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已成为我的爱好之一。当我在学习之余休息时,写作能把自己从学习和其他压力中解脱出来。我喜欢在写作中探索、冒险和创造一个新世界。写作和读书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去学习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我之所以写,是因为我不想忘记。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旅程,因而写作是对生活的一个写照。
由于对历史和推理侦探小说的特殊爱好,多年来我读过大量的相关书籍,无疑这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我成长的环境让我接触更多的是西方历史和文化。上高中时,世界历史这门课使我开始接触东方历史,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尽管东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历史事件也不同,但都展示了许许多多的权力与利益的殊死斗争。成王败寇,惊心动魄,历史有时前进,有时倒退。
我曾经设想,如果能将历史上某些事件改动一下,那么这段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师”系列就是基于这个想法而创作的。“大师”系列目前有三部作品,《遗训》是其中之一。故事都是围绕侦破疑案来展开的。在这个系列中,三位主角有着非常不同的背景、经历和经验,在合作时,诸多个性的冲突层出不穷,让故事的发展滑稽且难以预料。我尝试让主角们依靠分析、推理破解敌人的阴谋和犯罪动机,并解开谜案。
《遗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伊斯坦布尔。在我想象的世界中,最早拥有大规模海军和开始国际贸易的并不是欧洲人,而是中国的探险家。在15世纪末,他们一路航行到欧洲,开启了全球工业、贸易一体化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强大帝国包括中国、印度、奥斯曼帝国和正在上升的英伦三岛。作这样设想的一个结果是,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就成了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拥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口的世界重要港口城市。
在高中和大学,我选修了“奥斯曼帝国”这门课。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深深地吸引了我。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谜一般的城市,自公元前660年建城以来的一千多年里,多个王朝在这里竞相上演剧情。伊斯坦布尔最初名为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直到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它,才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沿用至今。
尽管历史潮流带走了那些曾经主宰这里的帝王将相,然而这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大熔炉所铸造的精美绝伦、风格不同的宝贵建筑却留给了我们后世。2014年冬天在中东留学时,我曾经到过伊斯坦布尔。当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连忘返时,这里的宫殿、雕塑、教堂,甚至脚下踢到的每一粒石子都仿佛在对我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成为我创作《遗训》的源头。比如在《遗训》开头的几个章节中,主人公乔装混入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窃取了皇冠,逃离时通过宫殿下一个古老的隧道。这是基于一个传说而想象的,而实际的隧道至今尚未找到。
在《遗训》中,三个少年侦探在出色地破获了发生在伦敦的一桩悬案后,为了躲避报界的追踪和骚扰,他们接受警察局局长的派遣去海外办一桩看起来不大的案子。他们悄悄地离开伦敦,搭船去伊斯坦布尔。自这段旅程开始,一连串的失踪和凶杀案以及未遂的绑架就接踵而至。如何拨开重重迷雾和假象,摆脱一个又一个的圈套,破解案件背后那个犯罪组织的真正阴谋,无疑是这个小说主要故事脉络。而伊斯坦布尔古老历史的片段如“遗训”般地点缀其间,散发奇异光芒。
(译者:王学英)
赞(0)
最新评论