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形异而质同——以《十送红军》为例论段落式电视剧的分集观众反应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367
卢 康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作为‘中国梦’系列首部与观众见面剧集的《十送红军》”,[1]并没有打上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宏观叙事的烙印,而是从普通红军战士入手,以长征地图为叙事线索,用段落式手法分别讲述了感人而又充满正能量的十个小故事。在赚足了收视率赢得了较好口碑的同时,也刷新了观众对主旋律题材剧集的再认识。但如果细细品味,我们仍能发现观众反应的不满足,尤其是同样感人的十个故事,为什么前面部分的故事使观众感动得潸然泪下,而到后面部分的时候观众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了呢?因此,从分集叙事策略的角度来讲,段落式电视剧仍有探讨的余地。本文拟从与传统电视剧观众反应的比较入手,探讨段落式电视剧集与集之间在观众反应方面所起的作用差异。

一、段落式电视剧与传统电视剧的差异比较

段落式电视剧并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叙事方式与《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传统小说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与《西游记》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与传统电视剧相较,在形式上又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总括起来差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矛盾冲突不同

传统电视剧不管叙事是长是短,始终“都是围绕着某一个核心冲突来进行的”。[2]如抗日剧的中日战争,谍战剧的国共内战,家庭剧的婆媳、夫妻关系,武侠剧的正邪之争等。核心矛盾冲突决定剧作所围绕的主要事件(情节)。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方式,主要事件情节有重点、分阶段地服务于核心矛盾冲突的深化或最终解决,因此核心矛盾冲突是整个剧作的纲,也是剧集所表达思想内涵的承载点。

  而段落式电视剧,如《十送红军》,虽然表面上看,核心矛盾冲突像是国共内战,即长征,但长征却并不起着引领整个剧作的核心作用,而只是十个小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已。因此,相较于传统电视剧,段落式电视剧形式上要散得多,其主要事件(情节)独立成章,即使看似有关联,也只是形式上的关联,并非如铺垫、递进、深化、因果等剧作性关联,不是围绕着核心矛盾冲突展开。

(二)贯穿全剧的主人公不同

“主人公是整个叙事体系的支柱。”[3]传统电视剧通常围绕着一个或几个绝对主人公展开叙事,一般在高潮或结局到来之前,正反面角色的主人公是固定而无太多变故的。比如抗日剧《雪豹》中的周卫国与竹下俊,谍战剧《潜伏》中的余则成与李涯、陆桥山,诸多武侠剧目中的正邪势力代表非得到高潮决斗时才分出胜负或你死我活。家庭、爱情等类型的剧集没有上述类型流血、生死等矛盾冲突,主人公则更是贯穿始终。

  再来看以《十送红军》为代表的段落式电视剧,每一个小故事都有各自的主人公,随着小故事的结束主人公即牺牲,退出观众的视野。尽管在上一个故事之中,主人公以配角的形式先期出现,那也只是剧作之间的勾连手段,而不起主要作用。我们知道,观众对于剧集叙事的情感、情绪反应是附着于主人公来经历与体验的,主人公的退场必然带来观众情感与情绪的重新变化与附着。

(三)高潮的积累方式不同

传统电视剧围绕着一个主要矛盾冲突展开剧情,其叙事的特征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其高潮的积累方式是矛盾冲突的展开、深化、突转进而逐步达到高潮进行解决,最终结局。不管是大团圆结局还是留有悬念的尾巴,莫不如此。抗日剧最终日本的战败、反面人物的死亡,武侠剧邪派势力的死亡或退隐,爱情剧男女主人公最终结合,家庭剧的婆媳、夫妻关系最终得到解决等等。

  而段落式电视剧的高潮积累方式,以《十送红军》为例,由于其裹挟着不同的小故事,可以说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独立的起承转合,也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每一个小故事来看,它遵循着矛盾冲突的展开、深化、突转进而逐步达到高潮、结局的套路,但是从整个剧集来看,则是平行排开的十个叙事过程。由于没有核心矛盾冲突作为纲领,上一个故事的结局并不作为一个元素为下一个故事的叙事积累达到高潮的力量。

二、段落式电视剧的分集观众反应

鉴于段落式的电视剧与传统电视剧在形式上的种种不同,导致人们必然觉得观众反应的模式也不同。但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从观剧时的具体感受而言,其观众反应必然是有差异的;而从观众对于“剧”即故事本身的反应而言则是形异而质同的。以上述的二者比较为基础,我们从二者的“形异”与“质同”两个方面来考量段落式电视剧的分集观众反应,并以此试图回答本文开篇所提出的“为什么《十送红军》的小故事到了后面几个的时候观众无法感动了”的问题。

(一)二者分集观众反应的“形异”

传统电视剧开篇剧集的观众反应是逐渐认识剧集中的世界,从而建构虚构的逻辑,后续剧集的观众反应则在遵循所建构逻辑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地固着于主人公的移情,在矛盾冲突不断深化中,达到情绪上的积累,从而达到高潮时的宣泄,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

  与传统电视剧不同,段落式电视剧其逻辑的建构、矛盾的深化、情绪的积累与宣泄,是随着各个故事的小高潮而结束的,到了下一个段落故事的时候,矛盾冲突深化和情绪的积累是重新开始的,那其实是另外一个情绪了。关键是,和传统电视剧相比,它并非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十送红军》即遵照上述原则,十个小故事以长征的不同地点、阶段为背景,独立成为一个起承转合故事。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极具感染力,从小人物的视角,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在点滴情感与不舍不弃中足见真情。

(二)二者分集观众反应的“质同”

然而作为一部长篇电视剧,毕竟以《十送红军》为代表的段落式电视剧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小故事,它首先是一部剧,是一个整体。因此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之中不可能将十个小故事作为单独的小故事来看,而是会看了前面的剧集之后,不自觉地将前面的剧集作为前情提要,从而影响自己的观剧“期待”,[4]进而影响接下来的观剧感受。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论是传统电视剧还是段落式电视剧本质上是相同的,其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所投入的心智与反应,从本质上来说也是相同的,都是观看剧即故事的基本反应模式,有一个“展开矛盾、深化矛盾、情绪积累、至高潮宣泄、结束”的过程。

三、《十送红军》的分集策略缺陷

《十送红军》的观众反应之所以会出现开篇时所提出的 “到后面几个小故事的时候观众感动不了”的问题正是出在没有考量观众将整部剧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看造成的。

  首先,一部剧作为一个整体,不论其形式有多“散”,其内涵的表达仍然是要逐步深入的,这样才能形成高潮爆发时的积累效应。逐步深入就意味着有差异性,但是《十送红军》中虽然讲了十个不同的故事,尽管人物不同、情节各异、所发生的地点也不一样,但是其所表达的重点与人物形象却是千篇一律的,即“红军都不怕死,红军都积极向上,红军都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的生命,红军都有任务意识”等。这些元素虽然对于每一个小故事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整体而言,不断的重复即为雷同,雷同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逐步深入的效果,达到积累情绪高潮的可能。

  第二,作为一个整体,剧作中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逐步出现而又不断深化的。但《十送红军》显然缺乏剧作的核心问题。尽管有一张照片的传递,看似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十个故事中真正以传递照片为目标的只有老憨与郑十一斤的故事。其他故事都只是以此为外部勾连,顺带将照片的元素插入,就如同前面故事的配角成为后面故事的配角一样,都是一个外部勾连的策略,根本达不到核心问题的深度。因此,当照片传递到毛泽东手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西游记》中取到真经那种高潮宣泄的冲动。仍然想着的是那几个“活死人”红军伤病员究竟还能做出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

  段落式电视剧尽管不新鲜,但在当下影视产品网络营销日盛的环境下,其市场是深远而后劲十足的,因此探讨此类电视剧分集策略上的成败得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十送红军》的成功与欠缺的实例来看,段落式电视剧每一个小故事自然应该完整有深度。但总体上依然应该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内涵或问题,分层次、步步深入地推进,而不是故事分段了,每段都使得情绪、内涵都发挥到极致,都试图去感人,结果到了最后,就不感人了,因为观众的情绪在雷同中宣泄完了。就如同恐怖片,如果处处恐怖的话,其实就不恐怖了,如果想要恐怖的效果,着眼点应该在恐怖爆发之前的铺垫与积累。总而言之,段落式电视剧在分集策略上,尽管形散,而却不能没有神聚,否则分段落来看效果颇佳,而作为一个整体却难以形成观众所期待的情绪展开、深入、宣泄的效果。

  [1]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87549/10819101.htm#viewPageContent.

  [2]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6,241.

  [3]陈立强.电视剧理论与编剧技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4,80.

  [4](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0,6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