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客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269
刘盼汝

  摘 要: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和创客文化的普及,创客的种子正在青年大学生中生根发芽,越来越多大学生创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大学生创客将会促进全社会创客意识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大大加快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社会上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潮流,为大学生创客提供了优良的创新氛围。但是,大学生创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政府、高校、社会应当抓住机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创客 挑战 对策建议

  一、“双创”背景下创客的兴起

  创客(Maker)是指不以盈利为目标、有独立想法并把想法变成现实产品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1]。这一概念表示创客的本质特征就是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

  创客与普通创业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创客是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不是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目标,以自身实践为核心,通过实践实现自身的想法与创意。克里斯·安德森指出“创客运动”是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正在掀起一场“新工业革命”[2]。近年来,我国“创客运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着数字技术与个人创作结合的特点,代表了创新与创业发展的趋向。中国的创客文化将会随着开源硬件平台的兴起而慢慢活跃起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上海、北京为中心的创客文化圈。而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的大学生群体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国现在每年有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人员仅占总量2%左右,每年大学生创业群体约20万人。[3]根据我国创业界的规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我国的创新创业口号已提出多年,相应的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创客还需要克服很多未知的困难。

  二、培养大学生创客的意义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大学生创客,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创客”活动对于大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可以帮助大学生通过“创客”活动平台借助相关技术实现自身的创意与想法;第二,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团队的磨合与协作,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第三,可以增加自身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困难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就在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促进就业。寥寥无几的创业成功者都是从千万名创客中幸存下来的。

  高校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创客教育被认为是提升学生想象力、实践力、探索力、执行力,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战略性策略。[4]国外的经验表明:有效的实施创客教育,可以培养数以百万计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还可以整体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大众创新,使得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可有效转变大学生机械式学习方式,活跃高校的创新气息。当前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他们对新事物具有无限的活力与热情。人力社部联合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的最新调查显示,2014年工商部门新登记注册的大学生创业者总数为47.8万人,大学生创业者在青年创业者群体中的占比达15.9%[5]。

  三、目前大学生创客发展遇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为大学生带来了更多可操作的创业机会。再加上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国整体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大学生又重新燃起创业的希望。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截至2014年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3%,创业及参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比2013年增长27.7%。[6]虽然大学生创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强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全国各地顺应潮流出台了很多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来扶持大学生创客,但是这些政策由于较高的办理成本和繁琐的办理程序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目前全国各省市出台的相关创客创新创业的政策多达1900多条,对大学生创客的优惠扶持政策更是多上加多,但大量的扶持措施大多沿袭之前的模式,创新点较少,未能真正让大学生受惠。再加上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申请手续繁杂,覆盖面狭窄,较长的审理时间,真正的创业者会望而却步。还有各级政府对于发展大学生创客组织的政策落实不均衡,政策普及程度有所差异。国内现有创客空间大多依托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而存在,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创客组织获取资源不均衡。

  (二)高校创客教育模式陈旧

  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状况,应试教育机制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学生以书本知识为本,照本宣科,严重缺乏创新精神[7]。在“双创”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创客教育,但是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教学理念创新性不足,多数教师沿袭之前的教学模式。此外,很多高校借助本校图书馆作为创客交流平台,并没有专门的创客空间供创客开展活动。再加上高校教师多数都不太了解创客教育,仍然处于死板硬套的教育模式之中。这就造成大学生思维局限,实际动手能力差、团队观念薄弱,为创客教育的推广带来极大地不便。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受欧洲开放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思想文化也开始注入新的血液,增加了多元化特色,创新创业的口号提的比较响亮,但是求稳定、怕冒险的保守思想仍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主旋律,立志成为“创客”的人还不多。与美国相比,我国创客才刚刚开始,相关经验不足,知名的创客空间仅活跃在一线城市,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创客没有形成规模群体。而且我国创客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对此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盲目的跟风创新创业也不利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大学生创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创新创业能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当今世界的“第四本护照”,也是教育改革的“硬骨头”和“深水区”。[8]为了加快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政府、高校、社会应三位一体,协同合作来为大学生创客清除障碍。

  1.政府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打造创客发展的优良环境

  政府要在全社会普及创客文化。目前我国创客组织还处于初创阶段,大学生对创客的概念界定不是很清楚,分不清创客和创新创业的具体差别。其实,创客和要创业的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把创客简单化、片面化。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习上虽然努力但是缺乏勇气和胆量。我国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客精神、创客文化和先进事迹,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失败和冒险的良好环境,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其次还要完善配套服务。政府要完善创业政策法规,发展民间和社区的创客组织,开展创客嘉年华、创客沙龙等活动,为大学生创客提供交流平台,发掘一批创客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高校要进一步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营建培养创客成长的良好氛围

  首先是打造优质创客空间。高校自身可通过举办创客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客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跨学科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平台,例如图书馆、科学实验室等可供全校师生利用的共同空间,调动学生的潜力。其次是开发特殊的创客教育课程。根据大课程观的要求创客课程体系应包含以下三类:包含学科知识的基础课程、选读的拓展课程和动手操作的创新实践课程。最后是打造专业的创客师资队伍。创新型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创客教学案例,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利用跨学科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创客空间,图书馆及实验室,尽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并提供优质的线上线下资源。

  3.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打造自身成长的坚实平台

  大学生创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一个创客必备的基本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大学已有资源,注重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培养,不仅在专业课上要认真钻研,也要对非专业课抱着认真踏实的态度,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其次,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大学生创客尤为重要。在面临重重困难和失败时,保持沉着冷静,以清晰的思路来应对,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这往往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然后开始锻炼自己的商业洞察力,保持对商业信息的敏感性。我们要学会通过手机、互联网这些新媒体信息工具,把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初步的经营计划,撰写商业计划书,多加强对互联网的操作,能够利用现代网络平台自主创新创业,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技术或创意。

  总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校一直以来的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大学生创客涌现,因此,政府、高校、社会应当倾力合作,通过健全相关的创客服务保障,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力营造创客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客撑起一片成长发展的蓝天,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好景象。

  参考文献

  [1] 牛禄青.创客中国创新新势力[J].新经济导刊,2014(12):11-17.

  [2] 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赵东辉,叶前.创新号角:创客能否催生“中国车库[N].新华每日电讯,2015-04-11(4).

  [4] (美)NMC地平线项目组.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究,2015(2):3-22.

  [5] 王林.休学创业:“勇敢者的游戏”要怎么玩得更好[N].中国青年报,2015-08-10(6).

  [6] 王强,胡航宇.“班级公司”值不值得推广[N].中国教育报,2015-04-16(3).

  [7] 丛扬子.严园.为大学生创客发展清障搭台[J].教育发展研究,2015(30):131-132.

  [8] 任江林.马绍文.众创时代我国大学生创客成长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2):20-2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