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昆嵛》创刊三周年文学座谈会纪实

时间:2023/11/9 作者: 昆嵛 热度: 19910
梁东+孙汉宁

  2015年11月8日,由中共牟平区委宣传部、山东省散文学会和《昆嵛》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昆嵛》文学创刊三周年作家、诗人、驻烟高校评论家文学座谈会”,在牟平区委党校隆重举行。座谈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凌寒主持,在宣读了山东省散文协会副会长王展为《昆嵛》创刊三周年发来的贺电后,与会人员围绕《昆嵛》文学创刊三周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贺向阳(中共牟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2012年《昆嵛》文学创刊以来,本着“乡土、思想、文化、原创”为办刊宗旨,以打造“胶东乡土作家群”和文学新人为己任,主要刊发一些作家的原创作品,打造中国县市区优秀的文学会刊。目前,《昆嵛》文学已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作家队伍。我们区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昆嵛》文学也很有感情。三年来,区作协和《昆嵛》文学杂志社在焦主席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完成出刊任务总计12期,总计发表稿件1500多篇,300多万字,举办各类文学讲座、作品征文评奖、采风活动50多次,他们还以服务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引领,协助全区有关部门编辑推出了《作家看牟平》《清廉牟平》《牟平看水》《全国非虚构散文大赛专辑》等各类书籍30余部,有20多人加入省一级作家社团。

  在“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期间,其开展了“蓝色牟平”名家名记名博采风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名人,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散文诗歌,对提高牟平的文化知名度非常有帮助。当时会议上有20多人,在座的各位也有参加的,我们希望每年的读书节大家都来参加。

  在“第七届养马岛读书节”期间,其开展了“蓝色牟平”名家名记名博采风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名人,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散文诗歌,对提高牟平的文化知名度非常有帮助。当时会议上有20多人,在座的各位也有参加的,我们希望每年的读书节大家都来参加。

  王秀梅(著名作家、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应《昆嵛》文学邀请,大家一起交流,我特别高兴——今天我又回到老家了。首先祝贺我们《昆嵛》文学创刊三周年!祝《昆嵛》文学生日快乐!2012年《昆嵛》文学创刊,没想到短短的三年时间,她能发展得这么好。刚才焦主席用了“自己的孩子”来称谓她,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说。作为一本县级刊物,《昆嵛》文学步履稳健,成熟大气,她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她的期待。这三年,《昆嵛》文学每期都给我寄过来,所以我也在持续地予以关注。每一期《昆嵛》我看了以后,都觉得非常欣喜,三年之间,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这里我谈两点:

  第一点,她很好地担负了文学刊物的职能。咱们国家现在的文学期刊特别多,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文学期刊数量是最多的。其他的国家没有这种情况。那么在这么多的文学期刊里,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发展得更好?甚至说,如何让她保持持续的影响力?我觉得具体而通俗地说,文学最终比拼的是其本身的品质。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每期的《昆嵛》文学中一直辟有“重温经典”这个栏目,我也有幸上过这个栏目,但我觉得自己是不够的。对这个栏目,焦主席十分用心,还约到了国内许多知名作家的作品,这就直接提升了咱们《昆嵛》文学品质的档次。此外,《昆嵛》文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说实话,现在的文学已经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多元化时代,现在文学的表达方式,有很多是过去所没有过的,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高度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办好一本文学期刊,有赖于编辑队伍的对文学作品价值和品质的判断力、鉴赏力和好眼力。因此,编辑者能否从传寄过来的大量作品中,发现特别有文学价值的稿件极其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到她的品位、她的品质、她的格调。从《昆嵛》文学刊登作品所具备的高贵的品质、优雅的风格、浓浓的乡情不难看出,咱们期刊的编辑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还在不断地寻求经典,探索经验,发掘人才。比如说《昆嵛》文学举办的“养马岛读书节”名家、名记、名博采风活动,举办的几期文学知识讲座,请到了国内一些知名作家来授课、助阵,让文学青年经常受到文学氛围的良好影响。这几种文学交流方式十分有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

  第二点,她很好地担负了文学的社会职能。在我们中国国情之下,作为一个县级期刊,肯定要担负起一定范围的社会文化职能。同时她也是一个地方的社会文化窗口,担负着培养地方文化人才的责任。在这方面,《昆嵛》文学做得十分完美,是可以打一百分的。创刊三年来,可以说凝聚了牟平区几乎所有文学写作者的心血。还有来自其他省内外的作家、诗人们,文学修养和文学造诣是很高的,从咱们举办的“牟平看水”“清廉牟平”等文学活动中可以看出,《昆嵛》文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成为展示牟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开拓、发展的一个窗口。在我的印象里,烟台市所属的县市区的文学艺术刊物,举办活动最多的就是我们牟平区,业余作者最多的也是牟平区。我作为一名牟平籍的作家感到很骄傲,很自豪。我也衷心地祝愿《昆嵛》文学每年的生日都能过得这么可圈可点。

  张胜利(烟台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文学评论家):第一个感受,就是牟平作协焦主席及其同仁给我们烟台文化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社会上关注的都是电视剧、电影等消费文化,而真正能够坐下来写写纯文学、投稿给纸质的文学杂志或者汇集起来出版的作家已经很少了。我们的作者甘于寂寞,虽然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没有影视作品所具备的豪华场景和强烈震撼力,也没有什么经济收益,但我们坚持下来了,这一点十分令人佩服。《昆嵛》文学能够将全国各地的作家和烟台本地作家的作品汇集在一起,既培养了新人,又扩展了读者视野。

  第二个感受,就是在阅读《昆嵛》文学的过程中,感觉到乡土气息比较浓,可能是与我们大多都是烟台本地作家有关。正是这种浓厚的乡土气息,让我们感觉到作品是那么真实。这么多的文学爱好者能够在写作上严格要求,能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也给我们增添了信心。我们理论界有一种说法是关于文学的终结。现在影视对文学的冲击非常严重,并使之逐渐边缘化。但是我们高兴地看到,牟平作为烟台的一个区,能办出《昆嵛》这么好的文学杂志来,说明文学在牟平拥有非常厚的底蕴。尤其是烟台作协王秀梅副主席成为烟台市文学创作的标杆,祝愿大家能在她的带领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创作出在国内有深远影响的作品。这样,我们评论界的学者就有事可做,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写写文章。

  第三个感受,是我们烟台大学文学院非常想为牟平区乃至烟台市的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是烟台市的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希望我们评论界能够为烟台市的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还希望我们作家能同我们大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交流。我们文学院现在设有新闻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两个专业的最基本的生存保证就是写作能力。我们很重视大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真诚地邀请各位作家到烟台大学,同我们大学生进行交流;也真诚地渴望报刊杂志为我们大学生提供文学创作的舞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李克利(莱西市作协副主席、诗人):我是在县级的莱西市工作的基层诗歌创作者,名不见经传,是《昆嵛》文学把我的作品推出来的。现在牟平作协的朋友对我有了一些了解,这就是《昆嵛》文学的魅力所在。大约是2013年10月上旬,我作为业余作者开始了与《昆嵛》文学的交往。我的作品很荣幸地与王秀梅副主席的作品一起刊登在《昆嵛》文学上。

  关于《昆嵛》文学的乡土气息,我觉得中国本身就是个农业大国,我们的诗歌创作也离不开农村、乡土。《昆嵛》文学虽然乡土气息很浓,但我们的作家群却是立足烟台、面向全国的,并没有形成一个小圈子。以诗歌为例,作家中有来自北京、天津、云南、新疆、辽宁、江苏等省份,聚集了一大批优秀诗人。

  我再说几点建议吧。一是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现在手机微信的宣传力度很大,传播速度快。《诗刊》《星星》等诗刊都设立了微信平台。二是设立《昆嵛》文学奖。奖项可以先少设立一些。很多作者觉得能在《昆嵛》文学上发表作品是很荣幸的,可以给予更好的精神鼓励。三是加强社校交流、文友联系。我们驻烟的几所高校都设有中文系、新闻系,可以发挥同学们的专业优势,针对某一篇或某一期的文学作品开展评论。四是希望《昆嵛》文学担负起振兴烟台诗坛的重任。目前胶东地区诗歌创作相比之下,威海、青岛比较强,烟台比较弱。所以《昆嵛》文学能不能发一个诗歌专号,提升烟台诗坛的动力和能量?

  吴亮汝(山东中医药高专诗人):我作为诗歌爱好者谈几点体会。我觉得要写好诗歌,第一,选材要新颖;第二,语言要简练生动;第三,要舍弃中间一些不必要的层次;第四,贵在坚持,不断地把生活中的火花用诗歌展现出来。我的诗歌之所以得到青年们的喜欢、战友们的喜欢、工友们的喜欢,就是因为我描写的都是工作、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最近我在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题材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刘郁林(烟台二中高级教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很多人来说,经历就是财富。往往最简单、最真实的东西就是最感人的东西。我很相信缘分,人的离合聚散好像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有了的安排。所以当我第一次读到《昆嵛》文学的时候,我心中矗立起一座昆仑一般的高山。书中的人物、书中的山水、书中的情怀,很温润,很细腻,我们从中读出了高雅的情怀和大家的风范,所以我深深爱上了《昆嵛》。

  其实今天与各位文学大家相见,我感到很惭愧。《昆嵛》文学在焦主席、王秀梅副主席、凌寒副教授等文学大家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我明显感觉到了自身的差距。既然走进了这个团队,我就要在以后的岁月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搞好文学创作,写一写我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衷心希望《昆嵛》文学成为我们烟台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王彦平(烟台三中一级教师):我要感谢《昆嵛》文学一步步把我引到文坛优秀人物的身边。2015年春,我幸运地读到《昆嵛》,很惊喜——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一本接地气的好刊物,让我呼吸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我痛感在俗世的忙碌中荒废了笔墨,迷失了精神追求的方向,而在我的身边却有这么多勤奋创作、可敬可佩的作家们做我的榜样,《昆嵛》也就成为我的精神家园。

  总之,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昆嵛》,她使我明白了一直以来内心的缺憾和向往,我需要这样的精神家园,也愿意为她耕耘,采撷,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我当反省,自励,做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衷心祝愿《昆嵛》这座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日益繁盛,花香满园!

  谢国兵(中国远洋船长、散文家):实事求是地说,《昆嵛》给我的信心太大了。在文学创作上,我感觉自己的文学基础不是那么扎实、那么厚重。而在烟台发表的第一篇散文,就是焦主席看中我的作品后在《昆嵛》文学刊发出来的,为此我感到特别荣幸,也有了自信。记得上一次出海的时候,我专门把2014年第一期《昆嵛》文学拿到船上,给大家传阅。货轮开到了新加坡港,我偶然见到当地的一名官员,他是上海人,也喜欢文学。当他见到《昆嵛》文学中的一篇散文时,读后很惊讶,随即连声称赞。后来他的家属阅后也表示十分认可,鉴赏到《昆嵛》文学同时具备大气与细腻的特质,作家们的整体素养都很高。有几篇文章令人过目难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个高高的平台上,我的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希望《昆嵛》文学今后能多多刊登外省市作家们的作品,打造全国知名品牌。

  贺宗仪(烟台市文联副主席、烟台市楹联家协会主席):首先是对《昆嵛》文学的印象。我感觉《昆嵛》文学越来越好,长办长新。《昆嵛》文学创刊后,我专门向焦主席讨要了创刊号,后来,他一期没落都寄给了我。三年过去了,《昆嵛》文学办得雅俗共赏,既有著名作家的作品,有些作品还很高端,又有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作品。《昆嵛》文学发行三年来,我们当地的著名作家、有关地方或部门领导、全国的知名作家、企业家及文学爱好者、普通读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很不容易的。

  其次是看《昆嵛》文学的特点。我感觉每一次阅读,都感到一种亲切,感到一种大气,感到一种雅致。因为我作为牟平人,对家乡办的《昆嵛》文学中的风土人情,特别喜欢,爱不释手。在我看来,《昆嵛》在烟台各县市区的刊物中,甚至在烟台市文联所了解的全国很多同级别文学刊物中,堪称翘楚。即使与国内地市级文学刊物相比,《昆嵛》文学也毫不逊色。

  再次来看《昆嵛》文学的作用。我感觉《昆嵛》文学有这么几个作用:一是《昆嵛》文学为我们的作家和会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二是为文学爱好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精神食粮;三是《昆嵛》文学已经成为牟平区委区政府联系作家、文友、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四是成为家乡在全国各地介绍牟平、宣传牟平、歌颂牟平的窗口;五是已经成为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成长的摇篮。

  在此,谨为贺诗一首,纪念《昆嵛》文学创刊三周年:

  名借仙山势,刊谋胜地标。

  耕耘方可敬,崛起自堪豪。

  但羡天姿美,尤期海拔高。

  连年多长进,卓尔领风骚。

  希望《昆嵛》文学继续发扬好的传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地培养和发现新的作家群、文友群、读者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