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个倡导”视域下的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0550
王力为 刘邦凡

  摘 要:“三个倡导”确立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指明方向。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分析,肯定了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创新点:理论课堂建设、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合作体系,并在强化教育主体价值,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三个倡导 ?湖南省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个倡导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13BKS080)

  随着高校体制的革新和发展,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已不能去衡量所有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发展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面临着改革创新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出现不良倾向,例如政治信仰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拜金主义”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淡化等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培养出社会主义信仰坚定的高素质人才。湖南省高校数量多且层次分布较为广泛,所以其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从“三个倡导”理念出发,对湖南省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创新研究。

  一、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状分析

  目前湖南省共113所高校,其中本科院校有31所,独立学院15所,高职专科院校67所。根据对113所高校官网中可查的院系与教学机构设置进行统计,113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本科院校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学院,专科院校依靠其公共基础部,各院与各部下辖思想政治各学科教研室进行日常教学与研究,教研室一般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1]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高校中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主要划分为以下类型:军事训练、学习先进活动、学习会议精神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社会观察和调查、就业创业见习等。[2]

  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优势及困境

  (一)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突出优势

  湖南省根据新时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条件,及时对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主题与体制,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优化与革新,总结与分析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优势与困境,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1.湖南高校注重课余政治学习课程的开展

  湖南省很多高校都有政治学习的课程,一些学校设置有专门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红色理论”社团组织。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研究会”是由中南大学党委领导并由校团委直接指导,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宣传以及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社团,具有学术类、实践性。[3]

  2.湖南各高校纷纷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类专门微博

   除了学校官方微博和职能部门官方微博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外,湖南高校纷纷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微博。这些微博都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但定位略有不同。如中南大学马列网,由该校学生工作部主办,是网络德育网站官方微博,宣扬马列主义的德育微博。湖南大学子言心语网由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突出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看,突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与实践结合不够充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诉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相关考试成绩来衡量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效,进而达到教育目的。然而,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往往导致的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理解讲课内容,而在考试前进行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晦涩抽象的概念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书本上,与实践脱离;而对学生而言提高的仅仅是理论知识水平,而未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崇高的信仰,严重降低和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5]

  另一方面,部分湖南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合作沟通较少。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育领域的现状是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各司其职,相互交叉少、沟通少,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全面性与连贯性。而且只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忽略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起带头表率作用的,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中忽略了教师,教师没有完全的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三个倡导”对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的指导

  (一)把“三个倡导”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的作用。

  要充分结合“三个倡导”的要求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高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实践基地等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一是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鼓励大学生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等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将定的理想和信念。三是鼓励学生自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发组织和策划,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二)把“三个倡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深度融合,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建立崇高理想的艰巨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促进高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加强互动式、研究式和启发式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加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以三个倡导为依托,建立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协同体系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状是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各司其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全面性与连贯性。因此,湖南省高校应该建立起由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体系。辅导员、班主任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应根据自身职责,合理分工。

  从课堂角度,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授课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要紧扣“三个倡导”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从实践角度,班主任统筹班级日常学习工作,在工作中紧扣“三个倡导”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于班级的管理,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性,以平等姿态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制定班级规章条例来强化学生对于规则与法治的认识。生活角度,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各项学生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应该贯穿“三个倡导”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内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三个倡导”内化为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奋斗目标,使学生在生活中乐观、自信,富有正义与责任感。

  (四)强化教育主体价值,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三个倡导”思想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价值在实践的基础上凝炼成的,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们思想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所以当下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教育主体性价值,并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给予激励和保障。

  针对评价机制问题,首先应该合理的定位评价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内容应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工作者、领导部门三方面定位,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途径、形式、方法、内容的评价和对整个过程要有辩证的把握。”其次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实际、发展要求与本校实际,建立合理、准确、可行的系统评价机制。对于评价结果,应进行全面、及时反馈,针对反馈结果进行激励。在激励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但注重精神激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引导教师与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仍能理解与践行“三个倡导”中的和谐、平等与公正的要义。

  

  参考文献

  [1] 夏越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9):66-67.

  [2] 徐精鹏.“三个倡导”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8):126-129.

  [3] 张永强.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D].山西大学,2006.

  [4] 江天桥,胡延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4):136-137.

  [5] 林正.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探析[J]. 学理论,2012,29:239-24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