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以詈骂、反讽、疏远策略,从非礼貌语言策略角度分析《甄嬛传》中的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关键词:非礼貌语言策略 詈骂 反讽 疏远 《甄嬛传》
一、引言
人类生活的世界离不开语言,谈话内容丰富,谈话方式也各异,礼貌是人类交际中对别人尊重与友好的表现,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时得体的言语和举止。礼貌现象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就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礼貌研究的成果丰富而全面,然而对于不礼貌的研究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关于不礼貌研究的著述并不多,其中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分别是鲍斯菲尔德撰写的《交际中的不礼貌》和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用语言冒犯人》。他们的研究吸收了语用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成果,对不礼貌言语行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剖析,专门探讨不礼貌现象,填补了非礼貌研究专著的空白,为完善礼貌研究和语用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本研究之所以选取影视剧语料是因为不礼貌现象除了在日常语言,电视娱乐及访谈节目中常见外,在文学作品尤其高潮迭出,在冲突不断的影视剧中也十分常见。库尔佩珀也曾认为,非礼貌现象在戏剧中尤为值得关注,因为这种现象是戏剧人物关系冲突的标志,推进戏剧剧情发展从而引发观众兴趣。
《甄嬛传》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剧中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情感与权力斗争在言语交际中都有体现。其语言行为通常在维护自尊、维系关系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甄嬛体”更是该剧的语言特色。
二、非礼貌策略理论
库尔佩珀早在1996年就在布朗和列文森面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礼貌模式,即与和谐礼貌交际相对立,以攻击对方面子为目的从而引起不和谐冲突的策略分析模式,在该模式中,他提出了五条不礼貌策略,即直接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讽刺或虚假礼貌和礼貌缺失。然而,鲍斯菲尔德认为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模式并非完美。基于面子理论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回避对交际中的面子威胁行为的客观判断,因为绝大多数的交际行为实际上同时使用了积极与消极的礼貌或不礼貌策略。鲍斯菲尔德将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模式简化为两条策略,直接非礼貌和间接非礼貌。直接非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人有意攻击听话人面子时采取的直截了当的不礼貌表达,包括使用咒骂、禁忌语、恐吓、讥讽等令对方难堪的话语。间接非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人间接的采用反讽、委婉语、拒绝执行等语言策略攻击听话人的面子。下文将使用几种非礼貌语言策略分析《甄嬛传》中的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三、《甄嬛传》的非礼貌语言策略分析
(一)詈骂策略
江结宝在《詈骂的动机和作用》一文中认为,詈骂包括两个基本要素:骂意和骂语。骂意体现骂者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包括谴责、指责、厌恶、憎恨、仇视、威胁、中伤、侮辱等。而骂语是詈骂的备用材料,骂语可以负载骂意,也可以不含骂意。以下例句中骂意和骂语共同作用,达到攻击对方积极面子的效果。
(1)华妃:贱人就是矫情,装模作样地勾引皇上。
(2)皇后:甄嬛你个贱人,本宫这辈子是对付不了你了。
(3)祺贵人:皇上,皇上,甄嬛你个贱人,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
在这三个例子中,不管是飞扬跋扈的华妃,老谋深算的皇后还是狂妄嫉妒的祺贵人在与甄嬛的斗争失败之后,都用了“贱人”这个非礼貌语词语,攻击了甄嬛的积极面子,表达了她们对甄嬛的无比仇恨,但又无可奈何。“贱人”一般指小人或矫情做事的人或者地位低下的人,在剧中多处使用,很具戏剧张力和感染力。
(二)反讽策略
反讽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用讽刺、幽默等方式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揭露和批判,以表达自己对听话人反感的情感心态。
(4)安陵容:“听闻夏姐姐出身骁勇世家,妹妹好生景仰。”
夏冬春:“我家世代骁勇,为国尽忠,岂是你一介县丞可比?”
“骁勇”本指矫健勇猛,善于作战。安陵容用该词表面上奉承夏冬春的勇敢胆大,似是称赞,其实是采用消极不礼貌策略,讽刺其有勇无谋、肤浅无德、太失大家风范。尤其是旁观的人都已经明白安陵容的讽刺之意,夏冬春却浑然不知,还以 “我家世代骁勇”而洋洋自得,反讽效果得到极大渲染。
(5)祺嫔对复位而归的甄嬛说:“熹妃娘娘风采如旧,一点也瞧不出佛寺待过的样子。这张嘴皮子也向来是宫里数一数二的好啊!”
甄嬛:“是么?那也是比不上有些人的心从白的变成黑的这样可怕。”
甄嬛从佛寺华丽归来,自然会引起以皇后为首的妃嫔们的怨恨和嫉妒。在这样的语境下,此时的祺嫔对再度获宠的甄嬛自然不满,于是采用消极非礼貌策略表面赞其“风采依旧”,其实是借机挖苦甄嬛佛寺修行的经历,戳其痛处,损害她的积极面子。对嘴皮子“数一数二”的称赞更是直白的讥讽,嘲笑甄嬛最善嘴皮子功夫,只会献媚惑主。甄嬛很气愤,于是采取了直接性的非礼貌策略进行了冲突性的反驳,斥其内心的黑暗和邪恶。
(三)疏远策略
疏远是指说话人使用模糊语句,否认共同点或联系,故意冷落对方或者忽略对方请求等非礼貌语言策略来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
(6)皇上:“朕这一生,要求的或许曾经得到。然而正如流沙逝于掌心,终于也都没有了。嬛嬛,你已经很久没有叫过朕四郎了,你再叫一次,好吗?”
甄嬛:“皇上累了,先歇会儿吧,臣妾先告退了。”
皇上:“你再叫一次朕四郎,就像你刚入宫的时候一样。”
甄嬛:“刚入宫的甄嬛已经死了,皇上你忘了?是您亲手杀了她,臣妾是钮祜禄甄嬛。”
甄嬛一度得到皇上宠爱,唯有她可以用“四郎”这个称呼,表示对皇上的亲近。后来果亲王饮毒酒身亡,甄嬛对皇上怨恨交加,心灰意冷。当皇帝请求她叫“四郎”时,甄嬛故意忽略了他的请求;当皇帝再次提出该请求时,甄嬛直接否认自己与先前甄嬛的关系,也等于否认了与皇帝当初的亲密之情。甄嬛作为一个妃子,竟然使用疏远非礼貌策略,使皇帝颜面顿失,尴尬之至,可见,其心中怨恨之情尤为深切。
四、总结
以认知语用学理論和方法为基础建构的理论已被成功地运用到一些戏剧作品的分析研究中,然而前人借鉴的理论多是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或礼貌原则,可见不礼貌研究本身尚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还不丰富,再加上认知语用文体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动态发展需要,因而导致了目前不礼貌理论及其在文学语篇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大的挖掘空间。
参考文献
[1] Culpeper,J.Politeness inDramatic Dialogue[C].Routledge:London,1998.
[2] Culpeper,J.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349-367.
[3] Bousfield,D.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a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
[4] 江结宝.詈骂的动机和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99(1):86-8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