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约翰·克利斯朵夫》(卷一)的价值分析——基于永恒主义的教育理念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208
马青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约翰·克利斯朵夫》(卷一)的价值分析
——基于永恒主义的教育理念

  马青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为解读对象,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该作品体现的人文传统精神进行价值分析,其分析的理论依据为永恒主义的教育理念。本文认为,名著的价值在于蕴含人性光辉的永恒价值,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约翰·克利斯朵夫》永恒主义人性价值

一、《约翰·克利斯朵夫》简介

之前对《约翰·克利斯朵夫》[1]就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想去读,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让我有幸接触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本小说是擅长写人物传记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花费二十年创作而成,他也多半因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幸运,我在网上下载到了翻译大家傅雷的译本,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译本是经典。我刚读了几页,就觉得如果不是译者的传神翻译,这部作品恐怕中国读者是很难读得津津有味的。

  罗曼·罗兰把这部作品“献给各国的受苦、奋斗、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这部作品呈现的克利斯朵夫就是这样的灵魂。尽管没有读完这部小说,但在读第一卷时已经隐约看到主人公在孩提时代有一颗坚强的心。作者描写了约翰第一次受难:在母亲工作的地方,他被贵妇的一双儿女欺负折磨,并奋起反抗。母亲让他赔礼,他“愤愤地拒绝了”。约翰回到家,又被父母打骂,在一间黑屋子里,他对家人和人生的信仰崩溃了,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他把这一切向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粗暴地发泄出来。另外,通过阅读译者的序言,我得知克里斯朵夫的坚强精神逐渐形成,“在青年成长途中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劣根性奋斗”。反抗和创造是这部小说的基调。

  主人公约翰出生于音乐世家,祖父约翰米希尔是个出色的音乐家,曾担任亲王乐队指挥,体格健硕,性格开朗,不喜欢愁闷,但容易动怒。父亲曼希沃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提琴演奏家,但因为嗜酒变得有点癫狂,演奏本领在下降,家庭状况因此堪忧。母亲尽管身份低微,但也尽自己所能给予约翰母爱。作者对约翰婴幼儿时期的动作和心理刻画得很传神,可想而知,作者对儿童是有深刻了解的。

  幼年时代对约翰影响最深的两位应是祖父米希尔和舅舅高脱弗烈特。祖父在黄昏时常常带着他去散步,他喜欢跟孙子讲他自己从前的事或是古今伟人的历史。他把一架修好的旧钢琴放在约翰家,对约翰起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作用。另外,祖父还带着约翰观看音乐剧,让约翰有了作曲的冲动和实践,并且记录和完善约翰的作曲。可以说,祖父是约翰的音乐启蒙老师。另外一个对约翰有启发的是看似没文化的舅舅。他教会约翰音乐应该是什么样子——“音乐是要谦虚、真诚”。舅舅带约翰去户外领略“自然之声”,即上帝的音乐,让约翰知道音乐不是功利的,而是自然流露的。

  作者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单纯的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的传记,他强调的是生命力,文章开头的“江声浩荡”就是一个隐喻或暗示。整部作品是在讲述顽强的生命力,打破传统,创造新的前进的力量和对自己的突破。

二、永恒主义教育理念

永恒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教育哲学流派,是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提倡复古的保守派,其代表人物是被人们称为“名著仔”(Great Book Boys)的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艾德勒(Mortimer J.Adler)以及利文斯通(Richard Livingston)。从“名著仔”的昵称就可以对他们的主张窥探出一二。赫钦斯等人主张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学习永恒知识和永恒真理,最终汲取其中真、善、美的永恒人性。赫钦斯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践行了艾德勒等人的“百本名著计划”,开设了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他主持的名著计划不仅在名著选择上有着严格的标准,而且在名著编排上也是严谨有加。[2]

  永恒主义关于教育的主张有以下几点:

  其一,永恒主义强调人性中的某些要素是稳定的,是不变的。其关于人性不变的观点,包含两个要点,第一,儿童的可塑性是有限的;第二,任何时代、任

  何地方的儿童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本性。[3]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本性即使可以被塑造,但也是以一个普遍的、共同的本性为基础。而永恒主义所提倡的教育则是要唤醒和坚持人类不变的本性,即真、善、美的本性。

  其二,永恒主义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那些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特征,把人塑造成为人。尽管不同的永恒主义者对教育目的的具体要求表述各不相同,但是涉及“人”的根本特性指向道德的、精神的方面。

  其三,永恒主义主张阅读经典名著,因为名著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经典的名著包含了关于宇宙的见解和观念、正确的思维方法,论述了人类永恒的道德问题,因而体现人类应该考虑的永恒的原则和内容。换而言之,名著蕴含着“绝对超越性价值”,①它不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保证了人类种族的延续和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近来我国西南大学开展了“名著选读计划”,以赫钦斯的芝加哥名著课程为蓝本,践行永恒主义的教育理念,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理智发展和良好品行的养成。本文解读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在于挖掘名著中的关于人性的永恒价值,提倡读者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感悟人性的光辉,激励自我,完善自我。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卷一)的价值分析

何为名著?永恒主义者赫钦斯给出了他对名著的要求,“一本名著在任何时期都具有现实意义,这就是其经典之所在”。[4]这揭示了名著所传递的价值的永恒性与经典性。《约翰·克利斯朵夫》①堪称一部伟大的作品,其蕴含丰富的永恒价值值得我们细细推敲与品位,所以笔者认为它符合赫钦斯对于名著的要求。

  首先,正如永恒主义的教育观认为,人性中有些要素和真理是亘古不变的。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主人公约翰的童年时期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特征:第一,儿童的世界里总是充满乐趣,以苦作乐。尽管约翰的家庭状况由于父亲的自甘堕落变得摇摇欲坠,但是在生活中总能找到乐趣。就连父亲的咒骂也让小约翰哭笑不得。第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经常不能理解彼此。在儿童眼中有趣的事在成人看来毫无乐趣,儿童想与成人分享乐趣,成人也只觉得胡闹。幼年的约翰得不到成人的理会时,就瞧着自己的指甲,“可以瞧上几个钟点,它们的面貌各个不同,像他认识的那些人,他教他们一起谈话,跳舞,或是打架”。然而“有时他给人撞见了,就得挨一顿臭骂”。第三,儿童与成人是相互依存的。尽管在作者生动的描写中,小约翰常常与大人格格不入,但是也揭示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是循环往复的:“儿童虽然不认识他们,但的确是他们的化身,因为他曾经在他们身上逗留,而此刻他们又在他身上再生”。

  其次,人性中的真、善、美原则是永恒主义批判物质主义的有力后盾。于是永恒主义呼吁教育要回到过去,而名著正是回到过去的桥梁。名著中通过塑造人物和创设情节还原人性的道德与精神方面。《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一些情节让人感受到:即使在残酷汹涌的人生大潮中,依然有些东西可以温暖心灵。祖父米希尔身上透出的人性光辉是本部作品中真、善、美原则的具体表现。当约翰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时,祖父米希尔虽然因为约翰难看而感到郁闷,但是仍会透着笑意地安慰自己和约翰的母亲鲁意莎:“做个正人君子才是最美的事。”另外,米希尔原先对儿子曼希沃和鲁意莎“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感到愤怒和懊丧,然而“在认清鲁意莎的品性以后就原谅了她,甚至还对她有些慈父的温情”。祖父米希尔的人性光辉不是如英雄般的耀眼,而是散发令人温暖的柔和光芒,令人感到更加真实和亲切。

  再次,《约翰·克利斯朵夫》强调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和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对现在来说是不过时的。少年时代的约翰为了自尊反抗上层阶级的压迫,为了自由独立反抗父亲卖弄他的音乐才华,为了音乐和人格反抗亲戚的嘲笑,为了家人反抗生活的拮据。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主人公不断地反抗生活的不公,反抗人性的阴暗面。译者傅雷在译序中很好地总结了这部著作:“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界的战绩。”

  一部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和流传至今主要还是因为它传达了人性中光辉的永恒的价值或者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的要素。都说“人不能忘本”,不能忘的就是人类文化传承下来的宝贵品质和经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恒主义的提倡也是在督促我们不能“忘本”。

  注释

  ①柳青华.绝对超越性价值与永恒主义教育[J].教育评论,2013(6).

  参考文献

  [1](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解德渤.西南大学名著宣读与永恒主义教育理念[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4):28-32.

  [3]陆有铨.新视野教师教育丛书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罗伯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