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乎所有的寺庙、道观都深藏在名山大川的褶皱中,如一枚枚经年发光的纽扣,镶嵌于浓绿纷披的巨大衣衫上,解开它们,一段段隐匿的精神遗脉便渐次显露,并没因遁世的逍遥而被光阴掠走。纽扣般的小小空间,却能在无限的时间坐标上得以绵延生命,真是奇迹。
我常想这是为什么?精神的灯光即使藏之深山,也能照亮世俗,是因为人们仍然需要心灵的慰藉,或者需要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于是,就有了祈愿与向往,有了跋山涉水、孜孜以求的理由。朝圣的脚步从来不辞劳远,哪怕始终伴随着孤独,也足以用虔诚的意志抵消殆尽;哪怕得到的只是瞬间的安详或宁静,也不枉信仰追随一回。
我去过许多佛家道家的清修之地,从未试图解开那一颗颗神秘文化的“纽扣”锁藏的秘密。在山川之中畅快地呼吸,浊气块垒吐尽,躯体焕然一新,心情轻松并愉悦着,世间的浮云万象又算什么?而佛道精神的精髓也无非如此,不过是让人活得心无挂碍,慈悲为怀,得无上妙乐。妙乐既得,又何必问缘起性空、长生久视呢?
这次去海边的昆嵛山,也是怀了这样的心态。昆嵛山的道教神庭“神清观”,也定然是深藏于大山褶皱之中的静修之地。神清方能气爽。缘何神清?惟大海山川之灵气氤氲缭绕,抵挡了市霾的喧嚣杂扰,方有此灵效。我深以为信。世间好的所在仿佛都在远方,于是“生活在别处”成了某种近乎形而上的向往。
于是远行。于是,在很安静的养马岛居住下来,且住在岛上比较偏僻的一隅。傍晚沿着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的马路走向海边,久久伫立着,看夕照下的大海;夜晚,在呼呼的大风中寻着附近惟一的农家喝酒,不知身在何处;清晨,去最近的驼子村看蔷薇花和金银花围拢着的百年古建筑,推门进入无人的农家,端详青砖上斑驳的窗棂和飞翘的檐角……除了鲜花、绿树和毫无纤尘的空气,四围剩下的就是安静、安静,连远处的水面、水面上的芦苇,以及马路上晒着的渔网,都是静悄悄的,耳畔一只苍蝇的飞掠,声音亦如轰炸机一般。
这样的安静之地,充满祥和与缓慢的幸福。时光能数得出来,仿佛在一点一点从容地流逝,让人的心头满溢着懒懒的痒。眼睛小闭一会儿,似乎能看到心脏舒适的跳动,似乎也体验到了一回“刹那即永恒”的当下。
这方水土岂能没有昆嵛山?大自然对万物的安排就是如此玄妙。在牟平的行程中,无论你先去哪里,这片水土都预支了一份安谧在你感官里,然后将昆嵛山的莫大宁静送到你的灵魂深处。
从养马岛穿过跨海大桥,一路向南。窗外掠过荒滩,海岸,河渠,公园,鲜花,绿树,干净的村落,还有随处可见的果园,果园上空的白云,仿佛一个刚刚降临的夏天正用崭新的色彩轻轻地覆盖着这片土地。
远远地看到了迤逦的群山。很快,一片延展到山根部的巨大水面在身边缓缓后退。公路七拐八弯,两侧惟有密林包裹的山峦和裸露的黄白色岩体。“峰峦巉绝,大石长松”的昆嵛山吞没了我们。
在神清观前面的小广场上,我还盘算着车行的距离。若是在安步当车的古代,恐怕也要走上大半天时间。寺庙道观离人间烟火的距离大抵也要讲究远近适宜的,既可以清净,又必须有香火的供奉。虽然生存所需可以至简,但衣食住行也须方便。即使有高士,若隐遁于终南山者,到今天不也有好奇的探访者吗,比如写那部《空谷幽兰》的美国人。也许探访本身就是一种供奉,只要虔诚——当然,体验山川的恩赐也算。
昆嵛山和神清观已经是一处随时可以抵达的景点,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山门前的小广场。大山最深的褶皱往往最先成为通衢。
小广场的南侧立着两块广告牌,云海群山的画面上,各有两排红色大字:“神清观四海,烟霞洞乾坤;享‘寿原生态,问‘道昆嵛山。”非常有概括力,把昆嵛山的精髓说全了。
从三重石阶下仰望,汉白玉栏杆之上便是一群红色的建筑群,庄严而醒目。拱形的山门之上书有“神清观”三个金色正楷大字。山门和左右钟鼓楼的红柱之上,均是重檐飞翘,彩绘梁枋。
斑驳的山门关闭着,我们从侧门而入。在北高南低的四合院式的庙舍里,我看到几块石碑,其中有一块是2008年立的《重修神清观记》碑,漆黑的碑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计算机字体,粗糙简陋,与旁边的古碑很不协调,也说明在多次的损毁之中,文明遭遇了无可修复的劫难,后人重建的东西已失去了历史的内涵。好在还有几块古碑,还有山门石阶下和庙舍内已辨不清面目、且罩了玻璃盒子的石兽在。尽管我无法穿越时空,遥视神清观当年的模样,但尚存几棵活着的古柏,它们应该看到或记得曾经的一切,只是它们的沉默比时光还漫长。
龚道长已经在树下的牡丹花圃之间等着我们了。寒暄几句,他静静地带我们参观完三清宝殿、五祖殿、七真殿,领着大家步入西边的跨院。
这是龚道长的静修之地,狭长的小院中两排低矮的平房,在院门和平房之间有一片很小的空地,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参天而立,粗可合抱。树下放了一长一圆两个茶桌,周围摆好了椅凳。长桌上有一大盘紫红的樱桃,圆桌上摆着茶盘和杯盏。这是道长专门为招待我们准备的。
龚道长并非我想象中的垂垂老者,而是非常年轻。他轻言慢语,举止斯文,始终面带笑意。一边让我们品尝樱桃,一边去树下给我们亲自泡茶。当地的朋友说,见道长并非易事,若不提前约好,他可能去山中云游去了。“云游”二字,凡人无法得其真味,听着却着实令人神往。这胶东的第一大山,有72座奇峰异岭,此间逍遥,云雾悠悠,何处寻觅踪迹?若踏遍群山,得见真人,倏忽忘掉人间岁月,岂不是殊胜的缘分?想到此,才恍然感到身处的这座全真教祖庭藏有无限的玄妙,难怪当年王重阳不远千里自终南山到昆嵛山,修真烟霞洞,收丘处机等七人为弟子,大概也是看中了此般妙境中深蕴着开全真教派并使之蜚声天下的机缘。
这段故事,在很多小说和电视剧中被演绎过。南怀瑾先生曾经指出,在朝代更迭的历史大变动中,佛道两家的人物经常出现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影响时代的发展,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儒家还是佛道,修身、修心、养性之外,并非远离人间关怀,全真教提出的三教合一、平等、同源的观念,无非是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还能对人间怀着慈悲,抱有呵护。去物欲,简尘事,经历艰难的修行,才能有更大的担当。如此看来,对于修道者,仙境与人世并不遥远,或者干脆就是一体。
我并未将这样的联想请教于龚道长。我们不想耽搁他太多时间。于是,品完几盏香茗之后,起身告辞。道长陪我们在两排平房中间走过,送出后门,穿过一片青翠的竹林,指示我们登山的小径。回首间,神清观已经被丛林遮蔽了。
踏上游览的石径,缓步前行。不远,出现了一块一人高的巨石横躺在路边,上书“采芝”两个红字;又不远,石径的另一侧一块同样大小的巨石,上书一“道”字。这两块石头上的字,似乎是说,采药与修道,本是一件事;又似乎是说,昆嵛山灵草妙药众多,不但可以疗疾,还可以在此修行。得道恐怕不是一日之功,若是采药,估计俯拾皆是,因为山间除了这小径,周边全是茂密的植物,只能从偶尔露出的缝隙间看到远处连绵的山峦和湛蓝的天空。
石径有许多岔路,岔路口均设有指示牌,不同的方向,是不同的景点,比如烟霞洞、丹井、孙不二修道处、飞来泉、小蓬莱,等等。偌大的景区,不可能一一走遍,于是提出到烟霞洞为止。
前行不远,看到了孙不二修道遗址。无非是一块木头的指示牌和立在树下的一块不大的石碑。石碑下边有一大一小两个方形石座,顶部的盖子刻着上翘的檐角,檐角之间似乎还刻着三枚铜钱一样的图案,不知何意,但一看就是新立的。
孙不二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马丹阳的妻子,曾开清静派,元世祖对其有过封号,足见不是凡间女子。既然当时男女不能一起练功,她便找了一处离丈夫不远的地方独自修行,即便彼此牵挂,也能相互照应;即便尘缘已了,也能相互印证;倘若都成正果,更是留下了一段佳话。这在道教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上前十几步,便是丹井亭。亭正中有一石栏围起的井。传说七真人常在此饮水,王重阳更是用此井之水炼得了“起死回生丹”,因此便有了“丹泉喝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有人用瓶子盛了井中的水品尝。在如此高度能打出水井,我想,大概马丹阳经常会从烟霞洞下来汲水,看看妻子,说上几句嘘寒问暖的话。丹井亭南面有一处黑瓦覆顶的石头照壁,正中嵌立一高出照壁的石碑,上刻“乙卯年石翁”几个模糊的阴文和一个凹陷的井字图案。碑前一个半圆的井栏,围起的仅仅是个石槽,不知作何用的,倒似乎有些古旧。
在丹井亭稍事休息,我们继续攀登。烟霞洞并不遥远,很快就到了。这是山间的一处平台,北面一块连接着山体的巨石上有一石门洞开,洞两侧各有一立一卧两块玻璃罩着的石碑,左上方刻着“烟霞”两个红红的大字。山洞仅一人高,进深也就五六米,并不大。洞内石壁前端坐着七真人石像,石像很小,表情木然,是原来的被“文革”破坏后重刻的。阴暗的光线中,我看见洞内东侧石壁上刻有“烟霞洞”三个通红的大字。不知道当年七真人是否真的曾在这个浅浅的、幽暗的石洞中做穿越时空的修行,他们“与物无争,心不着物”的追求和“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丘处机,1148-1227)的普世关怀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呢?“嗟人世兮魂欲飞,伤人世兮心欲催。难可了兮人间非,指青山兮早当归。”也许马钰(1123-1203)的这首诗真实道出了他们当年出家的心态,即便修行成功,恐怕也要经历遁入深山这一关的。而这深山,则是包括昆嵛山在内的所有能够远离尘世烦扰的所在。
在离开昆嵛山的那天,我翻阅着牟平文化名人宫卜万的《牟平遗香集》,他在作于嘉庆十年的《前叙》写道:“吾牟南接昆嵛,北枕渤澥,群山万壑,吐纳其中。昔人谓山水钟韵士,想必有孕毓菁华称一代才者。”我始终相信,无论古今,凡是有文化血脉流淌的地方,永远都会出现人格完善、兼济天下的“一代才者”,而人格的完善与救世的作为也永远是缺一不可的,无论是在烟霞深处,还是在市井阡陌,他们心灵的纯粹与强大都不会被时空湮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