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吕碧城词的题材意蕴

时间:2023/11/9 作者: 安徽文学·下半月 热度: 14718
冯玉霞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吕碧城的生平简述

吕碧城(1883—1943),原名贤锡,一名若苏,字圣因,号曼智,法号宝莲。别名较多,有晓珠、信芳词侣、兰清、清扬、遁天等。安徽族德人。

  吕碧城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自幼慧秀多才,除工于诗文,亦擅长书画,“五岁知诗,七岁能绘巨幅山水,十二岁诗文成篇”。①2少时与大姐惠如、二姐美荪就以诗文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①220岁便任天津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广交社会名流。她曾师从严复学习逻辑,又曾得到当世诗人樊增祥、易顺鼎的激赏,更与革命者秋瑾交好,情同姐妹。20世纪20年代,她只身赴美留学,一生数度出游欧美,并在瑞士卜居七年。30年代,皈依佛法,倡导护生,创中国动物保护会。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寓所病逝。著有《晓珠词》《信芳集》《欧美纪事》《欧美漫游录》等。

二、吕碧城词的题材意蕴

作为千年词史殿军人物,吕碧城词的成就比诗歌更突出,其词作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数量可观,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闺情词、政事词、海外新词、禅意词四大类。下面笔者将结合其创作背景,分别解析。

(一)少年时期的闺情词

闺情词是少年时期的吕碧城投奔到塘沽舅舅家后创作的。词的内容多涉及个人幽怨和思乡怀友等。如《浪淘沙》: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②

  上阕写词人深夜在小红楼上听雨,绵绵春雨久不停歇,词人担心那些花被风吹雨打后会不会零落,人替花愁。下阕写次日清晨词人临窗而望,映入眼帘的并不是词人害怕看见的满地落红堆积的残败景象,而是花草被风雨洗礼后明丽的景象。然而这清新的美景,却撩起了词人的思乡之情,花替人愁。词人看到这片片落花,又想到自己如落花般飘零的身世,不禁潸然涕下,含蓄地表达了她的惜花伤别之情。比李易安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显生动。樊增祥非常欣赏这首词,称之为 “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①14

  碧城还有一首写秋愁的《清平乐》,也十分出众。樊增祥对这首小词也极为推崇,认为深得“南唐二主之遗”:①1

  冷红吟遍,梦绕芙蓉苑。银汉恹恹情更浅,风动云华微蜷。水边处处珠篇,月明时按歌弦。不是一声孤雁,秋声那到人间。

  这首词写清冷的秋夜,词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想起昔日三姐妹在芙蓉苑谈诗论词,追逐嬉戏,而今为生活所迫,天涯各居一方,久未谋面,思亲之念油然而生。而此时的国家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前途未卜,想到这作者的忧国之心又久久不能平复。再加上如今寄人篱下的生活现状,词人内心的忧愤彻底决堤了,不由发出悲叹:“不是一声孤雁,秋声那到人间。”

  一般的闺情词大多都以抒写爱情生活为主,而碧城的闺情词却从不涉及爱情题材。这与碧城少年时的一段遭遇有关。碧城少遭家难,与她十岁就定亲的汪家,强行退婚,使碧城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以致碧城终身未婚,所以她的词有意回避爱情题材。

(二)青年时期的政事词

政事词是吕碧城走向社会后创作的。词的内容大多是倡扬女权运动、控诉腐朽的清政府、关注民生疾苦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满江红·感怀》: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整首词不仅以犀利的语气表明了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提倡与支持,而且也表达了词人对实现男女平等、妇女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寥寥数语,便将中国妇女几千年以来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世界民主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发展形势以及自己的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词人愿意以法国女革命家若安和女爱国者达克为榜样,高唱女权,打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帮助妇女同胞改变被奴役的现状,迎接崭新的未来。

  吕碧城还有不少抨击时政、忧国忧民的词作。如《百字令·排云殿清慈禧后画像》: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翚衣耀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屏蔽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

  为问此地湖山,珠庭启处,犹是尘寰否?玉树歌残萤火黯,天子无愁有女。避暑庄荒,採香径冷,芳艳空尘土。西风残照,游人还赋禾黍。

  上阕写词人到颐和园游览,不期在排云殿见到慈禧的画像,便想起清末慈禧大兴土木,耗费巨资修建颐和园,甚至不惜挪用海军军饷来满足自己对奢华生活的需求,结果导致国库空虚,使清军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从而引发了词人的无限感慨。以汉朝吕后和唐朝武则天,反衬慈禧的昏庸无能,讽刺她死后在黄泉下见到两位女皇帝应该会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下阙又以悲凉的笔触,将清亡国后宫庭冷落荒凉的情景渲染得令人痛彻心骨,突出慈禧亡国的罪孽深重。

(三)中年时期的海外词

1920年秋,吕碧城远涉重洋,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习美术并进修英语。1922年,她取道加拿大回国。1926年,吕碧城再次赴美,后游历欧洲多国。1933年,吕碧城由瑞士回国。1938年春,再返阿尔卑斯雪山,1940年,又由瑞士返国。其海外词就是在这十多年旅居海外时创作的。她的海外词数量可观,李保民先生编著的《吕碧城词笺注》共五卷,海外词占了两卷。其海外词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描述海外风土人情的 “海外新词”;二是词人思念祖国的思乡怀人词。

  吕碧城长期游历海外,大自然的奇美风光与异域的风土人情,使作者流连忘返,闲暇之余,词人用笔墨将它们一一融入古典诗词中。如《解连环·巴黎铁塔》:

  万红深坞。怕春魂易散,九洲先铸。铸千寻,铁网凌空,把花气轻兜,珠光团聚。联袂人来,似宛转,蛛丝牵度。认云烟缥缈,远共海风,吹入虚步。

  铜标别翻旧谱。借云斤月斧,唤起仙宇。问谁将,绕指柔钢,作一柱擎天,近衔羲奴。绣世低环,瞰如蚁,钿车来去。更凄迷,夕阳写影,半捎倩雾。

  词作描绘远望中的巴黎铁塔,层层叠叠,高耸入云,仿佛与天连成了一片,甚是宏伟壮观。而当词人顺着阶梯登上埃菲尔铁塔顶端时,另一番景色又映入了她的眼帘:“绣世低环,瞰如蚁,钿车来去。”与这宏伟的铁塔相比,人居然渺小如蚂蚁,感慨兴奋之余,词人不禁又发出了对人生苦短的慨叹:“更凄迷,夕阳写影,半捎倩雾。”此外,像这样摹景状物的词作还有很多,如写日内瓦铁网桥:“谁炼柔钢,绕指巧翻新样。”(《玲珑四犯·日内瓦之铁网桥》);写纽约自由女神像:“指沧溟,神光离合,大千瞻恋。”(《金缕曲·纽约港口自由神铜像》)。

  吕碧城虽长期身处异国他乡,但她心中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祖国,时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如《高阳台》:

  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忍消他、绿醑金卮,红萼瑶簪。

  牙旗玉帐风光好,奈万家春闺,凄入荒砧。血涴平芜,可堪废垒重寻。生怜野火延烧处,遍江南、草尽红心。更休谈、虫化沙场,鹤返辽阴。

  上阕前三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写国内战乱频发,山河破碎,词人虽在异国他乡,但祖国深重的灾难她感同身受,以致自己终日忧思憔悴。下阕笔锋陡转,写军阀混战的局势下,战士和百姓凄惨的生活状况,作者在对受害者表示悲悯的同时对罪恶的制造者进行了控诉,然而再多的指责也改变不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所以词人只能孤独行吟,来抒发自己满腔的愤懑。

  吕碧城的海外词不仅题材广泛,而且词人用新题材入旧格律的创作手法,巧妙地将异国风情与传统文化融合,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品读东方古典文学的同时也了解了西方的近代文明与人文情怀。

(四)晚年时期的禅意词

晚年的吕碧城因受印光法师《嘉言录》的影响,看破红尘,皈依佛门,悉心从事佛典研究和翻译。最能体现她晚年一心向佛、不问世事的代表作是《鹧鸪天》:

  百创心痕刻此生,巫阳难问旧哀情。云浮夏日虽多变,影铸奇峰不易平。参贝叶,守禅经,只将因果付苍冥。复仇早舍春秋意,孤负龙泉夜夜鸣。

  从中可以看出,少时生活的艰辛和青年时期的政治活动给她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随着词人对佛典钻研的深入,也慢慢学会了用佛学来消解尘世给她带来的烦扰。同时,她还创作了大量涉及佛教和倡导护生的词,来传播佛学。如《前调》:

  常面壁,历劫总修持。六转风雷鸣地轴,十方花雨下须弥,道果乍成时。

  这首词详细地讲述了如何参禅修行,从“面壁”而坐的姿势,到“历劫总修持”的态度,再到对修行最高境界“六转”的描述,到最后总结“道果乍成”的结果,这个过程井然有序。

  她的禅意词大多用佛教术语直接入词,文字晦涩,内容贫乏,有较强的说教性,已不再有早年那种慷慨激昂的革命热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美好情怀。

三、结语

吕碧城的词不仅取材广泛,意境深远,而且其词中所表现的自由思想、独立人格,所开拓的广邈瑰奇的艺术境界,不但超越了古代的女性词人,即使是与她同辈的男性词家,较之亦当逊色。有的学者甚至将她与李煜、李清照并称,由此可见她的词直与古词名家争席,在千年词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吕碧城.吕碧城词笺注[M].李保民,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②本文所有吕碧城的词作均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吕碧城著、李保民笺注的《吕碧城词笺注》一书.

  [1]李保民.吕碧城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刘纳.吕碧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3]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4]刘纳.风华与遗憾——吕碧城的词[J].中国文学研究,1998(2).

  [5]吴宝成.不学胭脂凝靓妆 一枝彤管挟风霜——南社作家吕碧城词略论[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8).

  [6]王泽佳.近三百年第一女词人——试析试析皖籍名人吕碧城其人其词[J].安徽文学,2009(10).

  [7]王慧敏.彩笔调和两半球——试论吕碧城的海外新词对传统词体的突破[J].长江论坛,201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