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风筝的人》一文以“风筝”为主线,围绕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情来展开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人世间各种美好的、丑恶的事情。同时,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促进了小说情感的升华,将亲情、友情、人性等主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诸多艺术手法中,作者卡勒德·胡赛尼运用最为成功的是重复的艺术手法。重复的艺术手法的完美应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以及情感主题的升华。本文首先简单论述了重复的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从词语、主题、事件的重复等几方面分析了重复的艺术手法在该部小说中的运用。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重复的艺术手法 应用分析
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关于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还从侧面反映了人世间的各种情感,如亲情、愧疚、救赎等,当然还包括了人世间的生活百态。整篇小说围绕风筝展开,叙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感情变化。童年时期,两人关系很好,但在一次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保护少爷赢得的风筝而惨遭强暴,阿米尔由于自身的懦弱,并没有站出来,反而陷害哈桑,将哈桑赶走。后来,阿米尔始终受着内心的煎熬,为自己的懦弱、背叛朋友而愧疚,在拉辛汗等人的帮助下,阿米尔重返家乡,拯救了哈桑的儿子,成功实现了自我心灵救赎。
这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并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但大多数专家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追风筝的人》的主题以及人物形象上面,却很少有人从艺术手法方面研究这本小说。重复在现实社会中,是啰唆、效率低的代名词,含有贬义,而在艺术创作中,它却是一种艺术手法,深受名家喜爱。如海明威、余华等多次在其作品中使用到了重复的艺术手法。因此,本文将从词语重复、事件重复、隐喻重复、主题重复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这篇小说所体现的艺术手法。
一、重复的艺术手法的概述
重复的艺术手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或者增强某些事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升华主题,而在文章、音乐节奏中两次或两次以上间断或者不间断的使用。其主要包括词语重复、句子重复、段落重复等三种方式。在运用该艺术手法时,要注意重复与排比的艺术手法的区别。两者都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以及句子等来强调感情,但其传达信息的表达侧重点是不同的。重复的艺术手法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二、重复的艺术手法在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应用
小说重复的艺术手法,表现在小说中存在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语言结构,其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但其结构或者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重复的艺术手法的使用,不仅完善了小说的结构框架,还深化了小说主题,推动读者去思考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扩大小说的影响力。在《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中,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在全文多次运用到重复的艺术说法,主要表现在风筝这一词语的重复出现、阿米尔回忆哈桑受凌辱的场景的重复以及“为你,千千万万遍”的重复等。
(一)词语的重复
“风筝”这一词语在小说中重复出现,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内容以及小说结构框架上。从小说内容来看,“风筝”的每次出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刚开始,风筝是童年时期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友情的见证,也是哈桑受屈辱的见证,同时,还是阿米尔性格懦弱的见证。随后,“风筝”是阿米尔陷害哈桑偷表,赶走哈桑,背叛两人之间纯真友情的导火索。此时,风筝代表着人性中的自私与背叛;成年后,“风筝”是阿米尔进行情感救赎的纽带。从小说的结构框架来看,“风筝”是小说的主线,它的多次重复,将小说进行完美的连接,促进了小说结构框架的完善。
(二)事件的重复
1. 回忆——阿米尔回忆哈桑受凌辱的场景的重复出现
回忆是对过去所发生事件在脑海中的想象,是对一些印象深刻的、自己难以忘记的事情,回忆是话语重复的一种形式转变,而话语重复是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对某一事件的讲述。这篇小说中很多事件的重复,都是用回忆的方式进行事件强调的。
例如,原文中多次这样叙述:我成为现在这种性格的我,是在一九七五年的冬天,当时我才十二岁。本该为赢得风筝大赛而高兴的我,却发现哈桑为保护风筝而惨遭强暴。我清楚记得我躲在一堵墙后面,看着那条小巷……小巷中有两样东西让我无法平静,一个是蓝色的风筝,一个是被堆在碎砖块上的哈桑的绒裤。
这件事具体发生在阿米尔十二岁的时候,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所赢得的风筝,在巷子中被阿塞夫强暴,而同样在现场的阿米尔躲在墙角,因自己的懦弱而选择离开。阿米尔没有向哈桑保护他的风筝那样去为哈桑赶跑阿塞夫,这使得他深深愧疚。
在小说中,作者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在开篇就写了阿米尔对哈桑被强暴的事件的回忆;这件事的第二次叙述是阿米尔十二岁时,是这件事情的真正发生的时间;而第三次叙述,则在阿米尔出现晕车现象,在路边进行休息时,突然想起哈桑被强暴;随后,当阿米尔上学或者做任何事情时,阿米尔都会回忆起这一件事。同样的,这件事也被哈桑多次记起。此时,哈桑回忆时的感情的痛苦、悲伤,与阿米尔的愧疚心情形成对比,这就为阿米尔污蔑哈桑偷表而赶走哈桑埋下伏笔。如果作者没有对这一回忆事件进行多次描述,那么阿米尔赶走哈桑就不会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并且,在成年后,阿米尔也多次回忆起这件事,这为阿米尔最后返回家乡,进行自我心灵救赎提供了理由,使小说情节连接的更为紧密。
2.循环——小说中一件类似的事情在不同人之间的重复
事件重复的循环是指小说在叙述事件的发生时,会采用一种较为封闭的循环的结构。循环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与复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它在循环的过程中,除了事件的整体框架相似外,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的人物都是不同的。在该篇小说中,多次使用了循环这一重复的艺术手法,将选取这篇小说中的两个片段进行说明分析。
第一,“为你,千千万万遍”在小说开头以及结尾的重复出现。这句话刚开始出现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这句话体现了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以及深厚的感情。为了阿米尔,哈桑做了千千万万的事。童年时期,哈桑将阿米尔放在唯一的知心朋友位置上,哈桑从来不会拒绝阿米尔少爷要求的任何事,当阿米尔拿起石榴扔他的时候,他毫不反抗,相反地,他拿起石榴撞自己的头,并说:“这下你满意了吗?”哈桑对阿米尔说过无数次“为你,千千万万遍”,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哈桑对阿米尔无私的付出一切,最后甚至为了保护阿米尔家豪华的住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哈桑用自己的一生,形象地诠释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的内涵;而在后文中,阿米尔在自己的心灵救赎之路上,为了将哈桑的儿子从坏势力中解救出来,进行了诸多努力,而且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为了让哈桑的儿子走出童年的阴影,阿米尔一直默默地对他进行无私帮助。在小说末尾,阿米尔帮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并对他说下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与前文形成了循环,使得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第二,小说中,两次出现将钱放入毛毯下的情景,这两次的动作虽然都是阿米尔做出来的,但该动作的接收对象以及时间、地点是不同的。前一个发生在少年时期,阿米尔为了赶走哈桑而将父亲的手表和一沓钞票放在哈桑的毛毯下。而后一个发生在成年后,阿米尔将钱塞在帮助他的瓦希德的毛毯下。同时,这两次动作也反映了阿米尔的心理的转变,前一个是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而后一个则是对自己心灵救赎的一个见证。这个事件的循环展示了命运的轮回。
三、隐喻的重复
隐喻是在另一类事物的暗示下,去体会或者想象该事物的心理活动、行为特征。隐喻的修辞手法的重复应用,有效地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作者在叙述故事情节时,经常运用到隐喻的艺术手法,为小说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如小说中重复提到阿米尔梦见父亲赤手打熊的事,而随后又提到了梦境的转变,梦见与熊搏斗的对象由父亲变为自己。梦境的转变是在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时,明白了幼时父亲对哈桑关心的原因,这是父亲对哈桑愧疚的表现,而自己在哈桑受侮辱、诬陷哈桑偷表这些事上,也对哈桑心怀愧疚。梦中的熊是在暗喻父亲与阿米尔对哈桑的愧疚之心。
四、主题的重复
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事件的描述体现出来的,事件是小说主题的重要载体。因此,分析主题的重复,能够从事件的重复中进行分析。《追风筝的人》反映了社会中的友情、亲情以及人性,因此,它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如“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好地反映了友情以及人性救赎的主题。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在三处运用到了这句话。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小说开头,哈桑在帮阿米尔拿回风筝时,用“为你,千千万万遍”来表达对阿米尔的忠诚,是他们当时友情的体现。这句话第二次出现在阿米尔经过艰辛的努力,将哈桑的儿子从阿塞夫手中解救出来,因受伤住院,司机法里德去医院看望他时,对他说出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在听到这句话后,却表现出来强烈的反映,这从侧面反映了哈桑性格的完美。这句话第三次出现在小说的结尾,阿米尔为了帮助哈桑的儿子走出阴影,一直在默默的付出,阿米尔帮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并对他说下了“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出现在这,体现了人性的美好是可以延续的,即善良纯真的品格是可以传递的。哈桑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帮助阿米尔实现心灵的救赎,而阿米尔也用这句话去拯救哈桑的儿子,这就是人性的传递。
五、小结
重复,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其对于小说艺术价值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仔细阅读《追风筝的人》,重复的艺术手法有效地提升了小说关于背叛与救赎的主题、使得小说所表达的内涵更加深刻。作者借词语的重复、事件的重复以及隐喻的重复、主题的重复,围绕“风筝”,将整个故事串联出来,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反思。
参考文献
[1] 陈艳阳.试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 殷企平.重复[J].外国文学,2003(2).
[3] 陈世丹,孟昭富.约瑟夫·海勒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J].国外文学,2003(4).
[4] 刘洊波.从“火”、“镜子”和“影子”的重复看《喧哗与骚动》中名词的重复艺术[J].外语教学,2009(5).
[5] 李玉霞.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8(1):37-3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