6] 周冠英.外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方式与教学互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0):68-6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