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电影《百鸟朝凤》在各大院线上映,广大民众在其9分以上的高评分和影片名称分外华丽的双重“诱惑”下,纷纷进入影院观影。这本是一个好现象,而且本片的评分也一直居高不下,但其票房竟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后来制片人方励的下跪“感动”了广大民众,之后才渐渐出现逆袭,令人不禁思索:《百鸟朝凤》如果不是靠着“吴天明遗作”和制片人下跪的“噱头”,能出现票房的逆袭吗?甚至,国产文艺片的前途就只能如此了吗?笔者不禁思考: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发现国产文艺片怎样的不足、陷入了何种困境和有没有可能走出困境?
一 、不足与困境:从自身反思
“打铁还需自身硬”,国产文艺片的凄凉现状并不能将责任全推给社会和观众,而首先应该关注自身是否存在不足。笔者以电影《百鸟朝凤》为例,谈两点其自身的不足。
第一个不足:主角的模糊乃至一定程度上的缺席可以说是电影《百鸟朝凤》的最为明显的不足之一——人人都在讲百鸟朝凤,但观众从头到尾都未曾感受到“何为百鸟朝凤”,不得不说是电影的一个基底的失败。
那么,“百鸟朝凤”究竟是什么?实际演奏起来会有着怎样震撼的场景?为何在电影中截取的两个片段一点震颤人心的效果都没有?作为流传了数十年的凝结了民间艺人高超技艺和宝贵心血的唢呐名曲真似这般平淡无奇?陕北唢呐本应吹出的苍凉高亢又在哪里能够体现?——这确是众多看完《百鸟朝凤》的观众的共同疑问。
不妨先拿同为今年评分很高的文艺片《老炮儿》与之做个简单的对比。《老炮儿》至少告诉我们什么是“老炮儿”,并且看到最后一幕时,观众也会明白谁可能会是“小炮儿”——“盗亦有道”、懂规矩讲道义的人——小飞和弹球儿所代表的一类后生。结局晓波看似“讲文明懂礼貌”地给人指路恰恰表明了“老炮儿”的精神特质在其身上的彻底泯灭。
反观《百鸟朝凤》。毫不残忍地讲,影片对“百鸟朝凤”这一终极剧目的表现力度实在太过匮乏——电影显然不能要求每位前去观影的观众都要事先去听上几遍纯唢呐曲目“百鸟朝凤”甚或后来改编的钢琴曲“百鸟朝凤”,更不可能寄希望于每位观众都是对唢呐和唢呐曲目非常了解,所以影片就有义务而且必须首先让观众相对明确地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终极剧目——它究竟具有怎样的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这不应只是通过在影片中讲述的社会影响力的功利性目的来彰示这种荣耀——死后配得上用“百鸟朝凤”来安魂送葬的人会享有无上的荣光,是要万古流芳的。
作为本着感受美和领悟美的观众,我们要感受的首先是而且必须是“百鸟朝凤”这部曲目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比如,优美到极致的旋律、震撼到极致的内蕴、给观众直面的激荡、给人们灵魂的洗礼。是的,要的就是一种洗礼感,一种由内而外、由灵魂出发遍布全身每一个毛孔的洗礼感。所以,笔者以为本影片的第一要务当是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何为“百鸟朝凤”:用其极为强大的艺术魅力来一下子征服观众的心。在此,笔者必须强调,所谓“真真切切”并非让每位观众都得明白“百鸟朝凤”的每一节每一帧为何,这是没必要的,而只要在影片中截取最具代表性最具震撼力的些许曲段,让多数并不通晓唢呐曲目的普通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唢呐戏作为艺术本身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这就好比在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中,农民们虽然不知道两位知青演奏的是什么曲子(他们以为曲名真的是“莫扎特想念毛主席”,实际上是莫扎特的经典作品),但依旧听得如醉如痴,还百听不厌地让两位知青多次演奏,这其中虽然有对领袖的崇拜之情,但可以看得出来农民们的确是真心喜爱这样的经典旋律。所以,经典曲目并非一定只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士才能听懂,而是可以让即便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民众也可以感受到其穿透灵魂的美。因为,艺术的内在是相通的,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受是可以相通的:多数观众也许并不具备对于唢呐的专业知识,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于艺术的真诚向往和美好感受。反之,电影《百鸟朝凤》并未让多数观众感受到作为流传数十年唢呐名曲的“百鸟朝凤”的艺术美,这绝非此曲没有震撼力,而只能说是电影在表达和演绎方面存在缺陷。
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至少是一部说得清道得明的电影。虽然,当下的电影种类越来越多,也许有些电影就只是一个故事的某一个片段,甚至有些电影就只有几幕场景却足足演了几个小时,比如《等待戈多》,全片重点就是“等待”,这一幕场景几乎就是全部,但它的主题依旧很鲜明,不会让观众感觉如何云里雾里。更何况,类似《等待戈多》这般的电影毕竟是少数和个例,所以大多数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有卖座意愿的电影,必须首先做到一点:主题鲜明。
这部影片显然在主题表现上不够鲜明有力。影片开始,天赋一般般的少年小天鸣每天坚持苦练吸水,风吹雨打都不停歇。相信此时很多观众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屌丝逆袭的苦情励志剧:小天鸣通过不懈地勤奋学习、受尽种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代唢呐宗师,结尾再让游天鸣来上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百鸟朝凤”的独奏,就完美了……可惜,这类想象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导演早已另辟蹊径,一抬手将主题定在了“时代变换的大潮与唢呐注定的衰落”上,直接引着这部文化怀旧与感伤影片向着其梦想中的“高大上”一骑绝尘飞奔而去。
第二个不足:道具的悬置——金唢呐的尴尬。道具是一部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存在。道具通常有着不可或缺的在关键时刻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或者发生巨大转折的重要作用,如果编导用心安排,道具的出现和“发威”会成为整部电影的巨大亮点。道具是细节,至关重要的细节。细节的处理态度最能让观众看到导演的诚意深浅,细节的处理技巧的优劣甚至往往会决定一部影片的成与败。
近年来迪斯尼动漫电影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国产影片为什么不会真正用心向迪斯尼学习?为什么国外影片在中国只能上映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却可以卷走比国产影片多得多的票房?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我国民众崇洋媚外?莫不然矣,但这确凿是一个严肃而又悲哀的提问。从主题和选材的角度来看,迪斯尼的动漫影片可能很难进入我国一些“大片”导演的法眼,但事实上却不得不承认:至少,迪斯尼动漫影片在细节的设计和雕琢上非常走心。
以评分超高的《疯狂动物城》为例,其中有一“金牌道具”,它完整而完美地贯穿了整部剧并且非常出色地粘合了所有令人叫绝的细节——兔朱迪的录音笔。这支录音笔严丝合缝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每个最关键的节点,每次都能让故事向更高潮更有趣更曲折的方向发展:第一次出现,是在兔朱迪找狐尼克寻求帮助时,狐尼克并不配合并对兔朱迪百般奚落,但狐尼克由于太过得意于是脱口而出自己卖了二十年的“爪爪冰棍”竟然一分钱的税都未曾上交,这一关键证据被兔朱迪的录音笔录了下来,顺利地成为了“要挟”狐尼克的工具,于是狐尼克虽然不情愿但不得不协助兔朱迪进行调查工作。第二次出现,兔朱迪和狐尼克赶到冰川区调查疑似掳走水獭奥獭顿的车辆时,由于时间已经很晚了,无法进入冰川区,但兔朱迪有办法——她假装要把录音笔交给狐尼克,但随之顺手将录音笔扔进了冰川区车库,于是狐尼克爬栏杆进去捡,兔朱迪却以身躯灵活娇小的优势先行钻了进去并提前捡到录音笔,这样一来兔朱迪虽然没有搜查证但是由于“目睹”狐尼克有翻越栏杆的“犯罪行为”,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进入冰川区车库搜查可疑车辆,这样一来,兔朱迪的调查又可以顺利进行。第三次出现,是电影的最高潮——真正的反派羊副市长将兔朱迪和狐尼克困在了陷阱中,并对着狐尼克射出了“会让他展露野性”的“子弹”,企图让狐尼克杀死兔朱迪,这样一来,兔朱迪和狐尼克费尽千辛万苦找到的指控羊副市长的关键证物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到羊副市长手里了。此时,狐尼克和兔朱迪一边在顺势表演“自相残杀”(观众最后才知道子弹早已被换成了兔朱迪家种的蓝莓,所以无效),一边故意指责羊副市长,羊副市长在得意之际竟将所有真相全盘托出,不消说,这一切也被兔朱迪录进了那只录音笔里,再一次成为了关键证物。于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录音笔是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道具,贡献绝对不可磨灭。
回到本片。《百鸟朝凤》事实上也是有着“道具意识”的——金唢呐。但老实说,就这部电影的演绎情况来看,实在很难给金唢呐一个合适的定位;吊诡的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观众是可以明显感受到编导的创作初衷是希望给金唢呐一个定位的,甚至一个至高的定位——唢呐匠眼里最为尊贵的存在和最为神圣的象征:金唢呐是继承师傅衣钵的重要信物,拥有金唢呐的弟子才有资格学习“百鸟朝凤”这一至高无上的独家绝技——仅此而已,整部剧最为神秘、最具魅力的道具和绝技就鲜有更多有力度的展现了。其他的不必多说,单凭这一关键点,就可以看出来《百鸟朝凤》在细节的处理上非常不走心。
如此一来,本应发挥更多作用和包蕴更多内涵的“金牌道具”——金唢呐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了。这一道具的悬置给观众造成的影响是:对于影片的情节发展、线索脉络和主题表现更加不知所云。毋庸置疑,道具的使用对于影片的成功与否很关键,是一门大学问——金唢呐的戏份不应只是被焦师傅从箱子里拿出来两次而已,它完全有资格而且有必要上演重头戏,比如:焦师傅可以用金唢呐来一段最具震撼力的“百鸟朝凤”的独奏;游天鸣学习“百鸟朝凤”的过程应该更加专业更加艰辛,才能让整部影片更有震撼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不只是通过换镜头的方式让游天鸣在唢呐声中一下子长大而已;或者直接在片尾让游天鸣来一段“百鸟朝凤”的独奏;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游天鸣在众位师兄离开以前,演奏一段完整版的“百鸟朝凤”,以此让整部戏达到风光的最顶点,同时也是游天鸣学成以后的最高峰,然后再倏地转入没落和低谷,如此一来,整部影片当更富悲剧性和张力。
另外,还有两点必须阐明:第一,导演的过度的“作者思维”。这就好比“私语体”散文——作品明显具备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高超的艺术品质,但因为过于“私人”而不能被大众理解。散文过于私人的后果无非就是无人鉴赏,但文艺片如果过度“个性”和“私人”则会让观众产生一种错觉:莫非所谓的文艺片就是指让人看不懂的片子?甚至,“看不懂”正是文艺片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此发展下去,不禁我国产文艺片的前景堪忧,我国民众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前进之路势必将越发艰辛与坎坷。第二,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文艺片却依旧按照过去的模式和思维来拍摄,就必将式微。那么,过去是怎样的呢?过去的国产影片虽然是在“墙内开花”,但却只能跑到“墙外”去散发香气,以在国际上获奖来挽回惨淡的票房。不得不承认,彼时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民众的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所以即便是非常优秀的文艺片也并不感兴趣,使得文艺片只好溜到国外去找寻安慰;但如今,我国观众的品质追求和审美趣味都有了巨大提高,尤其近年来到影院观影的潮流几乎是一下子涌起,我国如今的电影行业前景光明了很多。如果现在国产文艺片再像以前一样保持矜持和清高、不去贴近我国民众、不去主动融入民众的现实生活,那么必将被观众所抛弃、被时代所淘汰。
二、走出困境:人性展示与民族特色
探讨国产文艺片走出困境的可能性以前,有必要先厘清文艺片和卖座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
第一,文艺情怀和观众喜爱不矛盾。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和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我国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也越来越高,观众不但不排斥,而是开始越发期待更多有文化内涵和文艺底蕴的优秀电影出现,所以如果再只是一味低俗搞笑或者无聊贫嘴的爆米花电影,反而会让很多观众对之表示不屑与反感。
第二,文艺苦情和卖座也不矛盾,不但不矛盾,反而可能更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全民反鸡汤”的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大众并不希望总是看到“一切都是美好的”“成功学”范本,倒是有些近乎饥渴地希望见证些许悲剧来荡开我们平日习以为常的浓得化不开的浮华甜蜜与泡沫温情。说得世俗一点,就算是为了卖座,影片也可以在苦情这方面下一番精雕细琢的功夫,而并非专注描摹“时代变迁的大潮对唢呐的巨大冲击”这一老生常谈业已谈到滥的主题。
第三,文艺片卖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趣”,而且也可以很有趣。
第一个“有趣”,是指文艺片必须有“文艺趣味”,不能低俗媚俗,不能打着文艺的幌子讲一堆“伪文艺”的东西,而必须要有人文情怀。情怀是一种很奇怪很神秘的东西,它看不着摸不到,但却可以而且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真实的内心去感受。情怀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心绪,是一种朦胧又真实的笃定,更是一种深沉又隽永的韵味。那么,文艺情怀究竟是什么?或者它至少应该表现些什么?笔者以为,要有人文精神,要关心人的生存,关注人的现状,思考文化的处境,思索困境的出路,乃至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终极。我们推崇终极,我们需要关怀,在这个匮乏的时代,我们需要明白匮乏的实质是文化良心的迷失。只有确保人文精神的正统和纯粹,才有可能为文化良心重新回归提供一种切合实际的可能性。正如影评家肖文所说,“人文精神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其表现出的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接着肖文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分为三个层次来阐释,“一是人性的层次,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的层次,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超越性的层次,对生活终极意义的追求。”{1}因此,客观来讲,《百鸟朝凤》在“文艺趣味”上显得不足,表现在表现主题的力度不够:首先,人文精神不足;其次,文艺气场太弱。
第二个“有趣”,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理解。通常人们一提到文艺片,就会认为无聊、枯燥、死板,其实未必,文艺片也可以让人们“笑中带泪”,笑过哭过以后的反思或许更加生动立体、更加清新飘逸;有趣当然也不只是指“搞笑”,更多的是情节可以更加曲折,也可以充满悬念和高潮,这一点《老炮儿》做得也一般,《百鸟朝凤》更是让就算只看过一两部文艺片的观众几乎在影片刚刚过半时就能猜到结局——如此平铺直叙毫无高潮,就算是文艺片,也未免太过冷漠和矜持——这显然不符合电影应该有趣的原则,更未达到大众本就挑剔的期待值。
厘清文艺片和卖座的关系是探讨“国产文艺片能否走出现实困境”的基本前提:我们已经知道,文艺片和卖座并不矛盾,所以需要解决的就是文艺片内容的问题。这一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解读:人性展示与民族特色。
第一,人性展示。以电影《百鸟朝凤》中“人性的暖色”为重。唢呐是八百里秦川底色的典型象征——厚重、坚毅、朴实,游天鸣正是秦川底色中人性暖色的典型代表。这主要通过以下几幕场景来体现。
第一幕,游天鸣的父亲带他去找焦师傅学唢呐。小天鸣的天赋很一般,焦师傅不打算收他。父亲给焦师傅递烟时匆忙之中不小心摔倒磕破了额头,小天鸣马上哭着跑去搀扶父亲。父亲起来之后恼羞成怒地痛打小天鸣,过了一会儿焦师傅喊了一声:行了,我收下他了。长大以后,游天鸣已经接过焦师傅的衣钵成了新班主,焦师傅问:知道当初我为啥收你不?游天鸣以为是师傅心善,不忍看其被打。师傅却说:因为你扶你父亲时掉了眼泪。
父亲摔倒,小天鸣心疼地流出眼泪,这是人性之本的善,是百善为先的孝,这表明小天鸣是一个有良心的孩子——真正纯粹的良心,自古至今都不多见;真正澄澈的孝心,百人之中难有几个。所以古人才编纂整理汇成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的社会才对“孝”大加赞誉和宣扬,试想:如果人人都“孝”,我们还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倡导民众尽孝吗?
第二幕,重点是游天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答应师傅要将唢呐传下去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地宣示焦师傅没有看错人——游天鸣的确是唢呐技值得“托付终身”的不二人选。孝子长性,天鸣仁义。游班主正是八百里秦川仁义和坚毅的典型代表:师傅所托,坚定不移;世道变换,不为所动。
当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心思变;国外文化艺术和各色器乐纷纷涌入我国,一时间国人为之倾心,尤其是广大年轻人,他们更喜欢新鲜、刺激、华丽和开放的西洋乐的表达方式,越发地不屑唢呐这类的传统技艺,自然唢呐匠也就越发没有出路。于是,唢呐技艺的渐趋没落和唢呐匠现实生活的越发窘迫导致越来越多的唢呐匠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谋生、不得不放弃唢呐这门祖师爷传下来的技艺。难能可贵的是,天鸣是当时当地唯一一个坚守者:他忠实、坚定、仁义、厚重,他是异常孤独的——没有人理解他、支持他。但至少在影片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并且一定会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第三幕,焦师傅病重,无钱医治,加上唢呐的没落和唢呐匠的处境异常艰难,焦师傅从以前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无人问津,如此的落差让人难以忍受。但让人稍感安慰的是,天鸣的父亲竟专门拿出几千块让天鸣去给师傅治病。在那个年代几千块本就是一大笔钱,再加上当时游家非常贫困落魄——天鸣坚守着唢呐不离不弃,没有收入来源,只靠着父母务农为生。正所谓“患难见人心”,在如此艰难的境况下,天鸣的父亲还能坚决拿出钱来,这充分表明了游父也是极为仁义朴实和忠厚道德之人。
尽管电影《百鸟朝凤》有诸多不足,但其中展示的人性暖色确乎是最为不可忽视的亮点——游天鸣、焦师傅等人的做人准则和不渝坚守皆不负秦川唢呐的厚重仁义之本。
第二,民族特色。前文讲到“过去的国产文艺片与本国观众疏离”的现象。事实上,这正是之前的很多国产文艺片不具备或者不考虑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直接表现。
这一点在本片中有所体现:首先,选材——唢呐和唢呐名曲“百鸟朝凤”。这无疑是颇具中国特色,尤其陕西地方特色的事物。其次,陕西风土民俗的部分展示。但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和缺憾:第一,前文讲述的主题不明确,此处不再赘述;第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陕西该是什么样子——“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电影里呢?白衬衫领子永远洁净,三四进大瓦房的院落,地是水泥地,衣服是T恤衫,这些会让人误以为明明执导了路遥《人生》的吴导似乎从没去过彼时的陕西农村。第三,未使用陕西方言。这点本是无可厚非,只是近年来诸如《白鹿原》《一个勺子》之类的“陕味”电影的走红,至少从语言的角度告诉人们:方言味十足的电影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
综上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地方特色。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势必会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古典传统文艺,历来强调情景交融,景色的描绘和风物的记述在很多文艺片中都有着重要的分量。以《白鹿原》和《老炮儿》为例。《白鹿原》虽然整体评价欠佳,但其陕西地方特色的展示尚可好评:陕北高原的万里黄土和窑洞,陕西特色服装女式肚兜和男式头巾白汉褂,麦收时节四处赶场的“麦客”,人们碗里的油泼面裤带面麻食等等,都是地方风物的特色;《老炮儿》将北京胡同特色景观融入电影中,影片的很多取景都是在胡同中,胡同里的叫卖声、特色小店、遛鸟和斗蛐蛐,胡同笔直又密集,“京腔儿”的圆熟与丰富,尤其开头六爷对问路人说的“会不会喊人”与结尾弹球儿对问路人说的“会不会喊人”形成精妙的呼应,而这呼应得恰到好处的两幕场景都是发生在胡同里。正如王云缦所说,“以往,人们往往把地方特色问题单纯看作电影背景处理的需要,这是很不够的。如今应该明确地提出:重视地方特色是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电影的一条必由之路。”{2}所以,“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我们的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我们所遇到的美也是不断变化的。正所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电影里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是密切相关的。电影《百鸟朝凤》中,主题之一就是“时代的迅速变迁”:唢呐的日益衰落跟农村对待红白事的态度变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例如,过去人们对待白事的态度近乎虔诚,真心实意地拿丧事当一件真正的大事来看,遇到红白事都请唢呐师傅,因此唢呐师傅的地位非常高,“坐在太师椅上”;但改革开放以后,“世道变了”,人心变了,人们越发喜欢西方的电子乐和打击乐,唢呐这种传统的“老旧的”艺术形式逐渐被人们丢弃。以至于过去人们以能拜唢呐班主为师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接受师傅的衣钵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后来人们竟然开始鄙夷唢呐这一行,连唢呐匠自己都因为活不下去而纷纷改行;过去人们给家里老人办丧事,地上跪倒一片孝子贤孙求唢呐班主吹奏“百鸟朝凤”,后来大伙更喜欢听西洋的军乐鼓、架子鼓和流行乐……时代大潮滚滚而来,区区一把唢呐是挡不住这洪流的,于是唢呐的衰微已是注定、唢呐匠的处境也越发窘迫,只剩下天鸣的固执到让人感动的坚守——坟前吹响的“百鸟朝凤”高声诉说着沧桑与悲凉。
综上,本文以电影《百鸟朝凤》为切入点探讨了国产文艺片自身存在的不足、陷入了何种困境和试图走出困境的一些可能性。国产文艺片必须诚实面对我国观众、正视我国特殊国情和民族特色,才有可能走出困境,走向越发鲜亮的光明。
*本文系陕西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人民本位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6Z06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肖文:《在生命的坐标上抒写人文情怀——对当下商业语境中文艺片创作的分析与思考》,《电影文学》2007年第6期。
②王云缦:《谈谈电影的民族特色》,《电影新作》1984年第2期。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孙 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