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模仿者》中的种族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1632
彭自平 杨小华

  摘 要:奈保尔小说《模仿者》体现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奴役、冲突、融合等复杂的关系。文章试图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奈保尔的《模仿者》,分析其中体现的种族问题及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并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奈保尔 模仿者 种族问题

  国内外有研究者对《模仿者》做过研究。外国研究者一般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奈保尔的小说《模仿者》。如:Phukan(2008)认为《模仿者》描述了被殖民的伊萨贝拉岛人寻找政治真实性的艰难经历。[1] Ceraso(2009)则认为《模仿者》揭示了处于被殖民及混合文化中的男性的冲突及矛盾表现,并体现出性别之间复杂的相互连接,民族主义、种族、阶级及种族划分颠覆了印度——加勒比男性,并在个人和文化水平下加剧了权力失衡。[2]

  国内对《模仿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从主题方面研究,如:罗小云(2002)认为《模仿者》详尽叙述了奈保尔的寻根、失望和觉醒的过程。[3] 黄杰忠、宋显云(2011)基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从小说语言层面上,对辛格的一生“朝圣”旅程及其失败因素进行“含混”“悖论”与“反讽”式的探讨。[4] 第二,研究被殖民地及被殖民地人所面临的困境,如:孙妮(2006)重点分析了《模仿者》中体现的新近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民族主义者的两难境地。[5]第三,从个人的遭遇入手,如:潘纯琳(2008)认为《效颦者》着力描写作为单个个人的人们在遭遇伦敦这样一个巨大城市时的无力感。[6]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有研究者对奈保尔的小说《模仿者》做过研究,但还未对《模仿者》中体现出的种族问题进行研究。小说中虚构的前英属殖民地伊莎贝拉是以奈保尔的出生地特立尼达为原型的,位于加勒比地区。由于殖民者的入侵,该地区形成了各种族杂居的局面,成了一个民族大熔炉,因而产生了种族问题。《模仿者》体现出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奴役、冲突、融合等复杂的关系。文章试图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奈保尔的《模仿者》,分析其中体现出的种族问题及各种族之间的关系并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白人与印度人—相互利用

  白人主要来自西、葡、英、法、爱尔兰、荷兰、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作为殖民者而来,登陆定居加勒比地区后就开始建移民点、贸易站,开拓矿山、牧场、发展种植园等。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海地岛建立殖民地,然后扩展到波多黎各、牙买加和古巴等地。短短几十年,整个西印度群岛就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原住民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人被大肆屠杀,几乎到了灭绝的程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欧一些国家争先恐后地染指加勒比地区,并且利用海盗和走私活动蚕食西班牙的殖民地。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接踵而至,先后重新瓜分了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这些殖民者发现印第安人不会心肝情愿地被他们驾驭和奴役,就开始从欧洲向加勒比地区移民。移民中有贫苦的农民、战俘、罪犯及出于宗教或政治原因来的人。殖民者和这些人签订契约合同,而后,这些契约劳工合同期满后绝大多数人继续留在当地生活,经营发展种植业。

  《模仿者》中白人和印度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辛格和白人妻子桑德拉身上及桑德拉对殖民地人们的态度上。桑德拉和辛格结婚后随辛格回到伊莎贝拉,虽然她出身下等阶级,也“没有社区,没有群体,被家人排斥”[7]46,却因来自宗主国的伦敦, 每当她和新遇到的人、新交的朋友在一起时,她总表现出一种与之相衬的神秘的种族优越感[7] 71。她常说“我认为这肯定是世界上最低贱的地方,低贱的本地人,低贱的移民。可怕地低贱,却可怕地开心。这二者融为一体了”[7]71-72。桑德拉在伦敦因为就业考试失败被父亲赶出家门,和辛格一样无归属感,她是被帝国文化排斥的异类。她虽然是伦敦的失败者,但是却自以为比殖民地人要高贵。因为“做‘白种人是一种自动确认的行为。你之所以成为‘白种人是因为你生来就是‘白种人;更重要的是,由于生来即‘受饮那杯圣水,在‘白种人的时代过着一种注定是无法改变的生活,你几乎没有时间对起源、因果和历史逻辑之类的问题进行自由思考。”[8]288桑德拉惧怕平庸,就业考试失败后,不想去做普普通通的职员,过平凡的生活,想不惜一切手段地摆脱平庸,哪怕暂时下嫁殖民地人也行,因此,她实际上是将丈夫辛格作为一种摆脱平凡的工具。后来桑德拉的出走同样象征殖民者掠夺后的撤退。这说明白人与印度人之间完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印度人就是“一个在中间调停的民族”。[7]59

  二、白人与黑人—奴役与反抗

  由于奴隶制度,白人与黑人是天生的敌人。奴隶制不仅是西印度殖民的开始和首要原因,也是它的结束、它的结果和目的。1517年,西班牙人首先在圣多明各,然后在加勒比地区种植甘蔗。[9]50甘蔗很快就主宰了西印度的生活和文化。之后,荷、葡、法、英等国人也被这块土地吸引接踵而至。

  最先,欧洲殖民者仅将当地原住民作为奴隶使用,但是因为战争、强制性劳动及疾病,原住民几乎灭绝,因此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黑奴。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矿山和种植园,标志着非洲开始成为欧洲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10]11从18世纪初开始,黑人就已经在加勒比地区占绝对多数。

  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白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最高,是统治集团及财产资源的掠夺者。黑人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奴隶来到这里的。他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殖民者压迫、剥削,在政治经济上处于无权地位。废除奴隶制后,黑人虽然有了人身自由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但在殖民者眼中仍属下等人。在《模仿者》中,当辛格回到伊莎贝拉时,看到一群拿着相机拍照的游客把硬币扔进清澈的水里以便观看黑人小孩潜水去捞。“黑人小孩也潜水捞橘子、苹果等任何扔进水里的东西。”[7]52在这里,黑人小孩成了一道风景线,成了供人游玩的工具。这让人想起主人扔球小狗捡球的景象,但小狗毕竟是主人的爱宠,而这些小孩又算什么呢?恐怕连狗都不如吧?帝国主义的小册子作者詹姆斯·安东尼·弗劳德来伊莎贝拉岛上访问时,“看到黑人的林中小屋激起他对黑人懒懒散散的愤怒,他得出了那个种族毫无前途的悲观结论”。[7]81文中黑人的形象包括:酗酒者、妓女、奴隶、苦力。这些形象都表明:在白人眼中,黑人是下等人,黑种人是低人一等的、愚蠢的民族。所以,他们在工作晋升上遇到不平等待遇。塞西尔就找了一个黑人作仆人,取名叫“黑奴塞西尔”。这个黑人扮演了一个跟屁虫的角色。白人往往通过黑人的卑贱来展示自己的优越地位。“黑人自我依存于白人他者确定自己的价值,白人自我也通过黑人他者树立自己的优越,两者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显示出历史及语言符号建构身份和主体的过程。”[11]26

  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种族歧视不可能消失。《模仿者》中有所体现。小说中有一个故事:奴隶制废除之后,一个法国克里奥尔人的女儿说要嫁给黑人,她的家人非常赞成,她父亲还送他的黑人女婿去巴黎接受教育。很快,岛上就有了一个家产殷实的黑人家庭。他们的后代继续进行种族间的通婚。过了许多代之后,黑人家庭的女儿和白人没有多少区别了,说要嫁给现在完全是黑人的法国家庭的儿子,但是女孩父亲拒绝了。这说明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根本就不可能消失。

  三、印度人与黑人—冲突与缓和

  黑人和印度人都是外来移民,但是黑人到加勒比的时间早于印度人。加勒比岛上的黑人主要是在16-19世纪作为奴隶被殖民者贩运到这儿从事甘蔗、咖啡和棉花等种植园的劳动以及矿山的开采的非洲黑人。而在19世纪30-80年代拉美地区废除奴隶制后,种植园和矿山的劳动力严重匮乏。印度人作为契约劳工被引进到种植园经济比较发达的加勒比地区以及圭亚那、苏里南和巴西等地,以弥补劳动力的短缺。[12]35这些印度人与最先被移民来的非洲人构成了加勒比地区两大种族圈。在圭亚那和特立尼达,印度移民占了将近一半的人口。[13](p.79) 从劳动力角度来讲,印度人的到来在白人殖民者与黑人之间起了一个缓冲作用。契约期满后,只有很少的印度人返回原籍,绝大多数人留在拉美,生活、繁衍至今。

  但是,殖民者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通常对各民族集团采取分化的政策,用一个民族去打压另一个民族,使他们产生矛盾,甚至是仇恨,不能团结。在殖民制度下,获得自由的黑人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加上殖民者挑拨离间,说是契约劳工抢了黑人的工作,让他们没饭吃,损害了黑人的利益,使黑人误把契约劳工当成自己的仇人和竞争对手,仇视新来的印度人等契约劳工,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和冲突。后来,在黑人和印度人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两大民族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生活区域,从事各自的经济活动,关系逐渐缓和。[14]37

  《模仿者》中印度人与黑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辛格与布朗之间。在辛格眼里,布朗是一个聪明的黑人男孩。“布朗当然没有整套的麦卡诺(儿童钢件结构玩具)和葡萄酒,但是他知道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与我的谈话是上百个黑人智慧的凝聚。”[7]99辛格对布朗的赞赏说明他对黑人的态度是友好的、欣赏的。在儿童时代,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友谊。但是,辛格有时候觉得这种“友谊成为一种负担。”[7]158 有一次,布朗去辛格家找他,他不在,被辛格的母亲误以为是某个捣蛋鬼来她家捣乱,就把他轰走了,辛格知道了就马上回访,这就意味着辛格知道了布朗被轰走的事,这让布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那个星期六,这两种姿态、两次访问、两次失败标志着我们友谊的特殊紧张局面的结束。”[7]162这说明,印度人与黑人之间也不能完全成为朋友,也存在差异和冲突。

  四、其他有色人种之间—摩擦与融合

  其他有色人种是指除了白人、黑人之外的其他种族。在殖民时期,殖民者从非洲引入大量非洲人作为奴隶,在航行中,许多黑奴死去了。航行中幸存下来的黑人从事的是超强度的强制劳动。身强力壮的黑奴在热带种植园中干活“只要7年就把生命耗尽”。[10]18有人感慨:“所谓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种族都无法比拟的。”[10]11大量黑奴的死去与奴隶制的废除,使殖民者不得不从亚、非、欧、北美等地“招募”契约劳工以摆脱困境。这些契约劳工合同期满后,绝大多数人无力回归故土,只好留在这里艰难求生。由于白人、黑人及黄种人等各种族成员长期在一起生活、劳动、繁衍,因此产生了许多混血种人。[15]34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以及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间争夺、摩擦和战争,同时又互相依赖。

  《模仿者》中就体现出了这种复杂的种族关系。当辛格在伦敦求学时,他就有一种印象,马耳他人认为“现代的伦敦把每一个马耳他人变成了一个白人奴隶”。[7]12 这说明伦敦对外来者都是排斥的。当辛格回到伊莎贝拉开始投资房地产时,“到了要雇人的时候,我忽视建议与参考,从不因考虑种族问题而动摇。只要我一眼喜欢他,就雇佣他,从不给人第二次机会。”[7](p.61) 这里,辛格认为个种族之间是平等的。文中,霍克是个中国和叙利亚的混血儿,母亲是黑人。他母亲常常教他中国文化,教他读孔子的儒家经典,因此,被班上同学认为不正常,受到大家的歧视。但辛格却与他有默契,霍克常常秘密阅读儒家经典,而辛格也有自己的秘密:有关父亲的秘密、有关“妻子”这个词的秘密以及我的名字的秘密。[7]101 混血儿之间也存在矛盾与歧视。黑白混血儿却被纯血统黑人瞧不起、憎恨。[7]130

  五、结语

  《模仿者》体现出了印度人与白人、白人与黑人、印度人与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之间复杂的关系。这些复杂关系及种族问题都是由于殖民活动而产生的。白人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活动,入侵加勒比,使原住民遭受灾难,濒临灭绝。他们无法从原住民身上获得自己所希冀的利益,就从非洲运送黑人奴隶进入种植园等,从而开始罪恶的奴隶贸易。黑人的大量死亡以及后来奴隶制的废除,殖民者不得不招募契约劳工。而劳工契约满之后却无法回到家乡,只能继续留在该地区生活,就此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局面。《模仿者》中,印度人与白人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印度人是充当中间人的角色。由于罪恶的奴隶贸易,黑人和白人却是天生的敌人,他们之间的种族矛盾无法化解。由于都是外来者,印度人与黑人之间既相互依赖,又存在着矛盾。为了生存,由于殖民所形成的其他各种族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关系。《模仿者》中体现的种族关系是复杂的,难以一一理清,文章只是一个尝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hukan,Atreyee.Landscapes of sea and snow:V.S. Naipaul's The Mimic Men[J].Journal of Caribbean Literatures, 2008(5).

  [2] Ceraso,Steph,and Patricia Connolly. The destabilization of masculinity in a house for Mr. Biswas and The Mimic Men [J].Mosaic,2009(3).

  [3] 罗小云.从《模仿者》审视奈保尔的后殖民意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42-45.

  [4] 黄杰忠,宋显云.失败的朝圣:《模仿者》的反讽与悖论式解读[J]. 衡水学院学报,2011(6).

  [5] 孙妮.V.S.奈保尔《模仿者》的多重主题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48-53.

  [6] 潘纯琳.论V. S.奈保尔《效颦者》中的伦敦书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99):147-150.

  [7] Naipaul, V. S. The Mimic Men [M].London: Picador, 2002.

  [8]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9] Walvin, James. Making the Black Atlantic: Britain and the African Diaspora[M]. London and New York: Cassell, 2000.

  [10] 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