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抑郁症患者的爱情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1512
彭吉

  摘 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为基础,分析《春分之后》的主人公——须永怪异的爱情观和爱情行为。须永实际上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受疾病的影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消极、悲观的想法,不可能对千代子产生真正的爱情。

  关键词:夏目漱石 弗洛伊德 爱情心理学

  1912年出版的《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经历了“修善寺大患”后创作的首部爱情小说,也是夏目漱石后期文学作品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整个文学生涯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同时,这部作品也是其写作风格发生转变后的首部小说,创作风格由前期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人的内心的深入思考和批判。因此,这部作品对研究夏目漱石文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尽管作为“后爱情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春分之后》延续了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苦涩悲哀的基调,但男主人公须永的爱情观和爱情行为还是显得那样地让人费解,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运用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来进行解释。

  一、《春分之后》的主要情节

  主人公须永市藏和表妹千代子从小就有口头的婚约,关系亲密,但他们之间并未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烈的爱情,主要原因是须永认为他与千代子之间的关系“看起来都很平凡,不足以引起对异性的刺激”,[1] 242自己与千代子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恋人。因此,尽管须永的母亲竭力促成二人的婚事,千代子也对须永怀有相当的情愫,但须永本人总是躲躲闪闪,游移不定。

  当千代子的爱慕者高木出现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须永的内心深处掀起了波澜,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情,“成了一个比别人嫉妒心要强两倍、三倍的人了”。[1]316

  须永的嫉妒引发了他与千代子的冲突。千代子指责须永不仅懦弱,而且还一直把她当做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轻浮女人”,[1]330看不起她且不爱她,更不想娶她。须永做出了反驳,但在千代子一针见血的话语面前,他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二、须永的爱情心理学

  (一)被激发的嫉妒

  从《春分之后》的情节上看,再没有比这部作品更能体现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的小说了。

  1910年,弗洛伊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爱情心理学》中,以精神分析的方式展现并解释了某些罹患精神疾病的男人的不同寻常的爱情行为和爱情心理。书中这样写道:“这种男人绝不选择‘无主的女人为爱情对象……而只选择被其他男人占有的女人——有丈夫、未婚夫或男友的。在有些时候,由于这一条件变得如此强烈,以致这种“无主”的女人会被忽视,甚至拒绝,而一旦她与某个男人有了上述关系,这种男人即刻对她产生爱的情感。”[2]97

  而在《春分之后》中,须永起初对待千代子这个指腹为婚的对象的态度是视如亲人而缺乏爱情,甚至可以说在爱情问题上,他对千代子是视而不见的。他不仅从未对千代子表示出情人般爱的意愿,而且多次对千代子的亲密言行置之不理,伤透了千代子的心。然而,一旦千代子与高木交往,须永就立刻醋意大发。当千代子说婚事已定,他的心立马翻腾起来,“从毛孔里钻出来的粘汗,从脊背和腋下淌了下来”;[1]255他对高木恨恨不已,竟然想效仿德国小说《思想》中的男主人公,当着千代子的面,把重重的文镇打进高木的颅骨。他还不断在千代子面前以其特有的方式,如讽刺、挖苦等显示其爱意。

  (二)嫉妒之心产生的缘由

  高木对千代子的追求引发了须永强烈的嫉妒感,但这种嫉妒并不是出于对千代子的真实爱意,而是缘起于他那敏感任性的性格。青梅竹马的日子,让他早已把千代子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虽然须永常常期望千代子早日嫁给别人,免除婚约对自己的压力,可当一个优秀得足以令千代子移情别恋的竞争对手出现时,嫉妒感却顿然出现,直冲脑门,让他失去了往日过于理智的情绪。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来解释的话,那就是:“忌妒对这种类型的爱人是必需的。只有当他们能够忌妒时,其情感才能达到极致,女人也才获得了充足的价值。”[2]98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男人想要的仅仅是这种嫉妒之心带来的快感,而不是要凭借嫉妒之心去支配自己的行为,产生真正的爱意。因此,他们“一开始对其爱者的丈夫表示忌妒……但在经过了许多事情之后,像许多这种类型的人一样,再也不把她的丈夫视为累赘之物了”。[2]98

  果然,须永在高木出现后,嫉妒之情猛然爆发且不可遏止,但却并未促使他立刻行动起来。他觉得“这种嫉妒心是为了既不属于自己,也不去占有的千代子而燃烧起来的”,[1]276因此最多只是在千代子面前表达这种突如其来的嫉妒感而已,丝毫也没有夺回自己心爱女人的动作。

  两相映照,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弗洛伊德的这本发表于1910年的心理学著作与两年后出版的夏目漱石的小说竟然是如此的契合,就像是一篇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那样。精神分析理论领先于小说的创作,指出了上述特殊类型的男人的特点,而爱情小说的情节则证明了精神分析理论的一般性和可靠性。

  1910年以后,夏目漱石并未到过欧洲,而弗洛伊德的这部著作也是多年以后才被翻译成日文。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二者如此之相像?

  三、患有精神疾病的作者和小说的主角

  我们用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印证了须永的行为和动机,但随之而来的新发现却让我们嗟叹不已:《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在研究了“神经症者”的爱情行为的基础上,以精神分析的方式进行解读所创作的精神分析著作。如果须永的爱情表现符合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的表象和逻辑,那么,他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疾病患者。

  另一方面,许多有依据的研究表明:夏目漱石这个日本的国民作家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夏目漱石的妻子在《回忆漱石》中透露:夏目漱石在英国留学期间,精神出现过异常。回日本后,夏目漱石不得不延请东京帝国大学神经科教授吴秀三给他治疗;1913年至1916年去世,夏目漱石的病情也多次复发。

  弗洛伊德常常把作家的心理生理病态与他笔下创造的人物的心理生理病态合二为一,把对艺术创造的批评完全等同于对神经病患者的精神分析治疗。也即是说,他认为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作家的作品中,多多少少有些作家自己患病的经历的影子。

  因此,如果我们确认夏目漱石精神状态的非健康性,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一种可能:夏目漱石在(某些)作品中描绘的男主人公,常常带有精神疾病。须永正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甚至可以基本断定须永实际上是个抑郁症患者。

  弗洛伊德认为抑郁症的特征是:“对外界的兴趣减弱、爱的能力丧失及所有能力受限及自我价值的丧失,伴随着自责和自怨,甚至出现带有妄想性的惩罚期待。”[3]83

  须永是一个依靠父亲的遗产过着优裕生活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任性、敏感甚至有些神经质的性格,抑郁症的症状在他的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例如,须永对外界的兴趣减弱。他这样剖析自己:“我是一个对年轻的女子特别是对年轻貌美的女子十分留意的人,……走在路上,一看到美丽的容颜和华丽的衣服,我的心里就豁然开朗,恰似明亮的太阳穿云而出时的那般情景。有的时候还产生杂念想成为那美好东西的占有者。可是,立刻又想到那美丽的容颜和华丽的衣服会怎样如幻想般变化呢?于是又从迷醉中醒来,感到人生短暂,不禁毛骨悚然。”[1]275

  再如,须永基本丧失了爱的能力。尽管千代子是一个“超出一般的,极富有女人味的过度温顺”[1]259的纯洁女子,但须永却丝毫没有与千代子结合的打算,而是在“还没想到理由或者是其他什么之前,就先产生了一种恐惧,使我不能多想我们做夫妻的情景”。[1]260他还断言:“如果千代子嫁到我这里来,必定会陷于痛苦和失望之中。”[1]261

  他的舅舅松本看到了他异于常人的状态,预言他“将像一个疯子那样疲惫不堪”。[1]337

  而事实上,须永也知道自己的心理并不健康,常常哀叹“我生来就是神经质”。[1]235

  四、结语

  很多研究者认为:《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表现内心冲突、批判利己主义的作品,而且基本确立了夏目漱石“后爱情三部曲”的基本风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当时日本知识分子内心矛盾的优秀小说。

  但笔者认为,《春分之后》是夏目漱石在经历了精神病的折磨后,将自己的痛苦经历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部作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主人公须永身上看得一清二楚。

  正是因为如此,精神疾病患者须永不可能对千代子产生无垢的、真正的爱情,而只会在进退不得中痛苦地呻吟。

  参考文献

  [1] (日)夏目漱石.春分之后[M].赵德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2]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M].车文博,译.弗洛伊德文集:第五卷[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4.

  [3]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人生哲学[M].周斌,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