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不存在的女儿》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解读
张培芳 左帆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小说《不存在的女儿》故事情节由一对双胞胎兄妹展开。故事从两个家庭不同的情况与表现切入,通过正反两方面向观众阐释了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他们重视爱的教育;提倡诚实待人,不隐瞒事情,敢于坦白;他们珍惜家庭,会用爱来守护家庭;他们勇于追求梦想,会为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地不断努力。
爱 诚实 家庭 梦想
美国作家金·爱德华兹的小说《不存在的女儿》自2005年出版后获得《今日美国》,《纽约时报》等知名杂志排行榜冠军,被称为一部抚慰了千万人心灵的疗伤小说。书中医生戴维亲手为妻子接生,发现双胞胎中的女婴患有唐氏症。想起他同样患唐氏症的妹妹十二岁夭折后母亲痛苦一生的生活,他毅然让护士将女儿送走,并对妻子诺拉谎称女儿已经夭折,善意的欺骗竟成了一家人的梦魇。他们的幸福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二十五年间,诺拉不能承受丧女之痛,开始酗酒,而戴维终日被满心愧疚纠缠,只能带着相机去寻找失去的女儿的影子,到处抓拍一些女孩的照片,仿佛要为他那不存在的女儿留下成长的记录。然而,一直暗恋戴维的护士卡洛琳并没有送走女孩,她搬到另一个城市隐姓埋名,以一己之力对抗社会的不公,用力背起人生苦难,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出生环境相同的一对双胞胎兄妹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小说通过这对兄妹以及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相比较,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美国人推崇的价值观。
一、爱的教育
美国被称为儿童的天堂,美国人对儿童的爱护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在儿童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美国人更提倡爱的教育。小说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孩子的成长事实向我们阐释了爱的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卡洛琳一家对养女菲比疼爱无比。卡洛琳视菲比为己出,没日没夜地照看着这个孩子。每晚睡前都给她讲故事,还通过故事告诉菲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卡洛琳不断地教导菲比没必要因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难过,正因为菲比的与众不同她才爱她,这种伟大无私的爱滋润着小菲比的心田,培养了菲比乐观自信的性格。在卡洛琳和艾尔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还学会了纺织和跳舞。卡洛琳还努力为女儿争取到了进公立学校学习的机会,让女儿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受教育权。作为弃儿的菲比在护士卡洛琳爱的教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她也学会了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以爱来回报他们,比如为周末睡懒觉的爸爸妈妈做早餐,时不时地给他们些小惊喜。
而戴维和诺拉对待保罗的态度与方式与卡罗琳之于菲比恰恰相反。菲比的双胞胎哥哥保罗,曾经被自己的亲生父母视为完美的婴儿。然而,在他的成长中,戴维和诺拉并没有给孩子应有的爱。他们在看见保罗的时候想的是失去的女儿,而不是去爱护这个幸运的孩子。戴维工作之余主要关注他洗相片的暗室,而没有给儿子应有的父爱。他甚至为了拍到好的照片而让儿子爬上堆满雪的高墙,儿子也因此摔断了胳膊。诺拉因为戴维对她的冷落而把精力和注意力转向了自己的事业和别的男人。她也没有给保罗应有的母爱。保罗不止一次地发现妈妈和她的男朋友约会,这对未成年的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他最终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他为填饱肚子顺手牵羊地拿了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当做小偷抓进了监狱。他们都花很少的时间陪孩子,而且不关注他的喜好,在保罗的吉他演奏会上,我们并没有见到保罗父母的身影,反倒是卡洛琳一家全部出席。对孩子的疏忽,对孩子缺乏爱的教育,致使本来完美的孩子保罗还不如自己患唐氏症的妹妹过得幸福和快乐。没有得到应有的爱的他,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他固执地离家出走,使父母伤心难过,而当戴维和诺拉终于在监狱里找到他时,他却故意躲开妈妈关心的吻。这与主动为父母做事分忧的菲比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这一对双胞胎兄妹截然不同的经历的对比,小说极力倡导了爱的教育。
二、诚的呼吁
美国人把诚实看做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林肯总统曾经在黑夜里徒步走了几英里的路还回欠客户的几美分钱,后来林肯也因此获得诚实的阿比的称呼。美国人提倡以诚相待,尽管直率的方式有时会伤害到对方。他们鼓励忏悔,不管一个人犯了多大的罪,只要他能坦白,就能得到宽恕与救赎。小说中戴维善意的谎言毁了他的一生,也破坏了他幸福美满的家庭。最初,出于对妻子的爱,他告诉妻子女儿菲比一出生就死了。戴维为了维护自己的谎言,为女儿举行了葬礼。卡洛琳悄悄地来到了墓地现场,戴维本有机会澄清事实,但他却选择继续隐瞒真相。这一举动刺激了卡洛琳,更加强了她抚养菲比的决心。她毅然带着菲比到另外一座城市安家立业,并始终不告诉戴维她的真实住址。找不到卡洛琳的戴维内心承受着更大的折磨,他不断地给卡洛琳写信邮钱,而卡洛琳总怕戴维再重新要回自己的女儿,于是千方百计地阻碍他见女儿。内疚和自责深深地充满了这位父亲的心窝。由于思女心切,戴维甚至动用了侦探社查找卡洛琳的住址。得到住址之后,他想方设法跟踪女儿,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拍下了美丽的瞬间,以此来安慰自己愧疚负罪的心。戴维欺骗了妻子,至死都承受着谎言的代价。他无法坦诚地面对妻子,他的自我的行为也引起了诺拉的怀疑与疏远。因为每次诺拉来到他的暗室,他都匆匆忙忙地藏起菲比的照片,这一切最终导致了诺拉的出轨。正是因为戴维的谎言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这跟美国一贯倡导的诚实原则相悖,戴维因此时时刻刻受着良心的谴责,年仅四十多岁的他头发花白,身心憔悴,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悲剧的结果反衬了美国人强调诚实,提倡坦白的价值观。
而由菲比贯穿的另外一条线索涉及的另一个家庭却是相反的情况。护士卡洛琳与丈夫艾尔坦诚相待,一起抚养菲比,共同处理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当卡洛琳担心戴维将菲比带走时,艾尔帮她分忧解难,回答到,“想都别想”,“他得先过了我这一关”。卡洛琳从不隐瞒任何事实,他跟戴维的联系都是通过她的丈夫艾尔,多年来的每一封信都是由艾尔取送的。这个幸福的家庭从正面突显了美国人崇尚诚实坦率的价值观。
三、家的守护
美国人注重家庭的表现形式,更多的是时间上在一起,彼此尊重,彼此关注,互相鼓励,获得自信。而小说中戴维未经妻子同意,擅自将女儿送走,忽略了诺拉的感受,之后更是独自一人沉浸在痛苦中,并用“诊所很忙,病人需要我”等言语来搪塞诺拉。诺拉邀请朋友们到她家来,在与朋友的聚会上,戴维只顾着给儿子照相,根本不顾及诺拉的感受。当诺拉说,“别再照了,这是派对,你不能老是躲在照相机后面”时,戴维回答是,“又没有人在意”。“我在意”,诺拉立即回应到。诺拉想给朋友留下自己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的印象,但是戴维一点也不配合诺拉。家对于他们来说从此名存实亡。相反,卡洛琳和艾尔一起守护着他们幸福的家。艾尔工作之余就陪妻子和女儿,他在家里教女儿跳舞,在派对上跟女儿和妻子快乐地表演,这跟戴维在派对上的表现完全相反。艾尔在家里也分享着妻子的快乐与忧伤,这跟戴维总是在暗室里冲洗照片而不顾诺拉的感受也形成鲜明对比。卡洛琳一家三口还一起去听音乐会,其乐融融。家在他们的守护下美满幸福。虽然他们在收入上比不过当医生的戴维和事业有成的诺拉,他们却有自己特有的甜蜜与快乐。通过两个家庭的对比,小说向我们彰显了美国的家庭价值观。家是爱的港湾,是我们应该守护的地方。
四、梦的追求
美国人所说的美国梦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小说中两个家庭中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美国梦的追求与实现。首先,某种意义上讲,戴维对摄影的爱好也是他对梦想的追求,作为一个医生,他实现了对艺术的追求,成功地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并引起了业界名人的关注。诺拉不想做全职太太,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并且工作出色,成为了旅行社的超级代言人。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却没有支持和鼓励保罗对梦想的追求。戴维认为年轻人不应该自己擅自做主,青少年应该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他希望儿子像他一样成为医生。而保罗因为酷爱音乐,想上音乐学院,得不到父母支持的保罗非常伤心,但他并没有放弃,最后还是追随了自己的梦想,瞒着父母独自申请了奖学金,并取得了入学资格,后来在比赛中多次获奖,成为有名气的吉他手。在戴维反对保罗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追求梦想的同时,卡洛琳和艾尔却帮助菲比实现了梦想。特别是卡洛琳,她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并与政府官员激烈的辩论,努力为菲比争取到了与同龄人平等的上公立学校的机会。艾尔说服卡洛琳让菲比尝试一个人独立生活,给了菲比想要的自由。她们一起追求梦想,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五、结语
在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效益,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美国人可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传统的价值观。小说的畅销与同名电影的热播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美国人民对他们传统的价值观的认同与守候。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爱的教育,诚实的品质,家庭的责任和梦想的追求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美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1]付静.生活在碎片之中—评美国电影《不存在的女儿》[J].电影文学,2010(3).
[2]石晶.不存在的女儿:一曲爱的悲歌[J].电影文学,2013(5).
[3]王恩铭.美国文化与社会[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齐小新.美国文化研究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Kim Edwards.Memory Keeper′s Daughter[M].USA:Penguin Group,20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