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张天鹏诗选

时间:2023/11/9 作者: 彝良文学 热度: 19806
惦念当年苦丁茶

  峥嵘岁月

  问中学时代

  四十多年过去了啊总未淡忘

  牛街到茶坊

  石坎子路边的陈家陈家婆婆

  矍铄而慈祥

  含饴弄孙好客人夸茅草灶房

  石板窗台外

  天天摆一罐苦丁茶竹筒舀子

  搭配着土碗

  主人外出路人自拿那时不懂

  纯野生环保

  爬山搜寻辛苦采伐老叶细枝

  切一寸长短

  炒熟晒干的苦丁茶砂罐山泉

  每次煮一把

  浓酽数开不在话下冷透清凉

  幽香退酷暑

  先苦后甜回味勃发涓涓之恩

  与功利无关

  谁说过半句感谢话没齿难忘

  民俗中蕴藏

  千年古镇传统文化曾几何时

  栽种成野生

  炒作嫩叶包装发达时髦如病

  热饮似中药

  先苦大众后疼商家时髦冷却

  五味中怀旧

  我寻觅当年苦丁茶

  擦耳岩抒情

  远眺——

  对峙的峭崖

  如两匹拼搏的雄狮

  冲冠的怒发

  贯满力量的姿式

  耽耽相向

  欲纵后蹲

  凌空碰撞着

  力量的辐射

  峡口澎湃的波涛

  传达着兽王雷霆般的吼声

  擦耳岩

  是勇武强悍的象征

  近看——

  这方是重载的军列

  那边是搁浅的巨轮

  到底像啥

  长廊对缝

  苍天一线

  绝巘生成猴子的欢呼

  奇树长出鸟儿的矫鸣

  幽幽的潭

  刀切的壁

  有人说

  您是瞿塘峡的影子

  您是艺术家的主题

  排山斩崖的公路

  年轻、野性、顽皮

  但代表一个时代

  截断了历史的悲苦记忆

  阻遏了纤道上残留的叹息

  曾几何时

  擦耳岩

  成了最佳背景

  照相机

  挂在山男村姑的胸前

  “咔嚓、咔嚓”之声

  已经不再那么神秘

  擦耳岩

  瞿塘峡的影子

  白水江

  长江的儿

  那一群中学生

  恰赶上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刚度过十年寒窗

  参加完升学考试

  他们

  将放开列车的刹把

  他们

  能把船底的暗礁劈碎

  他们

  会争当勇武的搏狮

  他们的人生

  也定然会书写出

  五彩缤纷的主题

  重读《牛街初级中学校歌》有感

  彝良县二中前身“云南省立彝良简易师范学校”建于1936年,1938年改为“彝良县牛街初级中学”,1958年由县人民政府授予现名。抗战时校长高丕文和另三名教师都是中共地下党员。校歌由陈寿征、朱经纬等教师创作,最可惜乐谱失传。

  弹指之间

  母校史迹

  数十载仅存掠影浮光

  但抗战时期

  牛街初中校歌

  总挠出幽思眼泪汪汪

  “白水江畔骤云岩前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水在谷里流

  花在岩上香

  还有那些肥美的田畴

  黄金的宝藏”

  我从中读出

  千年古镇文化滋养

  “前人的擘划今日的荣光”

  世代传承

  努力自强

  要互勉“齐向前莫抛荒”

  可惜历史

  曾经荒漠

  如拆立早抹杀音十为章

  少年的记性

  也没有印下

  老玩友“文革”曾对我低唱

  而今只空叹

  词存而谱失

  镇志也无法再把校歌奏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