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读者的互动体验——以超文本文学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0605
蒋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读者的互动体验——以超文本文学为例

  蒋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学悄然勃兴。本文以网络文学中的超文本文学为例,探讨如何增强读者与作者、作品文本、传播媒介的互动,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新媒体 网络文学 读者互动 超文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为网民提供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资料,同时,一种以新媒体为载体,以网民为目标读者,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兴起并蓬勃发展。2015年7月公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达到2.85亿,占网民总数的42.6%,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49亿,占手机网民的42%。新媒体阅读方式的普及使得网络文学的忠实读者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如何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交互性,通过互动体验丰富读者的阅读感受是值得思考的。本文以网络文学中的超文本文学为例加以探讨。

一、网络文学的分类

网络文学是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并发展为以新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已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或人工输入进入互联网。这一类作品涵盖古今经典,网站均有收揽。一方面有久为流传作品坐镇,大大提升了网站的艺术品位,增加了网站访问量。另一方面,传统文学的电子化有助于扩大作品的影响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第二类是在网络上诞生、发表、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更能体现作者本真、自由、开放的创作,显示了平民化文学创作的潮流。第三类是超文本文学,利用超文本技术创作并以超文本形式存在的文学。这种形式更为清晰地体现了网络的动态互动性。

二、超文本文学的定义

超文本是一种全局性的信息结构和文本模式,它将不同的文本通过句建立链接,使文本实现交互式搜索。其中节点、链接、网络是超文本结构的三要素。节点是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每个节点构成了表达特定主题的独立文本。链接的作用是连接不同的节点,这样超文本可以由一个节点指向另一个节点,或由其他节点返回该节点,并由此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模式的非线性网络结构。另外,借助互联网媒体的多元性,文学作品除了以文字叙述外,还有声音、图像、动画等,给读者丰富的感官享受。

三、读者在超文本文学中的互动体验

(一)非线性文本结构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

  非线性文本结构代替了传统文学中的封闭结构,情节与结局不再是严密对应的,链接看似使文本松散破碎,实则各节点还是相互关联,读者可以据此接续缝补,保持作品的完整性,打破了作者对作品叙述的垄断。后现代主义大师罗兰·巴特强调读者参与作品的重要性,要在动态的过程中了解文本。这种读者体验在超文本文学中可以彻底实现。首先超文本文学的非线性结构使切断与连接十分灵活,读者可以随意在节点之间切换跳跃。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集作者——读者于一身,完成作品的创作,决定作品的走向与结构。作者为读者提供了多条路径的选择。另外,网络中的超文本文学实现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共时交流。作者可以根据读者的点击量、评论和停留时间了解读者的反馈信息。

  在超文本小说鼻祖迈克尔·乔伊斯的《十二蓝》中,包括269个链接和96个节点。刚进入小说界面,背景是一片深蓝色,与小说营造的沉闷氛围交相呼应。整个小说是围绕水的意象和溺水情景的回忆将各个人事物串联起来的。另外,与早期的超文本小说不同,开篇作者设计了12条相互交织、跌宕起伏的线,线条大多是蓝色,中间嵌有一黄一紫。线条的下面是8个小说入口。此时读者可能心生疑惑,毕竟不同于传统文本,这里需要读者自己决定从哪里开始,点击任一入口,呈现了不同的节点,在每个节点中还包含链接,可见作品内容的复杂性,需要读者身临其境,对未来的不可知去体验感受。

  (二)文本开放性实现了读者与文本的互动。

  文本链接的跳跃性使作品内容展现开放的状态,人物的碰撞,情节的发展,结尾的种种可能都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想象。超文本的多视角使读者进入含义和感知不断演变的模式。伊瑟尔阐释了读者阅读时对文本产生的心理反应。他认为文本中会存在大量的裂隙和空白,需要读者不断地填充,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本中的空白会激发读者的经验和对世界的联想,从而使有限的文本产生无限的可能性。根据伊瑟尔的观点,一部作品的不确定和空白处越多,读者越会深入地参与作品审美潜能的实现和作品艺术价值的再创造。

  在《十二蓝》中,笔者分别从8个入口进去,可以看出,作品主要以第三人称“她”叙述,每个场景中都有水的存在。水在这部作品中是一种隐喻,生命就像一条河,水就像人的生命,生生不息不断变化。在每个节点文本中都为读者留下了意义空白。比如从第5个入口进入,是“她”和妈妈在河边的对话,字里行间能读出小女孩的稚嫩和开心,但随着一个链接的转换,读者进入了另一个节点,是“她”的一段独白,其中提到了童年,这里可能会激发读者的联想,上一段对话是否是“她”的一段回忆。乔伊斯精心设计的链接使读者从一种意识流转向另一种意识流,其中的琐碎故事或细小线索在读者的生活中似曾相识,所以在阅读中会体验虚拟与现实的交错。

  与传统文学作品相比,这种超文本作品似乎像极了读者的日常生活,琐碎纷繁的人事物,许多不期而遇,但些许片段又恍如昨日,以这种思路来理解,就更容易体会超文本这种开放性、多路径的呈现方式,也反映了生活的原生态。

  (三)超文本形式的多样性实现了读者感官与传播媒介的互动。

  传统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主要通过文字,读者需要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及思维想象在头脑中勾勒相应的场景,这使得作品中饱满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场面无法给读者以感官体验。而超文本文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超文本作品可以充分利用文字、音乐、图像、动画、影像、视频等让读者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信息,而且读者可以自主选择,跟随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审美倾向在不同的文本之间自由切换开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米兰·卡索有一首构思独特、别具匠心的超文本诗《心在变》,标题中“心”字在熊熊燃烧,它指向现代社会日益被禁锢的心灵如何释放。每行文字都在不停穿梭,象征现代上班族的奔波,表面是一首诗,实则暗藏了另外6首诗。在灰黑颜色的交替中,用突出的立体金色“心”作为链接。乍一看,穿流的文字就像熙攘的人群,心也跟着盲从没有方向,读下来是一种消沉的感觉。但点击那颗金色转动的心,大部分文字立刻变灰,只剩七行黑色文字在游走,读起来才发现,表面消沉的背后暗示了该如何逃离的思考。随即再点下去,都是作者释放心灵的遐思。这种耳目一新的呈现方式,和激发思考的创意让读者眼前一亮。也说明超文本以其独特的内涵和形式冲击实现了强大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美的体验。

  综上是笔者对网络文学读者互动体验的一些粗略分析。必须承认,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网络文学的前行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必定会在这种新型的文学创作环境下激发作者的灵感,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些全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将使整个文学格局发生深刻变革。虽然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不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还有距离,部分作品形式还不太成熟,但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势头是不容低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网络文学也会成为文学消费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其实,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发展的。两者的奋进勃发,最终受益的是读者,普通民众的参与,实现不同人不同阅读和创造的个性化思路,选择更多样,感受更多元,体验更丰富。随着科技与文学交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读者们在习惯传统作品同时,应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带给读者的互动感受。当然,这种互动阅读体验也呼唤优质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现。

  [1]Michael Joyce.Twelve Blue[EB/OL].Http://www. eastgate.com.

  [2]米罗·卡索.心在变[EB/OL].Http://benz.nchu.edu.tw

  [3]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周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欧阳有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6]龙柳萍.超文本阅读中的读者接受[J].广西社会科学,2011(8).

  [7]蔡春露.胜利花园:一座赛博迷宫[J].当代外国文学,2010(3).

  [8]张屹.超文本与阅读革命——以乔伊斯超文本小说〈十二蓝〉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4D046,课题名称:新媒体视野中的西方网络文学生态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