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比喻遇上印象画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3317
陈丹丹浙江工商大学

  比喻遇上印象画

  陈丹丹
浙江工商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比喻批评来帮助大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印象画欣赏方式。首先对印象画建立一个比喻,在比喻成立后,通过比喻批评的四个方向来欣赏印象画,主要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印象画欣赏模式。

  关键词:印象画比喻批评批评方向

一、引言

每个人对印象派绘画的感觉都不同,有的人欣赏这种粗略的线条、颜色的叠加,有的人则表示不理解。作者第一次接触印象派绘画是在初中的一次画展上,初次接触印象画,以为画家在画作时完全根据画家脑子当中的印象来创作的,完全没有参照现实物体,只反映该画家当时的情绪和心境。BBC制作的印象派简史给了印象派绘画门外汉一个全面的介绍,对这些画家的了解稍微深入之后,相信大家都会迷恋上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隐喻:印象派绘画。

二、建立比喻

将印象派绘画视为画家对大自然的一种隐喻是有所根据的。从古典时期到当代,学界对比喻的观点有非常明确的转变,古典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在《语艺与诗学》中指出比喻建立的是一种相似性的关系。西塞罗则认为比喻是一种最能增进文字的光彩的修辞方式。在这段时期,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都把比喻视为一种修辞风格,将之局限于文字的运用。理查在《意义的意义》与《语艺的哲学》两本著作中认为比喻不只是一种修辞风格,而是一种有助于增进人们沟通的方法。他认为比喻是产生意义的方法,也是传达意义的方法,因此,比喻在此赋有传达意义的功能。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格雷西也认为比喻不只是修饰性的文字而已,而是一个包含人类思考、认知与处理外在世界的过程。

  在之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家不再把比喻仅仅视为语言文字中的修辞风格,比喻是人在思考与表达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印象派绘画是指那些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的画。印象派画家绘画过程中着重于光影的改变以及对时间的印象,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为描绘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画家用画来呈现自己眼中的世界,用色彩的叠加给人们解释他们当时对这个世界的感官感受。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理查的主体———工具结构来分析。在此,我们不仅要探索主体与工具间的相似性,也要研究这两者的差异性。一幅印象画中,画是一种比喻,被用来描述、理解画家眼中的事物,这种绘画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因此这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点,因为画是画家通过现实存在的事物感受创作的。但是印象画也同客观的事物有所不同,画家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虽然他们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但是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性,而且是很鲜明的主观性。因此他们的画同现实物体也有着差异性。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也就构成了印象画和现实物体之间的比喻关系。

  印象派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是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在画家的眼中,画是比喻中的比喻。首先“光”和“色”和世界上任何具体的物象和事件构成了一个互动,两者可以通过理查的主体———工具来相互理解。“光”和“色”既是主体,也是工具,世界具体物象和事件同理,也担当双重角色。而画家笔下色彩的叠加则是对“光”和“色”的一种比喻。画家试图通过自己的画作向世人呈现他们所理解的“光”和“色”,从而了解“光、色”与具体物象和事件之间的双重关系,然后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三、比喻在印象画欣赏中的应用

在了解了印象画即为比喻之后,我们可以更加科学严谨地欣赏印象画了,不仅仅从感官上的感受来体会印象画,还能通过修辞学视角来理解、评估画作。既然印象画是一种比喻,我们就可以通过评估比喻的方式来欣赏如此抽象、艺术的印象派画了。不过比喻评估没有绝对必需的步骤,评估的方式不一,研究者可以通过四个方向来考量。我们可以对莫奈的《日出·印象》画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比喻在欣赏印象画中的应用。

  (一)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评估

  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评估,也就是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印象派画家的比喻能否被人们接受、了解?比喻的方式是否超出了人们的知识程度与想象能力?莫奈的《日出·印象》的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印象·

  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一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评估这幅画的价值,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港口晨雾朦胧的美,那一瞬间的生命张力,是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所忽略的。曾几何时,某一个清晨,当我们走在街上,路灯泛着昏黄的光线时,内心突然涌动的那一种感动的情绪,这种情绪凝结在这幅画中,提醒着人们大自然每分每秒都充满了美和感动。这就是之后这幅画被世人所接受的原因,莫奈画出了空气的感觉。他的比喻能够让世人触动欣赏大自然的神经,因而也能被世人所理解。

  (二)从画家的目的来评估

  从画家的目的来评估就是看画家想要借他的绘画———比喻来传达什么讯息?该印象画能够达成画家的目的?莫奈所关心的是整个大自然,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色彩就是描绘壮丽的自然交响乐的音符。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所以说莫奈所要传达的是他自己的世界观和生命观。莫奈的《日出》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了淡淡的红色。几艘小船正缓缓驶来,远处的货轮也开始工作了,整个海港在曙光中慢慢苏醒,阵阵暖意正随着那轮红日扑面而来,破晓前微凉的雾气也在渐渐散去。这种清凉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使他更好地将自己当时的感情跃然纸上。可以说这幅画绝对满足了画家的目的。

  (三)从情境因素来评估

  从情境因素来评估这幅画,就要看莫奈的比喻是否符合社会的文化情境。该画非常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已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这种不严谨的画风是不符合该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因此,虽然在早期,印象派并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但是经过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后,印象派画的成功不过是时间问题。

  (四)从比喻(印象画)本身的结构来评估

  绘画中世界具体的物象和事件和印象画的相似点是否足以适当地传达讯息,描述具体的印象画是否会引起许多不同的,甚至互相抵触的联想?印象派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增强,画家也开始越来越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希望表现自己眼前真真切切的世界和内心真实的感情。而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吸收了自然科学对色彩的研究,人们渐渐发现,物体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一座教堂是灰色的,但是它在朝阳的照射下就变成了金色,当夜幕降临它又变成了黑色。所以,环境和光发生变化,物体的颜色是随着发生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是抓住这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光与色的印象,然后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莫奈的《日出印象》中比喻的结构便是其色彩以及笔触的结合。该画的笔触简短明了,远看是一堆混合的颜色,其实是用未经调合的颜色,以此描绘阳光反射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颜色。很形象地展现了拂晓时分,一轮红橙橙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奋力地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

四、结语

以上所列举的印象画欣赏方向经常是互有联系的,不是可以截然区分的。人们可以融合上述的欣赏方向,来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印象画欣赏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观感受,社会方向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古典时期到近代,以至当代,印象画画风也产生了一些改变,以后期印象派毕加索画为例,毕加索开始追求立体感,追求用几何来描述他眼中的事物。因此,对于印象画,我们不仅仅进行画作的内在分析,同时还应该对画作的背景以及历史位置进行外在分析。简而言之,从欣赏者的角度,画家的目的传达、情境因素的分析以及画作本身的结构等方向的深入研究,可对印象画作一个比较有效而且全面的诠释。这种分析方式也能够应用到其他流派的画中,甚至也能深入发展到音乐的欣赏中,所以说生活中的美无所不在,比喻也无所不在。要充分地去感受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及欣赏,让我们所欣赏的美遇上比喻,才能真正地了解世界,了解生命。

  参考文献

  [1]林静仱.语艺批评———理论与实践[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2]张玉佩.当认同遇到隐喻:谈隐喻在认同塑造的运作[J].中国传播学会年会,2007.

  [3]陈敏.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造型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2011.

  [4]杨贤艺.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J].艺术教育,2006(4).

  [5]莫奈.莫奈《日出·印象》[J].文学选刊,2007.

  [6]陈宏宇.视觉的拓荒者———读莫奈《日出·印象》[J].初中生辅导,2006(7).

  [7]韦渊.比喻式书法批评略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