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儿童阅读是一个传统课题,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关于儿童阅读的文献各有侧重,传统的儿童阅读研究主要有脑科学领域的儿童阅读障碍研究、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教育信息化等多个方向。而随着数字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对数字阅读这一领域,国内学者对成人、大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丰富。与此相对的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数字阅读研究却相当贫乏。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在国外已较为普遍。
关键词:数字阅读 儿童 阅读需求 电子书
一、国内外数字阅读与对纸质阅读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的兴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书、移动客户端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逐渐开始占据阅读市场,传统阅读面临数字技术的严峻挑战,关于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孰优孰劣有了争论。
Fathi M. Ihmeideh[1]和 Alexis R[2]通过对低幼龄儿童的研究发现,在分别进行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后,根据词汇等语言标准看,电子书的课堂阅读效果明显优于纸质书。但在注意力、语言、亲子互动效率上,起决定作用的是阅读内容的质量。同样,王佑镁[3]以眼动仪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研究表明,在数字阅读情境下,样本的阅读成绩高于纸质阅读,在理解、认知上无差别。
也有相关的早教研究表明,纸质阅读仍是孩子阅读的根本。Sara Price通过对2-3岁学龄前儿童的平板和传统物理的纸质绘画对比研究发现,iPad的使用并没有产生新的触摸活动形式,而只是介质的改变。耿姝[4]认为,从纸质阅读开始才是最重要、最为孩子以后成长的关键。杨鸲[6]通过对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家长的调查反映,相较于数字出版物,作为消费主力的家长仍然更愿意选择购买纸质出版物。2015年1月,美国知名童书出版传媒公司发布《2014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称,77% 的阅读过电子书的儿童称,他们仍然偏爱纸质书。
二、数字阅读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及影响研究
数字阅读指使用数字设备阅读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数字文本内容。其相对应的英文为 Digital Reading。随着手机、平板的普及率愈高,尤其是移动数字媒体的低龄化普及,儿童(青少年)的数字阅读呈现内容、动机、行为的新特点。
(一)少年儿童的数字阅读社会性需求
社会化阅读,在数字化阅读基础上融合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对文本的消费乃至生产实践都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李武[7]对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研究发现,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主要出于是“社交性动机”。
(二)数字阅读对儿童认知影响
在王佑镁[8]、姜洪伟[9]的研究中发现,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与问题解决、言语与想象这五个层面,熟练于数字化阅读的未成年人在思维水平,言语与想象能力有良好的表现。被调查儿童和家长对在线阅读效用大多持肯定态度。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有正面作用,但应限制时间与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视角
(一)儿童电子书发展研究
电子书,通常也被称为数字书(Digital Book),是一种用电子文档形式呈现的出版物。电子书进入教育领域早已是世界性趋势,全世界包括韩国、美国、法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美国教育部及联邦通信委员会在2012年就宣布争取在2017年前后,让全美K-12公立学校都用上电子课本。目前,韩国目前该计划目前正在约50所学校内试点。
林巧雯[9]、王李莹[10]探究了体验设计应用于儿童电子书设计的关注点,在多终端多平台的背景下,提出应将相关儿童数字阅读产品品牌化。然而电子书局限性也很明显,Adriana G. Bus[11]对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园的儿童的调查发现,数字化阅读导致阅读理解能力退化。
王帆[12]提出儿童图书APP应用发展框架,针对童书APP应用现存的版权和盈利模式问题提出了建议。Natalia Kucirkova[13]调查发现,支持开放内容的APP,教育作用越积极。
(二)移动学习与中小学电化教育研究
电子书包。为践行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效果,基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中小学校进行改革的重要途径。从近几年的文献来看,教学模式研究占绝大部分,研究者包括高校研究人员和中小学一线教师,其研究结果真实反映一线教学实际情况。管珏琪[14]等人的研究中,将电子书包与具体学科结合,对师生的实际教与学的效果的结论都是正面积极的。
(三)数字阅读素养
邹一斌[15]提出,数字化课堂需要重视,提高教学互动与教学效果,根据2012年PISA测评结果来看也是大势所趋。
四、数字媒介与儿童阅读推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中国8省市5861名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随着年级升高,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在提高。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对对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政治新闻等内容的喜爱则在初中时最甚,为满足儿童数字阅读需求,需要大力推广。陈丽冰等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具体工作实践、儿童数字阅读素养教育等方面建议了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推广和强化的途径。
五、文献综述小结
在2013年到2015年间,数字阅读研究热度仍然持续。在纸书与电子书阅读比较领域,国内学者研究着重于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同时论证并挖掘传统印刷读物在儿童阅读活动中的不可替代性。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研究多主张将数字化阅读引入课堂。
在数字阅读尤其是电子书和APP对儿童的影响上,目前关于儿童数字阅读研究的特点有:(1)国外数字阅读研究对象低龄化,倾向于学龄前儿童。国内的研究对象偏向以大学在校生为代表的成人;(2)国外研究方法多采用控制实验法,国内使用理论分析法更普遍;(3)实验设计上,国外学者采取分组法形成鲜明对比,而国内学者多采用控制变量法测量同一组研究对象;(4)中外学者在测试过程中均突出媒介与研究对象的互动性;(5)指向性明确。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从分析电子书特点着手,对形式、内容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说,教育信息化领域中电子书包的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儿童数字阅读领域的图书馆推广工作,从理论到实践方法已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孰优孰劣一直未有定论,儿童电子书和儿童数字阅读素养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无论是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比较,或是儿童数字阅读素养,归到一点,其根本在于数字阅读是否会对儿童的阅读能力产生影响,途径的不同、影响的大小、角度都可成为研究重点。对于系统化的中小学生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能力的比较目前的研究仍然较少。从横向上看,不论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仍然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从纵向上看,两种阅读能力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对比后,会出现何种变化。从这两种角度出发,目前儿童数字阅读的理论研究仍然有很大空间。
参考文献
[1] Fathi M.Ihmeideh,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books on enhancing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Computers & Education 79 2014:40-48.
[2] Alexis R.Lauricella,Rachel Barr,Sandra L. Calvert,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during traditional and computer storybook reading for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Implications for electronic storybook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nteraction 2 2014:17╞25
[3] 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49-55.
[4] 耿姝.数字化浪潮下儿童印刷读物的价值重探[J].编辑之友,2013(9):3-3
[5] 杨鸲,王树伟.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9):113-116.
[6] 李武,陈美玲,肖洋.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使用强度分析:以微信阅读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1):99-103.
[7] 王佑镁.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6-11.
[8] 姜洪伟,钱震敏.在线阅读对都市儿童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儿童阅读状况的实证分析[J].编辑之友,2013(11):29-32+41.
[9] 杨聪仁,林巧雯.儿童电子书服务平台使用因素探讨[J].出版科学,2014(2):12-16.
[10] 王李莹.多终端儿童数字读物的品牌塑造[J].出版广角,2013(7):70-71.
[11] Adriana G.Bus,Zso?a K.Takacs,Cornelia A.T. Kegel,Leiden University, Leiden, The Netherlands,Developmental Review 35 2015:79╞97
[12] 王帆.儿童教育APP的质量评价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2(34):26-29.
[13] Natalia Kucirkova, David Messer, Kieron Sheehy, Carmen Fernández Panadero,(2014),Childrens engagement with educational iPad apps: Insights from a Spanish classroom,Computers & Education 71 2014:175╞184
[14] 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5(3):103-109.
[15] 邹一斌,吴勇.PISA阅读素养测试阅卷程序之启示——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与上海语文中考的比较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5):1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