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人生感触 随笔小札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教师风采录

时间:2011/2/5 作者: 金挚 热度: 76712

 

在大学听老师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如何把一些玄奥难懂的原理和公式,用生动明了的语言,剖解明白。只要你去听讲,你就会发现,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采。有的讲书象麒麟童,铿锵有力!有的象梅兰芳,华丽万端!大学讲坛上虽然没有什么“流派”之分,但也常常能自成一家,各有千秋。多数老师的讲课艺术,不能不令人佩服!

在大学教书,除了学识之外,还得有个“教学法”。你纵然是有了一肚子的学问,也不一定就能当好教师,因为你不能教会你所教的学生,又怎能算得上一个教师呢?不光是教会,还要教得得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能融会贯通,这才称得好老师。学识渊博,讲课特好的老师,总是最受学生爱戴,或者称之为名师,名师出高徒的名师。

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用现代教学环节来对比,大约就是“讲课、指导毕业设计、答疑”之类吧?从本质现象上讲,老师应该能够把自巳已经透澈了解的学识,传授给学生,如果“传”不过去,就称不上是教师,去当研究员或学者好了。假如这位老师对自已要教的知识,连他本人也还没弄得十分明白,这样就匆匆走上讲坛,那么他一定要给学生吃“夹生饭”!所以举凡能在讲坛上站定脚跟的老师,一般都有“两下子”,是值得器重的人才。

想看这些教师的风采吗?我把我所知道的,讲几个给你听听。

老师。结构力学

老师在平常的时间,其实也算默默无闻之人。他不善交际,也不善言辞,平日里总是在家里读书。乍看之下,只是一个“糟老头”。其实他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治学严谨。听过他讲课的人,都觉得有收获,“这两小时真划得来!”。

老师—跨上讲坛,立马判若两人,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们深深地受其吸引!不论是春夏秋冬,老师总是卷起袖口,左手拿着黑板擦、右手握着粉笔头,一边讲,一边写,一边比划,从台左奔到台右,从台前走向台后,从不间歇,活跃得很!学生们的眼光也是跟着他移动,把脑袋晃过来,晃过去。不眨眼,不出声,紧张得了不得!本来原是硬帮帮的公式,经他一讲,道理就好理解了,而且他总是不讲则已,一讲就要讲出味道来,听他的课一点也不吃力!

有些理伦,本来是很繁难的,如果是自己看书,那是很吃力的。但是经他一讲,就会化难为易,而且生动有趣。原来的那些样式古怪的符号、公式变得亲切易懂了。他能把理论原理与实际运用揉合在一起,在原先是干巴巴的东西里,渗进一些润滑剂,这样就能顺利地通过思维。同时他还总是把某些容易在运用上混淆、失误的地方、容易产生差错的实例拿出来讲解,叫你“一曲难忘”。这些地方,看出他的“功底”非常!

当授课进入到高潮时,师生双方都已经是旁若无人,精力专注的时候。你看那张老师,一身的粉笔灰,头发上、胡子上,甚至眉毛、眼毛上全都附着一层白白的霜灰。如果说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那也不过份!

庄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描述庖丁为文惠君宰牛的经过。文中形容庖丁因为在长期的宰牛实践中,深入了解并把握了牛体的结构,在他解牛过程中,终于做到轻而易举、“游刃有余”,以至那用了十九年的解牛刀,解割完牛体之后,依然锋利如初。用“游刃有余”来形容张老师授课技巧,是恰如其分的。

有人说口才好讲课就好,这是误会。其实老师之所以能把课讲好,除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之外,整个授课环节他都作了研究,作了精心安排,口头表述与文字表述是不一样的,谁先推后,谁扣着谁,都有讲究。一处没安排好,能把几处都带乱的!比如有次听他讲课,突然发现他把一道公式的某一小点没讲,我想这是他的误漏了?正在耿耿于怀的当口,他却在后一段落中又娓娓地讲了出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在这儿讲比在前面讲更恰当,更好理解。用这种方法衔接,天衣无缝、自然天成。由此可知,老师的功夫是非常之深的。老师讲课尤如牛的反胄,先吃下去,经过一次消化,再吐出来,这就是教师的心血啊!

老师。工程结构

老师是大家公认的授课名师,但是他的授课与老师不一样,另具风采。

老师衣着整洁,表情严肃,话不多笑也少,所以学生们有点畏惧三分。他来上课闲话没有,两句话—交代就切入正题。于是,公式、推导哗哗地淌到里板上。所以学生暗地里叫他“两黑板”。这个“两黑板”并不是贬义辞而是褒义,是形容他每次上课固定是满登登地两黑板!全是公式推导。大学上课,一般是二节连堂。老师上课伊始,先把上次课的相关内容提示一下,立即进入新课。新课内容先从黑板的左上角开始排列,顺势往下写。学校阶梯教室的黑板很大,约有三公尺多长,一公尺多宽,而且是上下拉动的复式活动玻璃黑板,两节课上下来,恰好是满满的两黑板。当写至第二块黑板的下角时,正好是第二节打下课铃的时候!屡试不爽!有些新生第一次上他的课,以为是一种巧合,次数多了才知通这是一种安排,于是就出来个“两黑板”。

当课程进行时,学生们的眼、耳、手、脑全都处在极端地紧张积极状态,老师一边说一边写,一边画插图,有条不紊,徐急相宜,其速度正好让你听明白,抄下来,想一想。令人惊叹的是这两黑板公式推导,全在王老师的脑子里,在讲和写的过程中,从不再去看讲稿,也从不会写写擦擦,以免干扰学生的思维。特别令人叫绝的是,推导过程的代号、数值、结果全是默写出来的,从耒再也不会去查讲稿,也不会出错!这样才能使上课顺利进行,思想专注。

有人说,教师既要教书也要教人。对理工科的人来说,工作严谨异常重要,老师的课堂形象,就是严谨的最好体现,也是最好的示范。

老师是一个严肃的人,上述教学风范已有充分的说明,无须再作评价。

老师。建筑学

老师是上海人。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衣着考究,十足的海派文人。

因为建筑是一门艺术,文化气息很浓,所以老师自然而然也很艺术,也很文化。他上课时,站在讲台后面,很少晃动身体,用演讲的恣式讲课。他讲课时慢条斯理,娓娓然、悠悠然,从不激动,其柔和稳健的艺术形象,最为动人!除了形态外表之外,他讲课语言也别具一格,用辞生动、优美,形容一个物体、事物,总能让你产生连想,什么比例呀、韵律呀,也都能与日常生活之美连上关系,总而言之,他所讲的内容大多都能引起你对美的想象。

老师不爱写黑板,少数上黑板写几句,回过头来还要用纸把手指头擦一擦,保持手的清洁:但是他又很爱画图,在黑板上画图本属不易,他却不慌不忙,聚精会神的把图画完,神情专注一丝不苟!甚至画着画着,他还会退后几步,审视一下图的效果,是否合意。好象大多数建筑学教师,都是爱图不爱字,深信图是工程界的语言、文字,彼此都用图来交流。这种艺风却把学生们培养出一个坏习惯,坐到哪里,就会把笔和本子掏出来,画来画去。听大报告的时候,建筑学的学生都低着头,在用心记笔记,其实他们大多数是在东画西画,有的画素描,有的作速写,掉在画画里自得其乐!

老师除了文化底子好,外国建筑史也好,不时的甩点外文让你猜。上课的时候希腊、罗马名建筑总是要引用一下的。老师讲建筑造形,讲建筑环境,其用辞与教结构的老师迥然不同,教结构的用辞准确肯定,而建筑老师用辞就莫凌两可,叫你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就好象读诗词一样,可以根据个人心境来理解。怪不得老师老提“模糊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哩!

听别人说,建筑学老师主要看笔头上的功夫,同样是一支铅笔头,到了老师手里,画出来的线条就是不一样,柔中有刚,萧洒自如,油油的一条线段里渗透着一股生气。老师的黑板图,也别有功底,虽然也是白线黑底,但是远远望去,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那种板图味道,不比绘图纸差,下课之后学生们围着细看,甚至舍不得瘵掉!手绘图是建筑学学生的基本功,也是今后的看家本领,其中不光是线条,更重要的是看构图、看构思,看创新表现。难怪老师在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的在图上下功夫,以身示教,养成学生的职业习惯。

总而言之,老师的课,幽雅斯文,柔中见刚,艺术氛围特浓,具有艺术家的风格。

老师。工程结构

老师性子急,办事认真。课如其人,上辅导课时,常与学生发生争执!

 但是,你的确料不到,胡老师上课,却也依然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从来不去赶进度。久经磨练的胡老师,成竹在朐,讲起课来非常沉着老到,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与王老师比,胡老师棋差一着,因为王老师的板书、板式、纲目条理都经过了仔细的锤打,功底实在深厚,一般人很难再出其右。但是,你有你的“三三得九”,我也可以有我的“二五一十”,各有特色,自成一家。胡老师讲课,热情扬谥,全神贯注,肯花气力。每当核心要点,胡老师总是再三强调,甚至不惜重复演示,以期学生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这种敲击式教学法,对于一般中下层次的学生,受惠特多,所以深受学生欢迎。

老师风采可以代表一个学派。

老师。工程结构,女老师。

老师性格爽朗,快人快语。她讲课不太关照学生。不管你跟得上跟不上,自已只顾往前讲,跟不上的话,就得提高,设法跟上,否则学时完成不了,谁替我担着!那些跟得上的学生,肯定很满意,进度快自然有进度快的特点,涉及到的车西多,使眼界开扩!如果你一时思想开小差,那肯定糟糕,你再也赶不上了!所以你听老师讲课,你一定要把神经抽紧点,紧紧跟上她的进度。

老师讲课,概念清楚,公式及原理推导,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留有疑点。每章每节,打扫得干干净净。总是能轻装前进!她讲课时,眼晴从不向下面看学生,遇到间隙停顿时,她就看着前方的天花板,或前上方某个空间,这种昂头挺胸的恣式,表示了信心十足,表示了课堂之内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

据说,老师讲课时神情专注,她自己也非常之紧张。比如从讲桌到黑板,只不过三五步的距离,当她转身写黑板时,急急跨向黑板,居然将木质的讲台也踩得登登作响!这反映了老师的急性子。

老师。从设计院调过来的中年老师。

老师初来学校,深受三尺讲坛的困扰!他在设计院原来也是个高手,设计能力强,理论基础也很好,因为爱读书所以调到学校来。他到学校匆忙走上讲台,但又不知怎样把课讲给学生听。在设计院时,内行在一起,你懂我也懂,交流起来很方便:到了学校,你懂而学生不懂,从交流变成单流,流不过去就非常麻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纲举目张”,你要先把“纲”抓住,把纲举起来,那么科目也自然张开了。书本上的纲目与讲述上的纲目还不完全一样,它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要研究学生的听课特点。新教师来校,有一段观察和学习的过程,最好别匆忙上阵。

老师上课,心里很紧张,两眼不敢看学生,站上讲坛不久,就背过去写黑板,一边写一边讲,这种形式与学生不能形或心灵感应,自然也就更谈不上上下呼应了。有一次我听他讲“最小二乘方”,他脸侧对学生,嘴里念着;0.20.2,再加0.2,还余个0.35。学生们手里握着笔呆呆地看着黑板,不知指的是哪里。根本没有理解!就在这个僵持着的时候,教室里很静很静,老师此时不知如何是好。一急之下“咳”!呛出了一口老痰!此时,讲坛四周没有痰盂,老师又没事先准备餐巾纸,匆忙无奈之下,老师一紧张“咕咙“又把痰咽了下去了!这种想也没想到的尴尬,场面没法形容!直到下课铃一响,大家这才如释重负。

选拔教师自然要选具有相应学识的人才。学识是“兵力”,没有兵力没法打战。但是有了兵力,还要有“战法”,没有战法,就成了赵国大将赵括(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结果只不过“纸上谈兵”而已。

大学讲坛,风光十足,如果有机会,你能在这里赏识到大学教师靓丽的风采。现在有人开展“校园风光游”,其实,大学风光不在校园,其精髓还在教室。高等学府值得观赏的是软件而不是硬件。欢迎大家来大学欢光,看看老师们是怎样劳动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