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去秦风崖,看那一片蔚蓝

时间:2023/11/9 作者: 昆嵛 热度: 22172
秦始皇看到养马岛的那个秋天,岛上的山坡上到处是红色的落叶,从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阳光,复照在随处绽放的野雏菊上。

  斯时,是初夏的六月。我就站在秦风崖上,看着晨曦里的大海。

  谁也不会知道那个秋天的正午,秦始皇在人困马乏之际突然嗅到的阵阵馨香是何种植物散发出来的,但肯定有一种是来自脆嫩如韭的水草,这种水草散发出来的草香不染一丝尘埃,不沾一分俗气。一定是这种草香,给了秦始皇从未有过的感觉,所以,他在阵阵馨香里,也舒展开了他无穷远的视野。他一定是看见了那群在象岛上昂首振鬃的骏马,一定是听见了那群骏马仰天不止的长嘶。所以,他才会情不自禁地赞道:“好一个养马宝岛!”

  斯时,海风轻轻吹着,吹着裸露的礁石,吹着崖上的萱草,吹着断层上的荆棘。我的眼前是一片不断涌过来的潮水。除了流过树梢的风声、拍打岸礁的潮声、远处偶尔传过来的几声犬叫,总觉得这后海的寂静,有一种久远无边的感觉。

  当年秦始皇是否也感受到了有一种神灵,与大地的呼吸一起穿过了茫茫的绿茵、丛丛的杂树、堆雪砌玉的海面呢?我只知道,有一种气息在窒息着我的呼吸,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是的,这种气息是清明的,青涩的,清爽的,且散发着蛮荒的味道,它烈性地浸淫着从海面上飘过来的空气。

  秦始皇眼里的海水,也是如此湛蓝的吗?我曾到过很多海边城市,最令我赏心悦目的还是这后海的蓝,这蓝,蓝得剔透、晶莹、宁谧,就像纯净的蓝天铺到大海上似的,蓝得那么深邃,那么广袤,那么光怪陆离,而那翻涌的雪浪花,远远看去,就像大块大块移动着的白云。我想,那个秋天正午的海面,在秦始皇的眼里,一定也是蓝得很遥远的,遥远到了无边,遥远到了无疆,遥远到了天下都是秦朝的版图。

  在中国历史上,大凡打天下的皇帝,均对战马怀有深厚的感情,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秦始皇出身相马世家,他对马的钟爱,是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因此,他旗下的战马,皆是叱咤风云、征战天下并立下赫赫战功的稀世名马。从一定意义上讲,秦朝的发展壮大,直至最后统一六国,与始皇和秦人重视养马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当他隔着大海,看到丘陵起伏、草木葱茏的养马岛时,激动和亲切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秦始皇久久地注望着,心潮肯定与大海一样澎湃着。假如,在感慨之后,能再等片刻,他就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夕阳的余晖,给养马岛的每一处山林都抹上一层浓烈的绯红,夕阳中的岛屿,看上去沉寂而安详,金色的沙滩有着高贵的单纯,嶙峋群礁有着静的力量……

  秦风崖,是一处远离了喧嚣的幽静之处,晨曦里,散发着松香味道的木栈道安静地曲折向银箔似的海面;被遗落在礁石间的大螃蟹在霞光微露中格外地抢眼;情人桥在黄灿灿的金鸡菊和红艳艳的蔷薇花之间拉出了一条直线。我刚举起相机,突然,一条细长的绿皮蛇进入了镜头里,我将镜头对着它,拉近,越来越大,大到只看见了它的眼。它似乎也在观赏着我,警惕地。我在它的眼睛里是什么颜色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脊背上冷冷的恐惧消逝了,对着它弯曲的身子,我有种难以言说的亲切感。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菜地里水沟里遇见过蛇,而现在的孩子,有谁能见到过这种自然界里活生生的蛇呢?我按下了快门,它“嗖”地钻进了一条石缝里不见了。我有些内疚,觉得不该惊动它自由的游走,这地界,原本就是它的领地。

  清澈的海水涌过来,涌起一片白浪拍岸声。

  想起了昨夜刮起的大风。站在住所前面的空场地上,身子就像要被腾空抓起来似的,四周闹不清是马在嘶叫还是大海在轰鸣,就觉得整个养马岛都在奔涌,整个黑夜都在不断地抖动。

  一声马嘶由远而近萧萧传来。

  抬头看去,秦始皇的七匹骏马迎面而来: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铜爵、晨凫。它们一身的青铜色,踏着雪白的浪花,犹如从兵马俑庞大的阵容里奔跑出来一样,生机勃勃,栩栩如生。它们蹄下的海面,波涛不断,裹挟着不羁、放任、冲动和悲壮。而天边那一抹纯粹的蓝与断崖上的褐色依旧不变……

  斯时,风,已收。海,渐趋平静。

  一个人在海边是如此的孤独,这种孤独,一旦深入骨髓,就会成为身体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独立不出来,并伴随你的一生。是的,当你的目光触及到天空和海水缝缀在一起的尽头,你会隐隐感觉到有一种博大的忧伤在包围着你,而这种忧伤会使你浮躁的心,慢慢地静下来,沉下来,直至变成圣洁而澄明的蔚蓝。人,在海的面前,还不如一滴水,水在水中是流动着的,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一滴水,永远不会干涸。人,早晚是要消逝的,即使是秦始皇,也是如此的,但大海,却会是永远横流的,只要它是蔚蓝的。

  我喜欢到秦风崖来看海,是因为喜欢后海的礁石是原生态的,它没有钢筋水泥的蛮横,没有标语口号的涂鸦。层层叠叠的岩石被千万年来的海水和烈日冲刷着、侵蚀着,却一直不改其雄浑和质朴。喜欢到后海来看海,还因为,后海的海水比前海的海水蓝得清透,蓝得清爽,少了些许人烟的味道,少了些许尘世的喧闹,也少了些许名利的堆砌。

  斯时,蓝蓝的海水被朝阳的霞光照射得波光粼粼,略带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无尽的惬意。回望身后随山势时隐时现的防风林,看那花红草绿的植被,和隐约现出的白色别墅,一切都在寂静中逶迤蜿蜒向远处。

  再一次向北方看去,隐隐地看到海面上似有一幅海市蜃楼。我不知道那是一列岛屿,还是一座城市,但我知道,它的背面肯定还是一片海,一片蔚蓝的、沐浴在金子般光芒的辽阔无边的海面。

  那片蔚蓝,瞬间穿越了上千年。

  陈忠,男,1960年出生于济南,大专毕业,2007年就读山东大学作家研究生班。曾在《金融导报》《中国妇女报》做过记者、编辑,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济南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历下区作协副主席。出版个人诗集《在夜的旷野上》《漂泊的钢琴》(荣获济南市首届“泉城文艺奖”)《青苔上的月光》《徐志摩与济南》。并在几十家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月光里的曲水亭街》荣获第二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徐志摩与济南》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