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解读《人性的污秽》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9909
张丽红

  摘 要: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是“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全景解析20世纪美国历史与社会的力作。“幽灵”事件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伦理主线,萦绕在这条主线上的是三个至关重要的“伦理结”,即伦理选择、伦理身份和伦理环境。

  关键词:伦理选择 ?伦理身份 ?伦理环境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美国当代最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之一,其作品《人性的污秽》被誉为是20世纪美国社会与历史的全景解析力作。小说以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雅典娜学院的科尔曼教授,因为“幽灵”事件而被扣上了“种族主义者”的罪名,他被迫辞职,妻子去世不久,又被爆出与年轻的清洁工福妮雅的桃色新闻,接踵而来的种种事件使科尔曼受到了各方的憎恨,最终被谣言、匿名信和跟踪者逼入绝境。“幽灵”事件是贯穿《人性的污秽》始终的伦理主线,萦绕在这条主线上的是伦理选择、伦理身份和伦理环境三个非常关键的伦理结。

  一、伦理选择的艰难性

  文学伦理学认为人存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兽性因子表现为人的自由意志,人的不同欲望。人性因子指人的理性意志,它可以约束、引导和掌管自由意志,避免兽性因子违反伦理。”(聂珍钊, 2011:8)在罗斯的小说《人性的污秽》中,发生在主人公科尔曼身上的悲剧是他不断追求犹太身份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性和负罪感。为了挣脱给他带来无形屈辱的黑人身份,科尔曼面临两个伦理选择:一是受原始欲望的驱使,不惜和他的家人朋友决裂,割断他过去的一切,以美国犹太人的方式生活;二是像他的父母哥哥一样,以黑人的身份生活,忍受着种族歧视的压迫。科尔曼虽然表面上选择了第一种,但实际上他始终徘徊在第一种和第二种选择之间。科尔曼表面上展现出来的白人身份和他内心深处潜意识中存在的黑人意识之间的冲突,使他的黑人文化界限和种族意识更加隐晦,他穿梭在白人的外表世界和残留的黑人意识之中,这种由黑人身份到白人身份的转变,虽然表面上给科尔曼带来了一定自我满足和收获,但他内心深处依然感觉到不舒服。正如他的母亲所说白的像雪,但是却像黑奴似地思维。

  英国现代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鸽子先生和夫人》中的男主人公雷吉虽然极其渴望向自己深爱的富家女安妮求婚,但身份的低微带来的不自信使他又害怕向对方表白的那一刻的到来,从而内心矛盾重重。(赵文兰,2013:140)同样,在《人性的污秽》中,科尔曼也陷入了两难处境。一是与斯蒂娜的爱情。科尔曼深爱着斯蒂娜,打算与她长相厮守,为了斯蒂娜他结束了自己的拳击生涯,他不敢向斯蒂娜承认自己的黑人身份,他认为爱可以冲破一切的阻碍,幻想着“终将有一天会成功地帮助他当着她的面把自己的身世一吐为快。”(菲利普·罗斯,2003:102)但是另一方面,他潜意识里又担心斯蒂娜“一旦发现有关西尔基·西尔克的事,问题便会接踵而至,最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她发现真相。”(菲利普·罗斯,2003:105)他的担心甚至使他对斯蒂娜写给他的诗产生了怀疑,他认为她写的是“脖子”,而不是“黑人”。科尔曼越钻研越觉得她已明确地感到科尔曼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问题。他的疑心令他吃惊的同时,也让他感到无比羞耻,犹如发出求救信号。二是与母亲的决绝。科尔曼为了和白人爱丽斯·吉特尔曼结婚,向母亲摊牌,要和她脱离母子关系。作为儿子来说,“面对母亲的极度悲伤,心头掠过一丝离奇古怪的恐惧:自己想从爱丽斯身上得到的莫非就是她的相貌以及对他们孩子的发质所能提供的解释”(菲利普·罗斯,2003:256),但是看到母亲前倾的头、稀疏的头发、水肿的足踝,接连对母亲两个多小时的回忆,他努力不去想象将他置于死地的疾病,然而科尔曼为了实现自己白人身份的愿望,对自己的母亲做了最为心狠手辣的事情,深深地伤害了最亲最爱的人。

  二、伦理身份的混乱性

  “身份,是个体对于自我认识的体现,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自我所处的种族和文化特征的认同。”(袁雪生,2007:105)伦理身份是特定伦理环境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伦理问题的产生与伦理身份息息相关。(聂珍钊,2010:21)理解文学作品人物的伦理身份是理解作品所隐藏的深层次内涵的前提。小说《人性的污秽》通过分析男主人公科尔曼在不同社交关系中的角色,揭示了犹太人的身份对美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由此引起人们对犹太人在当代美国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于科尔曼来说,原本很普通的一次课堂点名,因为使用了“幽灵”一词,使自己处于了一系列的麻烦之中乃至最终死亡。科尔曼本想用“幽灵”表示黑人学生的 “缺席”,可是他对黑人使用了人们所忌讳的带歧视性的词语“Spook”,违背了语言的禁忌。就这么简单的一次点名,却被人刻意利用,科尔曼遭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他的妻子艾丽斯因为无法承受多达五个月的精神折磨而中风离世。幽灵事件和丧妻之痛使内心孤独的科尔曼徘徊在文明社会的边缘。作为社会人,科尔曼身上的各种特点被逐渐剥落,他远离了一生都为之奋斗的地方—雅典娜学院,远离了自己的亲朋好友。他的教师身份也走向终点,紧随而来的是他的名誉、地位的全盘否定(陈晓,2011:31)。

  在处理和他的第一位女朋友斯蒂娜的关系的时候,科尔曼的种族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他们彼此深爱,互相吸引,然而当斯蒂娜见过科尔曼的家人后,因为她无法忍受社会传统对黑人家庭的歧视和压力,拒绝和科尔曼结婚。科尔曼深受打击,决定与种族身份相抗争。他掩盖真实的黑人身份,理智地选择和犹太姑娘艾丽斯结婚,因为头发像黑人的艾丽斯使他不必担心黑人身份的秘密在孩子出生时被发现。在他事业受重创,亲朋好友离他远去的时候,他遇到了福妮雅,一个真实、简单、野性、遭社会抛弃的受害者。福妮雅为了摆脱继父的骚扰离家出走,为了自己能够稳定地生活,与一个饱受战斗侵害的美国老兵莱斯特·法利结婚,但是婚后却遭受丈夫的折磨和毒打,自己的孩子因为没人照看而葬身火海,这一系列的打击使她对文明生活背后的物欲横流,尔虞我诈鄙至极视。之后她选择以虚假的面目面对世人,她将自己富裕白人的身份隐瞒,她假装成文盲,从事着自己认为能够很好地适应、融入美国社会的工作,比如挤奶工、清洁工人甚至为了生存,做过妓女,这种身份使她彻底从过去的苦难生活中逃离出来,追求本真的自我。同样的境遇,相似的命运,使得两人都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却相互倾心和爱恋。斯蒂娜与科尔曼的交往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友谊、知识、性甚至快乐,(菲利普·罗斯, 2003:31)然而在所谓标榜的道德伦理的现代社会之中的两人无法摆脱世俗的迫害,一切只是悲剧罢了。

  三、伦理环境的复杂性

  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对文学的伦理环境的分析,要求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历史现实,必须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批评研究文学作品(聂珍钊,2010:15)。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都有自己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要想很好地理解文学,就必须让文学回归到它发生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之中去。(聂珍钊,2010:19)小说发生在克林顿总统和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遭到弹劾之时,主人公科尔曼因为 “幽灵事件”惨遭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大学的弹劾,之后他与清洁女工福妮雅传出风流韵事,遭受福妮娜前夫越战老兵莱斯特的迫害。罗斯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上则采用了微观碎片化叙述,二战前美国种族隔离制度、60 年代的越南战争和狂热的迫害精神贯穿小说的全过程。美国看似是一个民族宽容、民族和睦的国家。但是,种族歧视依然严重,大多数黑人仍处在美国社会最底层,处境最差,失业率和犯罪率都高居榜首。小说中可以看出美国种族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野战医院要求,黑人的血要和白人的血分开储存。白人的血只能输给白人,黑人的血只能输给黑人”(菲利普·罗斯,2003:20)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因其“性绯闻”案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舆论的焦点。同年10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对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行弹劾调查的决议案。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绯闻案”几乎成了他们的报道重点,这激起了美国人狂热的迫害精神。而主人公科尔曼和福妮雅的恋情同样激发了众人狂热的“迫害精神”,遭遇德芬妮的匿名信以及莱斯的谋杀,是典型的“迫害精神”的牺牲品。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可是数以万计的越战老兵仍然饱受折磨之苦的记忆,战争造成的巨大灾难让很多英勇的美国大兵精神崩溃。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到不安,好像总是受到威胁。小说中的莱斯特·法利婚姻破裂、家庭瓦解,是典型的越战的牺牲品。战争遗留下的狂躁使法利失去理智,他设计交通事故故意使科尔曼和福妮雅在车祸中丧生,然而他却觉得“进行的是一场自杀性的使命,内心忐忑不安……”(菲利普·罗斯,2003:69)他借复仇的名义以一场蓄意车祸结束了这出悲剧。

  参考文献

  [1] 陈晓.《人性的污秽》中男主人公犹太人身份在不同社交角色中的影响[J].博奇传记,2011(8):30-32.

  [2] 菲利普·罗斯著.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译.译林出版社,2003.

  [3]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12-22.

  [4]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和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6):1-13.

  [5] 袁雪生.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利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J].外国文学研究,2007(6):104-110.

  [6] 赵文兰.曼斯菲尔德《鸽子先生和夫人》的重复叙事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8):136-14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