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黄金时代”里的青年气质

时间:2023/11/9 作者: 昆嵛 热度: 17985
青年人的气质是灵魂的一面镜子。在宏大叙事话语体系中,青年气质能够映照出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这一点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言之甚深,情之拳拳让后辈只能拜读引用才能一吐胸中豪气。当聚焦“老三届”这个群体,乃至王小波个人时,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青年人的心曲,一群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差点被命运消解掉的渴望,一个对智慧有着无上渴慕,从思维里寻找乐趣的王小波构筑了我对那一代青年人的认识框架和想象图景。

  罗素先生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谈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以我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理解和衡量,这三种感情任何时代、任何场景下都应该是不失尊严的人类共同的追求。这种追求,在青年时代尤为强烈。青年人挚爱理想,热衷探求精神边界,那逐梦的过程就好像在汪洋恣肆的大海里面自由飘荡,任意沉浮。但当青年人的理想生活在现实面前碰壁,甚至不得不以别人对生活的设定来生活时,《黄金时代》就显得既荒诞又写实了。

  禁锢之爱——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

  按照罗素先生的说法,熄灭爱情的火焰,否定人类的原始欲望,其恶劣程度约等于杀戮。然而这种‘杀戮正是王二和陈清扬等在特殊年代里“伟大的友谊”产生的特殊背景。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这种绝望不单单是知识青年的无可奈何,也是古往今来所有在现实中被设定、被操纵、被束缚的青年的共同呐喊。能够挺起鲁迅所言的“民族的脊梁”的青年,如果连爱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还能阔谈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吗?如果青年人常常在丰盈的内心和残酷的现实交锋中苦苦鏖战,那确实无异于缓慢受锤的牛。

  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在军代表的眼中可谓是罪大恶极。从写交代材料对细节的变态要求到批斗的全无人道,这种精神辖制纯粹把人类的尊严作为牺牲品肆意践踏。而今时移世易,我们总是把婚恋自由挂在嘴上,可总是有一些传承有军代表血统的人时不时论断爱情,一些关于婚姻和爱情的庸俗哲学甚嚣尘上,他们拿金钱、地位去衡量所谓爱情,让整个社会处于“爱情焦虑症”中,最终人们会忘记爱的本质。由此可见,任何时代都不缺军代表,青年在任何时代都要坚定理想,保守内心。当然,我最大的愿望是宽容的人多起来,少一些企图设定别人生活的人。如果这样,王二和陈清扬的“伟大的友谊”或许应该有所升华吧!

  插队生涯——害怕就这样衰老下去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是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这样简单朴实的愿望,这颗探求智慧的大脑注定与在云南挖坑和在山东插队的身份设定格格不入,“接受改造”往往是整齐划一的,这与罗素先生的另一格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又背道而驰了。

  青年人渴求认识世界,希望用知识改造自我和世界是再科学不过的一套逻辑了,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正得益于这种智慧。只用一种思想,一套程式的网控制青年人思想,坐在书桌前的我——一个不那么热爱思考,思维有些迟钝的青年——替他们发出了灵魂深处的嘶吼声。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并未真正妥协过,否则奥维德的《变形记》也不会被翻得稀烂,成为“无书可读”的牺牲品;王小波也不会写出诸如《思维的乐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这样充溢着智慧之光的文章,其跳脱的思想、活泼的语言让你充分感受到“不妥协”三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帕斯卡尔曾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其思想”,这话乍听觉得武断了些,细思来却让人拍案叫绝。除去灵魂、思想,全然追逐感官享受以及低级趣味确实会让人类蒙羞。王小波以他惯有的王氏幽默一阵见血地指出:“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这种快乐是思想为灵魂发声的喜悦感,王小波谈及创作的快乐时提到“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将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是那样的酣畅淋漓,这种幸福是虽害怕衰老却没有被岁月磨蚀的锐气,是看透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浪漫骑士精神,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对青年人多点爱——穿越时光的解读

  每一代青年都有其使命,每一代青年的热血都将汇人民族进步的洪流中。革命时期,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族独立上下求索,挥汗洒血。改革时期,他们扛起了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大旗,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现如今,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青年人依然是先锋队,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将是这个国家复兴的先声和引擎。

  有人说,中国青年有些暮气,更易在现实面前妥协,因奋斗目标的模糊导致其多屈身于物质,藐视精神。当代青年被冠以各种标签,然而世人忧心忡忡的‘垮掉的一代又一代”正在挺起民族的脊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的担当。他们在汶川地震等举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在激流勇进的“中国速度”中击楫前行,他们思想更加多元,却有着更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代青年需要的不仅仅是正名,更是社会舆论的爱与包容。

  如果“黄金时代”有更贴切的解读,那一定是灵魂自由精神富足。像王小波们上山下乡也消磨不掉对智慧的渴求一样,当代青年不会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现实遮住眺望的双眼,也不会因世俗的偏见以及世人對生活的种种设定而曲意逢迎,随波逐流。他们对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远胜于个人的成败得失,也必将在奋斗中定位自我,不负青春!

  张秋霞,威海人,现居烟台。爱文学,爱音乐,爱电影,爱旅行,渴望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支点,在头脑里构筑自己的精神王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